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口企业对品牌建设不够重视,多采用贴牌和无牌生产模式。虽然多数出口企业产品的市份额较高,但是基本上都是依靠低价格占据市场,核心品牌的缺失使企业没有稳定的盈利模式。早期很多跨国公司纷纷寻找中国企业进行贴牌生产很大原因是由于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低价的原材料使得这些跨国公司把生产、加工基地选择在了中国我国很多企业成为他们的代工厂。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劳动力价格和原材料成本大幅度上升使得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竞争优势日益减弱利润率逐渐缩小。我国贴牌生产企业难以与委托企业议价完全地受对方牵制与国际上同类企业又难于抗衡有时只能被动接受。以广东省为例,广东是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制造业增加值从2008年的世界第11位上升至目前的第5位。但据不完全统计,广东出口产品中用自主品牌出口的不到20%。2012年根据相关统计,中国目前的出口产品中,用自主品牌出口的产品不到10%。“制造大国”与“品牌小国”的反差强烈,和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很不相称。[9]
总体上贴牌生产为中国企业的特定时期发展提供了机遇,但从长远来看,这种生产模式注定是一种短期行为,尤其对中国贴牌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造成不利影响。
1. 贴牌生产使企业丧失核心竞争力,现在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企业为了更好地集中和利用资源,以便能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保持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纷纷实行外包战略,转而集中投入研发和营销等高附加值的领域,然而,中国大多数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品牌技术资金规模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其结果是企业无法通过贴牌生产获得核心技术,从而丧失核心竞争力,在利润微薄的情况下,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2. 贴牌生产不利于企业获得核心技术。跨国公司的独资化趋势逐渐表明贴牌生产核心技术获取的难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尤其是尖端技术,贴牌企业由于跨国公司严密的技术锁定不可能获得一流技术,从而获得之后的二、三流技术也是贴牌服务的,没有自主使用权。
3. 贴牌生产容易导致知识产权纠纷。中国企业同国外品牌商定牌生产的过程中,依据是否授权和注册地等标准,可能同已经在中国注册的相同商标产生争议,在实际操作中,中国企业在接到订单时也因为生产交货时间,而无暇顾及涉及到知识产权的问题,因此同国外品牌商合作,容易产生知识产权的纠纷争议。[10]
(五)我国出口企业重视短期效益,忽略长期规划。
近年来,我国出口企业品牌建设层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我国 “生产厂家开发品牌,出口企业开发市场”的局面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为了实现短期出口效益,往往忽略品牌的长期规划。在品牌管理方面与国际水平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出口企业缺乏有效的品牌管理模式,缺少精通品牌管理的人才,甚至一些企业领导者都缺乏全面的品牌管理方面的知识。我国的出口企业没有专业职能部门研究品牌建设,缺乏系统的策划能力。我国的出口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组织、市场营销、战略规划都有各自的部门履行各自的职能,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品牌建设仍处于底层管理状态,具体表现在设立专职品牌建设职能机构不多,这就造成品牌建设的系统性规划、整体性推进、规划性实施不够。[11]
三、中国出口企业品牌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品牌是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品牌附加值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品牌战略可以提高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培育品牌的国际化能力,还可以提高出口经济效益,促进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助于国际市场中打造集体的形象,改变出口企业分散的经营格局,从而提高中国产品的整体核心竞争力;我国企业的出口品牌发展建设需要政府及企业自身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相辅相成。对此,特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希望对我国的出口品牌发展有所帮助。
(一)宏观方面
企业的品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及鼓励,政府对于企业品牌建设能否良性进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能否顺畅地在新常态下发展出口品牌,不仅是企业自身的事,也是国家的事。政府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与支持:
1. 鼓励科技创新。创新热情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国家保护力度不足,是影响我国企业创新的主要问题。科技创新动力是企业长期积累、培养的结果,国家保护不力就会挫伤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企业创新融资难融资贵、政府各项支持措施难落实,同样会打击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政府部门应尽快解决创新投入成本过高、政府补助减税难落实等问题。
在今年5月30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强调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要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肩负起领导和组织创新发展的责任,善于调动各方面创新要素,善于发挥各类人才积极性,共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凝心聚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12]
2. 大力扶持有影响力的民族品牌产品,对以自主品牌出口的企业实行出口退税、优惠信贷等政策,同时适当取消贴牌生产或无牌生产的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民族品牌关乎一个国家企业的发展状况,代表国家的经济发展实力,国家应该给予积极的支持,对于有影响力的民族企业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给予企业适当的发展空间,使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我国对出口有扶持政策,但还没有针对自主品牌出口的扶持政策。应考虑调整扶持政策,把目前一半的补助资金用于自主品牌出口。争取经过几年努力,使我国自主品牌的国际认可度、占有率实现大的提高。
3. 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健全知识产权法等相关规定,防止外来企业以不正当的手段的排挤中国名牌企业,同时也应加强企业自己的民族品牌意识,维护自己的品牌专有权利,对于自己的品牌要及时注册。加强对企业品牌的长期保护和监管,当企业品牌遭受不公正待遇或不正当竞争时,需要政府给予应有的保护,同时也应该对于实施不正当手段的企业给予打击。
4. 政府还应为企业品牌的发展和推广创建平台。各级政府应用政府信誉平台推广优秀的自主品牌,组织各种形式的品牌专项宣传活动,在企业与金融机构、投资公司、相关企业、专业人才之间建立合作和协助关系,促使企业品牌建设获得更多机会。政府还可利用城市或地方对外宣传推广的途径和机会,例如对外展览、经贸会议、文化交流等,增加对企业品牌的宣传和推广。
(二)微观方面
对于企业来说,应该在科学建设品牌发展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制定品牌发展长远规划,结合企业自身特点,逐步并稳健地发展国际品牌。
我国出口品牌发展战略研究-免费^论文(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