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家庭暴力一种常见丑恶现象,家庭中的弱者,如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都有可能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人。家庭暴力严重危害受害人的身心健康,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破坏社会稳定和发展。本文广泛收集国内外反家庭暴力立法情况和代表性案例,着重对我国家庭暴力成因及防范进行了研究和阐述:第一部分界定了家庭暴力的概念,归纳了家庭暴力的主要形式及其特点;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家庭暴力的现状,分析了主要危害性;第三部分重点阐述了家庭暴力六方面成因;第四部分深入研究了国内外防范家庭暴力防范举措,并结合我国2015年新颁布的反家庭暴力法,提出五项具体防范建议。
【关键词】:家庭暴力、成因、防范
【正文】: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和发展。而家庭暴力直接造成了家庭的不和谐,它不仅使家庭成员在身体和精神上遭受伤害,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看,它还表现为对家庭中弱势群体人权的严重侵犯。家庭暴力如同肌体的毒瘤,毒害着家庭成员间原本可以真情交往的亲密关系,给受害人造成严重的身心摧残,甚至引发各种犯罪事件,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对家庭暴力的研究和有效防范,不仅体现了对受害人的关怀,更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
一、家庭暴力概述
(一)家庭暴力的概念
200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条提出“禁止家庭暴力”。同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中首次界定家庭暴力: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
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以法律的形式对家庭暴力进行了正式界定: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三十七条还规定,家庭暴力包括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