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冬季施工的防护措施
1.设计措施
1.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在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工作性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降低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
1.2增配构造筋提高抗裂性能,配筋应采用小直径、小间距。全截面的配筋率应在0.3~0.5%之间。
1.3避免结构突变产生应力集中,在易产生应力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加强措施。
1.4在易裂的边缘部位设置暗粱,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
1.5在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施工时的气候特征,合理设置后浇缝,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后浇缝间距20-30m。保留时间一般不小于60天。如不能预测施工时的具体条件,也可临时根据具体情况作设计变更。
1.6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技术标准,选用低水化热水泥,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应尽量减少(1~1.5%以下)。
1.7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减少混凝土的坍落度,合理掺加塑化剂和减水剂。
1.8采用综合措施,控制混凝土初始温度、混凝土温度和温度变化。引起温差裂缝浇筑时间尽量安排在夜间,最大限度降低混凝土的初凝温度。白天施工时要求在沙、石堆场搭设简易遮阳装置,或用湿麻袋覆盖,必要时向骨料喷冷水。混凝土泵送时,在水平及垂直泵管上加盖草袋,并喷冷水。
1.9根据工程特点,可以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这样可以减少用水量,减少水化热和收缩。
2施工措施
2.1注意钢筋的防护,以致不锈蚀。
2.2 控制水泥质量和混合物水灰比,增大其密度性,均能有效地防止混凝土裂缝产生。
2.3严格控制水灰比,延长混合物搅拌时间,表面覆盖塑料薄膜保水。
2.4健全质量管理机构,施工负责人、项目主管工程师、综合施工班组为一体的质量控制体系,实行岗位责任制。
2.5加强工序间的质量控制检查,技术人员跟班作业,随时督促检查测量试验人员的工作结果,用数据正确指导施工。
2.6加强与监理工程师的配合,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第三章冬季施工的解决方案
1.混凝土冬季施工方法
采用综合蓄热法进行养护,即在混凝土中掺加早强型抗冻剂,利用原材料加热和水泥水化热的热量,通过保温,延缓混凝土冷却,使混凝土降到0摄氏度或外加剂规定的温度以前达到临界强度。要求混凝土出搅拌机的温度不低于10摄氏度,入模温度不低于5摄氏度。
在养护过程中,使混凝土表面温度与中心温度温差在25摄氏度以内,并保证混凝土温度缓慢下降。保温材料采用塑料薄膜加防寒毡或珍珠岩,覆盖层数根据现场实测温差进行调整。
1.1混凝土的搅拌
本工程控制混凝土入模最低温度为5℃,对水采用加热的方法,与水泥直接接触的拌和用水温度不超过80℃。调整粗、细骨料投料顺序,先加入骨料后加热水,使水和骨料拌和达到骨料加热的目的,最后加水泥和外加剂。保证出机温度大于10℃,最终保证入模温度符合要求。
1.2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采用混凝土搅拌车,冬期施工期间混凝土搅拌车应使用定型的保温被覆盖,减少运输过程中混凝土热量的损失。
1.3混凝土浇筑
在混凝土浇筑之前,要及时清除钢筋及模板上的冰雪冻块和污垢,对于脚手架,作业平台上的冻块及时清除,以防施工人员滑倒和坠落。
冬期施工混凝土的浇筑方法与常温相同,但泵管应采取保温措施,泵管采用防寒毡进行包裹覆盖,以减少热量损失。混凝土要充分搅拌后再卸车,每盘搅拌时间不少于180秒,不得任意加水。若发生离析时在浇筑前应进行二次搅拌。
混凝土搅拌车到达现场后必须尽快浇筑,保证在1h内浇筑完成。混凝土的浇筑要连续施工。
1.4试块留置
冬期施工混凝土要比常温下增设两组同条件养护试块,用于检验受冻前的混凝土强度和转入常温养护28天的混凝土强度。
同条件养护试块的养护条件必须和施工现场结构养护条件相一致
1.5材料方面
准备好必要的保温材料如草垫、麻袋等,应保持干燥,以备气温较低时能够及时保温养护。保温材料不能再露天堆放,以免受潮失去保温效果。(2)在模板外部保温时,除基础可随浇筑随保温外,其它结构必须在设置保温材料后方可浇筑混凝土,钢模表面可先挂草帘,麻袋等保温材料并扎牢,然后再浇筑混凝土。
保温材料不宜直接覆盖在刚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层上,可先覆盖塑料薄膜,麻袋等保温材料,其保温层厚度,材质应根据计算确定。
拆模后的混凝土也应及时覆盖保温材料,以防混凝土表面温度的骤降而产生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