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政治对石油市场的影响
石油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经济商品,它更是一种战略物资,是政治商品。石油资源争夺的背后往往是国与国之间的较量。每次石油价格的大幅波动,基本上都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比如第一次石油危机,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造成伊朗石油大幅减产;“9.11”之后美国发起反恐战争,北非局势的变化等等,无一不带来石油资源供给的波动和石油价格的大幅变动。石油价格更是进一步披抬高。石油市场的格局也日趋动荡。切尼曾说过,谁控制了波斯湾石油的流量,谁就有了对美国和世界其他国际经济的牵制力。所以美国控制了伊拉克之后就把手伸向了伊朗。谁控制了石油外运的途径,谁就可能左右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局势,所以美俄中在“巴杰”石油管线上激烈角逐。作为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美国大量依赖海外石油资源,消耗世界40%多的石油资源,因而主导国际能源新秩序,达到控制地位成为美国当前的首要目标。
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加入了能源争夺者的行列中,走上海外投资、以开拓国外石油资源之路。从境外开发的区域来看,我国正在逐步形成以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及南美为中心的三大战略区域,而这些区域也是全球石油新布局中的热点地域。在这些市场的争夺中,地缘政治、大国外交的影响始终存在,我国的能源外交始终要面对以美国为代表的既得利益者的争夺。
(二)世界经济形势促进石油的国际需求
世界经济及各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对我国石油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历史发展历程来看,1997—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曾使世界石油需求连续2年增长明显放缓,亚太地区出现负增长,2008年的金融危机或多或少影响到了2009年的石油贸易。从国际环境来看,当前全球粮食、初级产品、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也会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这一因素已经或多或少表现出了通胀的态势,如果存在高通胀,石油生产经营消费所需要使用的水、电、原材料、购建设施、勘探成本、员工费用等各项费用支出相应增加,石油贸易成本加大。
(三)金融危机对我国石油贸易的影响
由于石油价格的波动直接关系到产油国国际收支状况和国民经济的增长,关系到各石油进口国的经济利益,因此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关注着油价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据能源分析师的观点,目前全球需求增长如脱缰野马,除非需求增长减弱,否则人们将看到油价继续上涨。作为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石油行业受到了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出口回落,经济增长减速,石油需求有所下降,但也给我国带来了许多利益,石油价格下降将有利于我国物价的回落,抑制通货膨胀。国际原油价格下跌降低了炼油企业成本,使其生产经营好转,生产成品油价格倒挂造成亏损的炼油企业生产状况得到改善,此外,用油行业成本也将得到缓解,有利于航空业、运输业的长远发展,有利于缓解化工企业高额的原料成本与结构化调整。
四、我国石油贸易的发展策略
(一)要加强国内勘探开发,增强石油战略储备能力,降低石油贸易对外依存度
1. 继续加强国内石油的勘探开发。
根据我国石油资源分布特点和油田开发现状,立足国内首先要稳定东部,在已开发的老油田及周边地区,继续搞好滚动勘探与开发,加强老油田综合调整,努力增加可采储量,提高油田采收率,延长油田稳定性;其次,加快西部油气资源勘探,增加新的储量和生产能力,搞好资源的战略接替,要提高勘探技术,积累勘探经验,形成行之有效的勘探思路,加大勘探力度;另外,加强海上油气资源勘探力度,力求取得重大发现。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大陆架有丰富的石油储藏,但由于我国对海洋石油开发起步较晚,海上石油生产占石油生产总量的比重不高,与世界水平相比,我国海上石油地位偏低。由于海洋石油开发具有开采强度大,产量增加迅速且减产速度也很快的特点,所以要想海洋石油持续稳定地提高产量,就必须加大勘探力度,发现更多的石油储备,以增加新投产的油田数量,并布置好海洋石油产区梯队体系。
2.建立有效的战略石油储备。
首先,要制定专门的石油战略储备法律法规和执法保障体系。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明确战略储备的规范程序和运行机制,为我国石油储备提供可靠的法律基础,并强化这些相关法律政策的执行以确保储备体系顺利实施。其次。我国应增加石油储备资金投入。石油储备物资的购买、维护、升级和运输等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资金的保障可以使石油储备更加有效率和效益。最后,要逐步增加石油储备数量。随着我国第二期战略石油储备建设工程的陆续完工,注油工作也在逐步开展,因此,利用国际油价下跌之际,相关部门把握时机,逐步加大战略石油储备的注油工作,确保较低成本下完成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为达到这一目标,我国既要由政府建立国家直接储备,又要加强民间储备,鼓励石油公司建立必要的石油储备,加强储备力量。例如以法律形式规定石油企业要达到一定的储备数量,以便实时调度。
3.加速推进原油期货上市,运用石油期货贸易解决石油溢价问题。
(1)目前全球石油定价基准的主要参考是伦敦北海布伦特原油和纽约轻质原油,而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却在这一重要能源的定价上尚无话语权。尽管近几年国内原油期货的上市进程有所加快,但业内认为其真正上市仍需时日。多年来的高速经济增长导致我国对原油的需求逐日上升,对进口原油的依赖程度也随之提高,从而承受的风险也随之变大。因此,我国目前应加速推进原油期货上市,增强我国的原油话语权,原油的定价权,为国内产业链上下游厂家提供套保工具,规避原油价格波动的风险。
(2)现代石油期货贸易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实施石油安全战略、建立石油安全体系的重要战略手段。西方发达国家努力发展和运用石油期货贸易,发挥其发现价格、转移风险、套现保值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积极有效地吸纳资源和资金。作为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我国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力及其微小。在现行的国际石油定价机制里,一点权重都没有。基本上是被动地接受国际石油基准价。因此,我国应当积极参与国际石油期货交易,加速发展我国的石油期货市场,吸引国内外广大石油交易者,通过买卖竞价,形成合理的石油价格,从而改变我国在进口石油价格上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降低石油进口成本,规避石油贸易溢价风险。
(3)同时发展石油贸易期货还有推进中国商品进一步国际化的作用,原油期货的上市将考虑引进境外投资者
总而言之,推进原油期货上市肩负的意义超出了以往一切商品。境外投资者的引入将打造出一个重要的全球原油价格定价中心,而伴随原油期货的结算机制的确定,也将推进我国的金融机制改革,为中国进一步走向国际市场开启大门。
4.调整能源需求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及节能产品。
我国石油贸易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