读《狂人日记》感想——《狂人日记》简要分析 鲁迅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1881年生,1936年逝世,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破落士大夫家庭。青年时代赴日本学医,后来从事文艺工作。他用笔作武器,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作坚决的斗争,一生写下许多著作。鲁迅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毛泽东同志对鲁迅一生给予高度的评价,毛泽东同志曾说过:“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这样的评价无疑是确立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地位。对于这样的大文豪的作品,以我们的水平是不敢擅自品头论足的。下面只谈一下本人读完《狂人日记》的感想和收获。 一、《狂人日记》写作背景及历史地位 鲁迅作品无不反映当时的社会现象,所以,其作品的形式与当时历史背景是相关联的,鲁迅的《狂人日记》也不例外。该作是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被尊为新文化运动向旧礼教、封建制度、反动统治挑战的檄文,是对仁义道德的虚伪性最有力的揭露。 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目的就是想医治中国人民的思想病症,在当时白色恐怖的年代,许多问题不能直接与人民见面,所以说鲁迅先生的文章含义是非常深刻的,需要用心去挖掘。要想真正体会先生之用意,真正领悟文章之精华,我们必须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那么,我 们的《狂人日记》究竟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完成的呢? 《狂人日记》写作背景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下,在反动统治者正袭用老谱,仍然以这反动、腐朽的思想堡垒阻挡革命洪流下,封建文化濒临灭亡前的垂死挣扎下而完成的。小说通过一个被迫害者的自述,深刻地揭露和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封建礼教叛逆者“狂人”的形象,号召人们起来推翻人吃人的旧制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著名的彻底反封建的新文学作品。 所以,我认为《狂人日记》就是为了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大喊大叫、制造舆论的。 二、《狂人日记》的浪漫主义色彩 《狂人日记》在形式上,内容上和手法上都带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这是鲁迅先生早期受了西方文化而滋养出来的一枝铁树,安放在他早期的温室里,散发着浪漫的情调,而这种情调在后来发展成为现实主义多面手的鲁迅先生在创作上能够运用的其中一副笔调罢了。 说《狂人日记》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是有根据的,首先,让我说明一点,如果要考察什么是浪漫主义,必须要认识浪漫主义的一些特征 : 1、浪漫主义是偏重于理想的熔鋳和抒写,不如实描写现实关系。 2、浪漫主义常采用奇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强烈的对比,虚幻的梦境以及象征性、意识流等方法来描绘特殊环境中的特殊性格,来抒发作者内心的独特感受。 纵观《狂人日记》无不具有浪漫主义的特征,鲁迅先生就是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寓深意于怪诞之中,借「狂人」的眼看世事人情。纵览历史现实,借「狂人」的嘴,抒发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而且执着地坚信「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的理想。很明显,在「狂人」身上寄托着鲁迅先生的高于现实,同时高于时代人的理想。他期望能有更多人像「狂人」那样醒觉,看透绵亘二千年的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不被黑暗的现实所蒙蔽,所禁锢,为争取「容不得吃人的人」的将来而斗争。 三、《狂人日记》人物形象对全文的推波助澜作用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是“狂人”。狂人日记中有几个前台人物,几个背景人物,几个做衬景的人物,和一个中性人物(完全没有戏的人物)。“陈老五”是个中性人物,虽然屡屡 读《狂人日记》感想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杜丽娘的形象及其内涵 | 下一篇:东风汽车提升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狂人日记》 感想 | 2013-03-05 09:32:09【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