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hreats威胁) ST WT
区域市场被大规模旅游公司占据;
线上被大规模互联网旅游公司占据;
价格竞争激烈 运用公司自身灵活度,及时做战略调整;
以本地为中心,先逐渐扩大本地影响,然后向周边城市推广;
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避免价格战,注重产品品质;
丰富线下活动内容,前期线上辅助线下,线下活动带动客户增长;
重新包装公司形象
以上这个表格就是我对这家企业进行SWOT分析的一个大概思路,鉴于商业性质,在这里做了取舍。在对企业有一个全面的分析之后,就是要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和目标,用5W2H作战略规划。当然这些是基本的方法论,接下来我会针对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都面临哪些问题。
(一)传统企业在转型中遇到的经营思维和战略的误区
1.忽略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而制定战略
华为的四大战略内容中,第一条就是“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动力”。[6]可见华为发展成为当今民族企业代表,其战略基础就是“以客户为中心”。但是,当今的传统企业很难做到以用户为中心和以用户需求为核心来制定战略,尽管传统企业主想要做出一些改变,但依旧无法抑制内心对于利益的贪婪,“短视”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将是他们的软肋。
如笔者之前经历的一家旅游公司,在转型过程中,无论线路规划还是活动规划,完全按照领导层自己的意愿来做,我当时就发现了很多弊端,就一直在强调用户需求的根本问题,但对方的答复只是根据其多年经验总结而来,但再深入挖掘,他们便没有更多的思考,这就在潜在层面里决定了这种转型的方向可能存在误区,他们并非在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依据用户需求来制定一系列战略,这种活在自己的思维世界里的状态,导致最终失败。
2.战略规划没有建立在数据反馈之上
当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就要求当下的企业具备一种新型能力: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有巨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或深刻的洞见。[7]传统企业在向“+互联网”转型,其实就是在逐渐向数据公司转变,因为,一旦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因为不管是否完成转型,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资产,甚至是核心资产,数据资产及数据专业处理能力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8]
然而,传统企业对于这种新时代的要求缺乏敏锐的感知,战略规划依旧着眼于自身利益,而忽略了自身利益之外的市场要求,所以,没有站在数据反馈之上制定的战略,自然缺少了来自用户和市场对产品和服务的可靠依据,缺少数据思维的企业,即便立志转型,也会对未来产生极大的迷茫。还拿之前提到的旅游公司举例,所有的战略规划完全建立在领导的主观臆测之上,凭经验定方向没错,但坚持凭经验去做战略,忽略用户反馈和市场反馈的数据,最终导致一切战略的制定都会失去其客观性,潜在问题非常多。
3. 依然用传统思维运营互联网企业
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也是由于“传统企业不挣钱”“传统企业越来越难做”等观点,少有企业能够做到对互联网形态和思维有深刻了解之后制定合理的战略规划,如果没有互联网思维,即便转型也是难于修成正果,因为,转型成功的核心要义就是传统企业必须具备互联网思维[9],缺乏互联网思维的转型和企业沿袭下来的老模式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甚至这种转型会成为企业内耗,影响本身的发展。
索尼公司曾出产国众多品类的电子产品,但曾经一度传出经营不善的新闻,其实我们也不难看到索尼公司的日渐衰落,究其原因,与索尼公司的自负是有直接关系的:一是过度B2C业务导向使得索尼失去综合环境影响力;二是对互联网经济的轻视使得索尼失去引领产业创新的能力。所以,格局已定,索尼日趋衰落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4. 急于变现从而忽略了自身的打造
传统企业急于变现是思维通病,如上文我提到过,传统企业之所以向互联网企业转型,本质上也是利益驱动,以至于战略的制定忽视了“以用户为中心”,换言之,传统企业所提及的转型,实质是以增加自身利润为契机采取的应激行动,而本质上并没有实现转型,而这种忽略了自身打造的转型,终究还是会让自己陷入困境。
和小米手机形成明显对比的是锤子手机,第一代产品上线定价3000,罗永浩扬言“反感商品在最初是高价,不久就降价的做法”,“如果低于2500,我是你孙子”的时候,就注定了在这条路上的失败。首先是供应链无法满足与生产进行对接,其次供应链无法满足罗永浩根据个人影响力促成的大量订单,最后,产品质量预期和定价产生明显落差,在粉丝中造成严重影响。等等一系列所出现的情况,笔者认为根本原因就是罗永浩利用个人影响力进行产品营销而忽略了产品本身的打造,急于“圈钱”,最终成为业界失败的典型。
(二)传统企业的自身资源和互联网相结合的不够完善
1. 自身渠道不能和互联网完美融合
传统企业的自身渠道,包括销售渠道、资金渠道以及物流渠道等,能否在转型过程中逐渐整合,以便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效率,更符合互联网企业的发展趋势。然而,传统企业在面临转型的过程中,整合渠道做的并不够完善。举例来说,传统企业销售渠道的整合就具有很大的难度,固有的经销渠道会因转型而受到巨大的冲击,企业一方面考虑机会成本,一方面会考虑是否自身的利润。这种瞻前顾后的态度,最终导致整合自身渠道的过程中出现难以解决的局面,更何况那些对转型不具备深刻认知的企业呢?
笔者之所以不厌其烦地用旅游公司举例,因为它具有代表性。旅游公司所有渠道不能完全整合去适应转型发展,换言之,公司所具备的渠道狭窄,受地域限制严重,不能满足转型的需求,所以,转型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由于有限的自身渠道带来的一系列困难。
2. 资金不能支持企业向互联网平稳转型
提到转型,对传统企业来说是一场痛苦的蜕变,因转型而产生成本会很高。这对本身就面临市场萎靡的传统企业来说,转型就需要企业自身的一种魄力和远见,在转型过程中,企业要进行内部变革、整合资源、招聘人才等,企业能否承担这部分高昂的成本是必须要深思熟虑的问题。所以,企业是否有充足的资金能够支持自身是否能够实现向互联网的平稳转型是必须要考虑的基础问题。
小米手机之所以能够得到如此平稳迅速的发展,与其雄厚的资金链密切相关,雷军在创业之前已经筹集了雄厚的资金,这是小米初期得以全力发展的最有力的支持。
3. 现有人才不能满足互联网转型需求
面对当今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是否具有创新性人才已经作为判断是否具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准之一,传统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是否具备推动企业发展的人才是转型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但是,传统企业在转型初期,最缺乏的就是优质的人才,另外,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传统企业主的用人思路陈旧,在转型的关键时期,由于对互联网理解不深,从而造成“人人都能够把事情做好”的误区,为了节省成本,不进行人才招聘,从而造成员工能力无法支撑转型的需求,最终结果就是要么前行缓慢,要么内耗严重。所以,传统企业想要成功转型,最先要考虑的就是是否拥有推动企业发展的优秀人才,从而满足企业向“+互联网”转型的要求。
还拿笔者所经历的旅游公司举例。公司由于资金的缺乏以及对转型理解的浅显,造成对人才需求的认识不够深刻,企业本身所具有的员工是为了满足传统需求而招聘的,其本身对互联网没有任何涉及,所以这些员工并不能构成转型的推动力,因此,需要企业招聘符合转型需求的人才。但领导层认为,企业已经具备自媒体平台就是转型基本成功,因此只需要让原有员工上传相关素材即可,对于产品的设计,原有员工完全具备产品规划能力。因此,企业在转型初期就不具备合格的人才,也就在另一个程度上预示着企业转型的失败。
(三)传统企业在向互联网转型过程中的人才缺乏
1. 企业主对互联网的理解决定了人才选拔的水平
在企业转型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企业主忽视人才的作用,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企业主对互联网没有深刻的认知,如我之前所说,转型是为了拓展挣钱渠道,而又不明确转型之后又该怎么做,所以,单纯认为转型只是搭建互联网平台,或者开个网店,对维护平台和网店的要求也不够了解,从而就出现了企业主“会上网就能做这份工作”的单纯思想,就更别谈人才选拔了。
2. 公司受地域的限制影响人才引进
关于“+互联网”的探讨——传统型企业向“+互联网”转型的问题研究(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