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焊接行业企业必须首先认清自己在国际大竞争中所处的地位、所扮演的角色;正确分析本行业的产品结构和与国外发达国家焊接行业之间的差距,找出产品技术创新的重点。我国焊接行业企业在目前的产品科技创新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顺应市场潮流的要求。在产品创新模式的选择上,中外合资企业应继续以合作开发的模式为主;民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要采用组合式的技术创新战略。
【关键词】: 焊接行业、宏观环境、发展趋势、策略性缺陷分析、创新战略的选择……
【正文】: 邓小平先生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这个著名的观点为基础而形成的指导思想,对于中国的经济建设乃至社会发展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重点是经济的竞争,经济竞争的重点是产品的竞争,产品竞争的重点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状况对于企业尤其是企业自身对于科技的运用水平,对于一个公司来说,简直就是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企业要正常运转、要在竞争中求得发展,首先就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企业不仅要有正确的、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总体战略,还要制定详细具体、有利于市场竞争、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各种职能战略。科技战略就是企业的职能战略之一。
本文针对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运用企业经营战略的基本理论,对我国焊接行业企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在产品科技创新中的若干启示与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在讨论焊接行业技术创新的问题之前,需要首先对我国焊接行业的宏观环境、行业中各种产权企业的构成及各型产品在生产中所占比例、焊接行业的发展趋势、焊接业的出口状况和焊接业的技术、产品和经营管理的国内外对比分析等五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详实的分析研究,这样才有助于客观的认清我国焊接行业企业在国际大竞争中所处的地位、所扮演的角色。
笔者之所以要不厌其烦的对这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是希望有助于焊接行业的同仁们加强自身的环境分析能力,既所谓的环境扫描能力。“环境扫描能力 (Environmental Scanning ) 是指浏览大量的信息以觉察正在出现的趋势和形成一套设想。”(注①)因为在决定技术创新的重点之前,我们需要弄清楚整个行业的状况,尤其是竞争者的状况:谁是我们的竞争者?他们在做什么? 他们正在进行的工作对我们的事业会有什么样的影响等等。笔者强调进行行业环境的扫描与分析,主要还因为环境扫描能够为企业预测奠定基础,尤其是为技术预测奠定基础,所谓 “技术预测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所阐释的 “试图预测技术的变革,以及新技术达到经济可行的可能的时间表 ”(注②)不正是我们进行产品技术创新所必须予以考虑的重要因数吗?
一、我国焊接行业的宏观经济环境
(一) 焊接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焊接行业的主要产品是各类电焊机,电焊机有“工业缝纫机”这样的别称,可见焊接对于工业的极大的重要性;所谓焊接就是将一种材料和另一种材料永久的连接并具有预定功能结构的生产制造技术。工业上的很多行业都需要焊接,都需要大量的焊机,从万吨巨轮到小螺丝钉,在生产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依赖于焊接技术。可以说,焊接技术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各个领域。我国的焊接市场非常广大。据统计,2004年我国的钢产量为2亿7千万吨,而我国2004年实际钢材消耗量为3亿1千万吨,2004年全世界的钢材消耗量为10亿吨左右,也就是说,我国2004年的钢材消耗量已接近世界钢材消耗量的三分之一,我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钢材生产国和钢材消耗国。这样宏伟的经济发展形势,实际上为我国焊接工业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广阔的舞台。据专家测算,今后50年内,钢材将仍然是全世界最主要的结构材料。钢材只有经过加工才能成为具有预定结构功能的产品,加工钢材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焊接,要保证高质量的焊接质量就必须生产出高质量的电焊机。焊接技术尤其是电焊机的制造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可以说是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我国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必要条件之一。
( 二)焊接工业的巨大成就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焊接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大型钢结构的焊接方面创造了很高的水平,有的还成为了世界第一。比如四川东方汽轮机厂焊接生产的三峡电站的水轮机转轮,其高为54米、直径为10.7米、重量为440吨,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水轮机转轮。又如著名的西气东输工程,总长度为4300公里,是我国铺设的第一条高强度长距离的钢制管线,在架设过程之中采用了很高的自动化焊接技术,其中涉及到大量的螺旋管焊接和直缝管焊接。另外,我国2004年的造船总吨位已经突破500万吨,在造船行业中运用了大量的高效、先进的焊接技术。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