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
场地平整前,应对整个场地的泄水坡、排水沟、下水道等进行系统设计和认真考虑,本着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做好排水设施。
1、泄水坡 建筑场地应按设计做好泄水坡。设计没有要求的,无论施工中或场地平整中完工后,场地均应有泄水坡。地形平坦的场地,纵横方向应做成不小于0.2%的泄水坡,并设置临时性或永久性的排水坡沟道。
2、水坡 地势较低的建筑场地,坡度明显,上坡的流水很容易注入场地内,在场外围或场内应设置截水沟或排水沟,排水沟的断面、流速、坡度等应参照有关规定处理.
3、建筑场地内的填土应碾压密实,不得低于设计要求,没有设计要求一般也应分层填压,使相对密度不低于80%。填土压实方法较多,可根据土壤的类别和工程条件合理选用。
(二)适当控制填土方含水量
夯压施工时,适应控制填土含水量,土最佳含水量可通过夯击实验确定,也可以采用W p+2作为土的控制含水量。
1、增设排水设施,使水分顺利流出,加快土块固结。
2、在填方表面层土面上堆干燥土、块土、片石,在碾压时挤填进软土内,吸收土中水分,减少含水量,防止发生橡皮土。
3、当发生橡皮土后,停止碾压夯击,除去水分,达到夯实所需的最优含水量。
(三)开挖基坑前,场地周围应设置排水沟
1、开挖基坑前,场地周围应设置排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内。挖方时,坡顶和坡脚至排水沟均应保持一定距离,一般0.5m~1.0m;永久性挖方边坡上缘至山坡截水应保持5m的距离。
2、基坑开挖时应逐层收坡,并随时检查边坡坡度,坡度不允许偏徒,边坡上缘堆土或堆置材料时,至坡边应保持一定距离,一般在0.8m以上,堆土高度不超过1.5m。
3、在潜水层内开挖基坑时,根据水位高度,潜水层厚度和水量,可在潜水层标高最低处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
4、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可以用明排水和三级深度挖土法挖土,即第一级挖土深度和排水沟、集水井,始终保持三级深差,一般为0.2m和0.5m。开挖时先从标高最底处开始,并在最底处设集水井。
四、总结
建筑施工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在任何一个环节中出现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到整个工程质量,它随之出现的各种问题是我们不可预估与控制,大部分项目工程出现问题,都是因为施工方在进行施工没有随时去检测各种不确定因素条件,没有进一步提高质量安全意识,没有严格管理,措施做不到位等等而造成的事故,因此,我们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去控制质量问题,也要随时检测各种不确定因素,在事前、事中、事后工程质量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坚持按照施工方案、施工方法进行作业,我们可以做到:
事前措施:对各种设计图纸、施工方案认真进行审核,确定施工方法,对选用的各种原材料进行质量验证,对施工设备随时进行监控,看是否出现故障、磨损和误差等问题。
事中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执行,各个环节要随时跟进与了解,如果遇到问题,要赶紧联系各个相关部门和人员一起来研究解决方案,确定可执行的新方案,在这过程中,要有严格而且明细的检查检验记录报告。
事后措施:根据完整的施工资料来客观分析,严格按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进行质量验收,并对质量问题进行评价记录,对于可见或可预见会出现的质量问题要提出整改意见,直至整改后达标才予以验收。
参考文献:
[1] 刘章瑜.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10
[2] 王宗昌.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防治[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1
[3] 杨豪中.瑞典与挪威的地域性建筑[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6.10
[4] 徐世彪.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的相关措施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5)
[5] 钱胜.建筑工程质量及事故问答[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7
[6] 童华玮.土木工程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