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地基是建筑工程的基础部分,在地基施工前,现场管理人员应深入到建筑工程现场勘察地质、水文、工程周围的管线、建筑物和其他地下设施的布置情况。为确保地基工程的施工安全,还需对施工区域的临时排水系统进行详细的规划,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因素,防止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1.1 施工准备
在地基开挖前,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认真熟悉施工图纸,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来,并根据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控制网、水准点,测量人员进行复核,确保基准点和水准点满足测量规范及施工要求后,方可在施工中使用,若发现差错应立即报告监理工程师。
1.2 测量控制网布置
测量控制网是建筑工程质量保证的基本条件,测量人员根据施工图纸将建筑工程轴线控制桩和相关构筑物的位置在平面上定位出来,为了便于施工时引测搞成及纵横断面测量,在施工前还需在轴线上每20m打入一短木桩,以控制开挖轴线的位置和高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如果先砌山墙和外墙,那么在砌横墙的基础时将很难控制基槽的中线,极易使轴线发生偏移。为防止轴线偏移的发生,测量人员可在放样时在外墙角处设置标记,避免其他人员的破坏。在基础开挖时,可采用砖进行覆盖,并对墙基础中线与相邻中线的距离进行比较,以确保轴线放样准确。
1.3 地基标高测量
在地基施工前,现场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地基基础标高的检查,确保地基处于一个平面上。如采用皮数杆进行地基基础检验时,测量人员可采用水准进行校准。砌筑基础时可采用双面挂线测量,以使横向保持水平位置。砌砖时要均匀铺灰,每砌一层必须进行水平检测,控制顶面的高度在一定的范围内。防潮层是地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要求作业,以避免防潮层因开裂或抹灰不密实造成墙体的受潮。
1.4 土方开挖
地基基础土方开挖前,对地貌及水文情况进行了解,对可能引起滑坡、崩坍等情况应及时采取预防性保护措施。清除和掘除的废弃料放置在弃土区。堆体采用开挖土料覆盖掩埋,其覆盖厚度不小于1.0m。在基坑开挖时,对可能出现边坡不稳定情况,需要采取相应的边坡支护措施,并提前准备足够的支护材料(如木桩、模板等材料),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支护方式。
开挖时严格按照设计底高程开挖,槽底预留20cm厚土层,由人工开挖至设计高程,以免扰动基底。超挖部分,应采用原土分层回填压实,其压实度不应低于原土的天然密实度;当地基含水量较大时,可分层夯实回填碎石。(碎石采用颗粒级配良好。粒径不宜大于2cm),若发现地基情况与设计要求不相符时,及时报请监理人核查,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报监理人审批后,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