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广场舞运动涉及的人权自由与邻权冲突及其利益衡量
三、 冲突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一)、广场舞冲突的产生原因
1.广场舞参与者素质问题,广场舞参与者主要是中老年群体,也有部分青年群体,只能用一个字“杂”形容,素质也参差不齐,当然大多数参与者会自觉遵守法律,遵守社区公约,会顾及他人感受,但是有个别的参与者常常没有顾及别人的感受。不知道换位思考,不仅如此,当面对一些阻拦行为或者影响到其跳舞是,更会与之争吵,甚至大打出手,出现一些极端的事情,所以,素质就是主因之一,也是内因之一。
2.组织管理的缺乏。跳广场舞是群体性活动,而今随着广场无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跳广场舞的人越来越多,这种自发行的行为,社区、政府机构也往往才去放之任之的态度,并没有对广场舞提出什么强制性的要求,统一进行管理
3.广场舞设施场所缺乏:跳广场舞是群体性活动,需要的设施虽然简单,但是也是有要求的,最近本的条件就是一个音响和一个可以容纳很多人的广场,音响基本上没有多大问题,现在音响技术这么先进,但是可以容纳百人,千人,甚至是万人的场地的确是非常有限,尽管有公园或者广场,但是那都不是专门供给广场舞使用的,也正是如此,才发生很多争占场地,占用道路现象,而广场基本上都是公共空地,周围大多数都是居民区、工作区,高达几百功率的音响制造出的高分贝对周围人的困扰可想而知。
(二)、冲突的解决方法
1.完善广场舞的权利界限。首先应平衡居民免受噪音干扰的权利和居民健身的权利,强调依法保障权利,依法惩处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居委会和街道可以对经常在公共区域跳舞的广场舞团队订立契约,规定广场舞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以尽可能避免打扰他人安宁为标准。其次,要树立权利是有边界的法治观念,在广场舞群众中宣传法治观念,权利的行使以不侵犯他人权利为界限,超出权利的界限必然导致权利的冲突。第三,因为人们的居住、生活场所都享有安宁的权利,可以视为享有的产权边界,广场舞活动过程中所产生噪音打破了环境安宁,侵害了其他业主的相邻权,受到影响的人就有权要求广场舞参与者提供一定的噪音赔偿,或者让组织者安装隔音装置。第四,社区可适当的引入奖惩机制,对社区内的广场舞团队制定规则,对遵守规则的团队进行适当奖励 。
2.改善和拓展广场舞的场地。公益健身场地的紧缺成为广场舞扰民的根源。 这就需要城市管理者和规划者重视人们对健身生活的需求,合理利用和开发公共空间。多方面多渠道的在街道范围内对大型场地的循环利用,比如利用学校场地,开辟新的公共活动场所,或者一些大的企业或单位,比如企业等晚上场地的空闲时间,让广场舞有更大的活动空间。而在规划时,在建设广场和公园、以及居民社区的公共健身设施时,要考虑开展体育运动项目的特色,以及这些运动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及噪音扰民等因素,将这些设施的空间进行更科学的匹配,适当安排一些与居住区有一定距离但较便利的活动场地。
3.控制广场舞活动的时间和音量。大量投诉广场舞扰民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广场舞开展的时间和活动产生的噪音,因此,这就需要管理部门和冲突双方,进行协商和沟通,在时间方面,适当调整广场舞活动时间,如居民休息时应适当减少活动,照顾需要休息的居民,规范“广场舞”开始的最早时间和结束的最晚时间。其次,进行音量的控制,广场上健身的大多都是中老年人,因中老年人大多听力下降需要提高音量才能听到音乐,与此同时对需要休息的群众便产生了噪音,因此,音乐音量方面,就需要冲突双方在能听到和免受噪音干扰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尽量把音乐调到适中。或者可以通过友好的沟通予以处理,引导市民在远离居民住宅区的场所进行活动,比如规定距离居民楼多少范围以外进行锻炼。
4.公共意识及社会公共道德的培育。政府应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公民的公共意识的教育,加强道德宣传,使社区居民之间能够相互宽容和理解,促使居民自身素质的提升。使广场舞健身者和小区邻居彼此释放善意,互谅互让,加强自律,停止互害。
四、结论
以广场舞为代表的社区体育运动引起扎根于群众,发展在基层,神兽广大群众喜爱,但同时,社区体育资源的投入不足,社区体育设施、场馆捉襟见肘,使得社区体育运动呈现自发性与娱乐性的特征,目前为止,尚无相应的体育组织或职能部门对其加以监管,有次早晨矛盾冲突不断的局面。尤其在体育锻炼者与一般居民之间存在着权利冲突的现象,表浅层面来看,是双方不动产所有权伸张中出现了利益冲突。广场舞不能超越公共利益的范畴,秉持这样的理念,若想缓解双方的权利冲突状况,实现体育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治本之策,若想降低社会总体资源投入成本,权利交易程序的引入不失为解决权利冲突的良策,利用现行法律对冲突双方的不当行为惊醒规划,最后充分调动社会力量,运用业主自治和居民自治的力量,为广场舞的开展创造有力的空间。
五、致谢
转眼间将近三年的远程学习宣告结束,我要感谢各位浙江大学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给我们授课,指导我完成平时作业,使我顺利完成本次远程学习所有课程。
同时我也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石毕凡老师,从开题到终稿,石老师在期间对我的指导和帮助使我顺利完成此次论。
最后我要感谢相关领域前辈的研究,他们在此领域的研究为我指明了方向,开阔了我的视野。
参考文献:
[1]陈晓宏.广场舞冲突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12)
[2]鲁榛子.论广场舞权利救济的规则[J].现代商贸工业.2017(9)
[3]陈兵.冲突与调和:“广场舞”纠纷的法理探析陈兵[J]. 法制与社会.2016(6)
[4]张春红.公民人身自由的法律保障[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5]王月英.宪法学视域下的自由权规制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6]李常青.权利冲突之辨析[J].现代法学.2005,5,27(3)
[7]任杰.浅析公民权利行使的冲突与边界[J].法制与社会.2015,1
[8]戴鸿映.正确理解和对待公民的权利和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3
[9]于秋芬.社区体育运动中权利冲突分析.[J].体育与科学.2014,3,35(2)
[10]知庸.广场舞之困在权利越界[N].人民日报.2014-6-27
浅析广场舞运动涉及的人权自由与邻权冲突及其利益衡量(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