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玛丝洛娃的“复活”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年)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正是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十九世纪沙皇俄国的社会现实,是十九世纪俄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创作生涯长达半个多世纪,为后人留下为数众多的优秀作品,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诞生于二十世纪前夜的长篇小说《复活》中的女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这个艺术形象更是在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大放异彩,以其独特的复活形象撼动人心。他的《复活》写于第一次俄国革命前期,这时贵族资产阶级已彻底没落,面前的巨大威胁由资产阶级换成了蓬勃兴起的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但贵族阶级仍居统治地位,利用手中的国家机器残酷镇压人民群众,以维护摇摇欲坠的统治,世界观转变后的托尔斯泰站在广大农民的立场上观察生活,对自己出身阶级的认识从没有达到如此清醒,于是通过写作,把自己无限的对现实的体悟诉诸笔端。 贯穿小说全部的女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是最动人的形象,虽然她是一个妓女,但她却具有善良的天性,高尚的道德和纯洁无私的爱情,她的命运是小说的核心,全部情节都以她为轴心,环绕她而展开,一切场景都与玛丝洛娃有关。托尔斯泰在描写玛丝洛娃的生活经历时表现了对女主人公的巨大同情,揭示了玛丝洛娃是如何一步步身不由己地落入火炕的,聂赫留朵夫奢华的生活,大大小小国家官吏的冷酷无耻,更加衬托了玛丝洛娃的无辜与不幸,她感到委屈的是:别人干了坏事,倒什么也没有,我却要平白无故地受苦。作家愤怒地指出: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机器都在欺凌迫害玛丝洛娃这样善良的平民妇女.在这个人物身上集中概括了受屈辱的人民在旧社会的共同命运,表达了他们的思想感情,揭示了他们的精神面貌,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不能想象,没有卡秋莎·玛丝洛娃这一人物形象,一部批判旧世界的社会小说能获得如此重大的成功。应该说,卡秋莎·玛丝洛娃富有魅力的复活形象赋予小说以永不枯竭的生命力。 一 卡秋莎·玛丝洛娃,这个生在牛棚里,长在地主家的女佣的后代,低下的社会地位决定了她悲惨的命运。她原是一个水晶一般纯洁的姑娘,天真活泼,纯洁善良,她孩子般信赖他人,真诚的信仰上帝,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可沙皇制度下的人生艰难,使可怜的玛丝洛娃少年时期就已经品尝痛苦:纯洁的玛丝洛娃对她所在这地主家的侄子聂赫留朵夫怀着真诚热烈的爱情,而这个堕落了的贵族军官却污辱尔后又抛弃了她,这是她悲剧命运的开端。继之而来的就是她的堕落,怀有身孕、不谙世事的她被聂赫留朵夫的姑母赶出家门,被推向充斥各式各样罪恶的社会,她逃避不了各样的灾难,最终怀着对男人(包括聂赫留朵夫在内)的仇恨心理堕入妓院,以此作为对那些老爷们的报复,妓女的被污辱、被损害的非人生活,逐渐使她不敢正视自身遭遇的痛楚,于是用烟、酒来麻醉自己,这样的生活造成她精神上的麻木。尽管如此,命运给了一次重新再来的机会,她最终走 试析玛丝洛娃的“复活”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思想引领塑形象 文化治校养正气 | 下一篇:试析金庸小说中几个变态女性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试析 复活 | 2013-03-16 13:42:05【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