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学校管理中“人性观”理论的运用 [摘要]西方管理心理学提出了四种关于人性假设的理论,本文通过对这四种人性假设理论与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作出理论分析,提出“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策略,不断完善学校管理的科学发展观,为我校素质教育探索出一条较为完善的理论与实践的经验。 [关键词]学校管理 人性观 雨河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地处云南经济贫困山区,人们思想观念落后,部分家长对子女学习不关注,热衷于打工的热潮;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形成了固有的模式,因为是国有学校,当地没有私人办学,没有居安思危的外部环境,所以多年来呈现滞后状态。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学校的管理,也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后,重新审视自己的位置,积极探索适合我校的科学管理模式,在理论与实践中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而使得学校在发展的道路上,出现了新的曙光。 学校管理中,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对人的管理,一是对教师的管理,二是对学生的管理,我们的办学思想的核心是把人置于学校管理的中心地位,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教育人、保护人,充分开发人的潜能,实现人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看待教师、如何认识教师的本性,都与教师管理工作的开展直接有关。对人的认识、对教师的认识每前进一步,每提出一个新观点,就会使管理工作得到新的发展。但是,在一般的教育管理学理论中,很少把对教师人性的看法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实际上,学校对教师、学生的管理工作总是以人性或本性的某些认识为基础的。以下根据以前几届领导的管理,并进行探源,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思想。 一、“人性观”的理论认识与学校管理思考 关于“人性”的研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从有“管理”开始,就存在“人性”的研究。麦克雷戈(Douglas McGregor)指出,每项管理的决策与措施,都是依据有关人性与行为的假设作出的。管理者作出什么样的管理制度,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方法,建立什么样的组织机构,都同管理者的“人性观”有关。根据“人性假设理论”的研究成果,把人分为四种类型的人,即“经济人”、“社会人”、“自动人”、“复杂人”[蔡永红主编:《管理心理学》,xxxx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2005年,23页。]。 (一)“经济人”假设与教师管理。经济人假设产生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为当时的资本主义企业家最大限度的发展生产,获取利润,剥削工人提供理论依据,它从一种享乐主义的观点出发,把人的一切行为看成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一己私利,都是为了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为此,人会受到组织机构的操纵和控制,因此人是被动接受的。这种理论的观点认为:1、多数人天生就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逃避工作;2、多数人缺乏进取心,责任感,心甘情愿接受别人的指导或指责,反对变革;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矛盾,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4、多数人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工作。[苏东水主编:《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69页。] 探析学校管理中“人性观”理论的应用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提升艺术教师综合素质 适应教育改.. | 下一篇:探析现代离婚案件的新特点以及其..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探析 学校管理 人性 理论 应用 | 2013-03-17 09:59:16【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