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糖业是广西经济的支柱产业,它在广西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是毋容置疑的,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和出现一些问题而全盘否定他的作用,应一分为二辩证的看待问题,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继续把广西蔗糖业这一支柱产业做强做大,笔者认为:广西蔗糖业出现危机,主要是没有把握好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脉搏和对风险的认识不足,没能随着市场的节奏走,机会来时把握不住,风险出现时又缺乏应对风险的措施。其实,广西蔗糖业极具发展生机。特别是少广西蔗糖生产成本仍有较大的下调空间,具有较强的竞争潜力,只要运作得好,把握好市场经济规律的脉搏,完全有能力抵御“洋糖”的冲击,在市场竞争中占有相应的份额。关键是看我们怎么做,采取什么措施。当务之急是把过热的食糖生产势头压下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食糖市场的国际竞争力,以保护国内食糖市场不受洋糖太大冲击为目标搞好糖业生产。
(一)国际市场蔗糖产品质量要求趋严,绿色壁垒不断出现
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制定繁杂的环保公约、法律、法规和标准、标志等形式对国外商品进行的准入限制。它属于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形式,已经逐步成为国际贸易政策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正面临越来越多来自于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总体来说,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市场份额、贸易机会、企业和商品信誉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国外消费者对我国部分产品尤其是农产品食品信心下降,对我国出口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具体地说,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从产品出口的市场范围来看,我国目前的主要出口方向仍然是日本、美国、东南亚、欧盟、韩国等国家,对它们的出口份额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80%,而这些国家(或地区)多数是环保主义倡导者和拥护者,也是绿色贸易壁垒的发源地。我国出口商品的市场销路极易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注4)从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来看,由于我国的出口市场相对单一、固定,一旦目前的市场销路受到影响,出口的增长速度必然有所下降,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国家专门针对我国的某些商品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情况下,该商品的出口会立即出现停滞,如不及时采取对策,就会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发展。从企业的出口成本和出口效益来看,由于绿色贸易壁垒多数是以环境标准和标志的形式出现,要想实现其环境标准、获取其环境标志,就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技术改造,改善环境质量;同时还将增加有关的检验、测试、认证和公关等手续以及相关的费用,从而使企业出口产品的成本大幅度上升,价格优势大大削弱,丧失了国际市场竞争力,企业的出口效益日渐下降。从我国的对外贸易关系来看,由于遭遇了越来越多的绿色贸易壁垒,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稍有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到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因此,必须恰当处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冲击。
2005年8月1日起,欧盟启动新的蔗糖检验标准,对蔗糖的糖份含量做出了新的标准限量标准一下比原来紧缩了3000倍。即将来到的2010年12月29日,蔗糖进口大国日本将实施“肯定列表”制度,进口蔗糖检测项目由71项增加到276项。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有负责人认为,国外市场蔗糖产品标准日渐苛刻,已对企业出口造成影响。
(二)国际消费需求的变化,使得蔗糖的定位不能很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国际蔗糖市场价格严重扭曲,源于各国政府通过关税、进口配额、出口补贴、生广配额等手段对本国糖业的保护。蔗糖价格既不能直接反映食糖的生产成本,也不能直接反映食糖的供求关系。乌拉圭回合谈判在糖业领域内未取得明显效果,但贸易自由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年国际糖价出现了持续上涨的趋势,食糖将和其他农副广品一样,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将最终体现其价值。
根据广西糖业协会的预测,08/09年榨季,全球食糖市场将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国际糖业组织(ISO)预测06/07榨季全球食糖产量将达1.547亿吨,全球食糖消费量将达1.52亿吨,食糖供过于求220万吨。在国际糖业组织(1SO)的预测中, 巴西的食糖产量将达到3160万吨,高于05/06年榨季的3030万吨;印度的食糖产量预计比05/06年榨季高出250万吨,达到2340万吨;欧盟在实施新的食糖体制实施的第一年中,食糖产量预计达到1710万吨,比05/06年榨季减少470万吨。另外,远东地区的食糖产量也逐渐得到恢复。在全球食糖产量增加的背景下,糖价下调的压力在新榨季中将凸显。巴西仍是国际食糖市场的风向标,未来一年国际糖市供应形势主要还是看巴西,巴西的走势看国际油价。(注5)目前国际食糖价格在11.5美分/磅左右(折合1939.41元/吨)。国际油价走势未定,如果国际油价继续上涨,巴西的食糖生产将减少,国际食糖价格将走高;如果国际油价在60美元的基础上继续下跌,巴西的食糖产量将增加,进而增加食糖供给,导致国际食糖价格走低。人民币汇率的持续上升,使得蔗糖的出口价格日益增高,减弱了蔗糖的竞争能力。
(三)人民币汇率波动弹性不断增大,也是遏制出口的主要原因
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弹性不断增大。进入2010年以来出现了近段时间难得的大幅波动态势。以昨天的中间价6.667计算,自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达到5.05%。目前,部分订单加工贸易型进出口企业的利润维持在5%左右,随着人民币中间价升值幅度已经超过5%,如果出口的产品不能同步提价,这类企业的利润将变为零。出口一向商品赚的钱少了。
三、广西蔗糖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
广西蔗糖既有国际外部的原因也有内部的原因,主要有:
(一)广西蔗糖生产成本过高
主要原因是:
1.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经营粗放,在广西现有80.2万公顷甘蔗种植面积中,有效灌溉面积大约12万公顷左右,仅占种植面积的14.9%(发达国家为50 %以上)。约有23万公顷甘蔗面积是种在干旱、瘠薄的“望天田”和25℃以上山地和远离糖厂等非优势区域,生产基础设施落后、抗旱能力差。由于甘蔗立地条件差,经营粗放,造成甘蔗单产水平偏低,平均每公顷产量只有60多吨,与巴西、澳大利亚等产糖国家每公顷产原料蔗90吨相比差距很大。
2.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广西平均每户种蔗只有0.27公顷。与泰国每个农户种蔗50公顷,澳大利亚每个农场种蔗74公顷,相去甚远。广西机耕深松面积仅占甘蔗种植面积25%,机械收获为零。而巴西,古巴机械化收获率分别达到50%和70%。广西甘蔗仅人工收获一项费用支出就占种植成本的25%。良种繁育滞后,广西所种当家甘蔗品种绝大多数为台糖系列,自育优良品种少,品种更新换代慢,蔗糖份、产糖率低。我国甘蔗平均蔗糖份为13.1%、产精率为10.5%,广西蔗糖份为13.8%,产糖率为11.3%,略高于全国水平,比澳大利亚平均蔗糖份15.4%,产糖率13.6%低。
3.盲目扩种效益下降。近几年来,由于出现农产品卖难,农民增收找不到出路,看到种植甘蔗有糖厂做依托,产品不愁销,农民有收益,种蔗比种其他作物好,加上种蔗有税收,政府鼓励发展种植甘蔗,一些不大适宜种植甘蔗的地方,也种起了甘蔗,出现盲目扩种现象。据统计2002/2003年榨季,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创历史记录达64.6万公顷,产原料蔗5170力吨,产糖562万吨,其结果是面积产量上去了,效益却下来了。(注6)由于生产量超过了销费量的承载能力,糖多了,糖价就下来了。2003年广西蔗糖平均价格大约在2300元/吨左右,比前2年的2600—2700元/吨,降低30—400元/吨。糖厂为了降低成本只能降低原料蔗的收购价格,2002/2003年榨季原料蔗平均收购价为165元/吨,比2001/2002年榨季的230元/吨,每吨降低65元,降了30%。育目扩种,就农户而言,种一亩甘蔗亩产4.5吨,产值742.5元,成本投入(包括人工)需700元,所赚不多。就糖厂而言,每生产1吨糖,产值2300元,原料蔗成本1500元,加上加工生产成本和管理销售成本,已无利润可言,甚至亏损。育目扩种真是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