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虽然是外贸大国,但并非是外贸强国。外贸企业基本是按单生产,主要是做贴牌生产,在国际市场上很少有自主品牌,如占全国出口1/3强的广东省的自主品牌出口额仅占全省出口总额的3%。如果企业想做大,就必须建立自己的品牌,没有品牌的企业就很难生存。而品牌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品牌的建设和维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对于一个中小型企业而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品牌创新是出口贸易方式转型升级的必然途径。产品出口方式转型升级的前提是必须要有自主品牌,而我国的外贸企业目前主要做“贴牌”,赚取的只是一点点可怜的加工费,要想获取高额的产品附加值,品牌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品牌创新也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必由之路。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影响了世界上许多的企业,也影响了我们为之进行产品加工的企业,出口订单纷纷被取消,外贸企业面临停工、破产的境地,如果不进行品牌创新,就无法应对危机。摆脱对国外品牌的依赖,创立自主品牌已经到了非常迫切的时机。
(三)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的困境
许多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外贸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基本上采取家族式管理,职责不清,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许多企业家把过多精力放在降低成本上,不注重新产品的研发,产品不适合市场的需求,产品缺乏竞争力,在出口的过程中遭遇很多障碍,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一部分企业家思想不够解放,小富即安,创新意识和开拓意识不强,对企业的发展缺乏长远规划,企业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弱。
(四)融资困难
我国外贸企业融资渠道主要是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但由于外贸企业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制约,融资难度很大。 1.企业内部管理不完善。很多企业规模小,资产总额少,管理体系不完善,自身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不对称,难以控制信贷风险。目前有相当部分外贸企业由于客观和人为因素没有建立起完整的财务制度,会计核算不健全。银行对这些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发展前景等情况难以了解,故不敢轻易提供信贷支持。 2.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很多外贸企业仅仅依靠银行流动资金贷款,融资渠道狭窄,信用担保制度不健全,抵押担保难落实。为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金融机构普遍实行资产抵押担保贷款制度。由于很多外贸企业关系简单,一般没有上级部门和相关单位为其解决担保问题。 3.抵押品不足,难以融资。大多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固定资产少,土地、房屋等抵押品不足,流动资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易发生物质形态变化,无形资产又难以量化等特点,也妨碍了外贸企业从银行融通资金。 4.抗风险能力差,经营风险大。特别是中小型外贸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出口结汇大多数使用T/T方式,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企业面临的收汇风险和汇率风险就更大了。
(五)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带来总是弊大于利,因此人民币升值使得企业利润严重缩水,影响企业持续发展。
2018年以来, 人民币汇率累计上涨3.29%。如此大幅度的升值已经对中国的出口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出口压力。 尤其是对规模小,资本金少的中小型外贸企业造成的生存压力十分之大。
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5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2%。其中,出口1.32万亿元,增长6%;进口1.19万亿元,增长30.2%;贸易顺差1385亿元,收窄59.7%。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尚未最终完成,当并且在国际贸易中大部分使用的是外币,特别是以美元为结算货币。这造成中小型外贸企业将所拥有的外币资产折算成人民币的价值大幅度缩水。例如,在贸易过程中外贸企业必存在许多由于商业信用而产生的应收款项,这类资产一般是用外币表示的。人民币汇率上涨导致这部分资产的价值大幅下滑,给企业的汇兑带来严重的损失,而这部分损失一般是没有利息来作为价值补偿的。
四、促进我国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的主要措施
(一)国家政策的转型
1. 改善融资环境
我国的外贸企业无论是创业、成长以及创新都会遇到融资的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金融体系、金融配置效率不完善,金融监管的策略对外贸企业的限制特别是对中小型外贸企业的限制以及社会环境不优种种因素导致中小企业在融资中遇到诸多困难,使得企业难以发展。因此在当下最要紧的就是:(1)建立保障外贸企业贸易融资发展的政府支持体系。(2)创建全面的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服务。(3)建立多元化的直接融资体系(4)建立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
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应落实并创新支持外贸企业融资的政策,一是财政补贴政策。对金融机企业构为企业融资给予财政补贴;按照市场化方式,建立外贸企业偿债风险准备金。二是财政贴息政策。对特定领域、特定区域的外资企业融资给予财政贴息;三是奖励政策。对金融机构支持外贸企业融资发展表现突出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各级基层政府对金融机构给予各种奖励和支持。四是增新政策。五是引导投资政策。政府直接出资成立引导基金,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风险投资基金。
2. 降低人民币升值对中小外贸企业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企业影响极大,于此国家可以运用宏观政策来进行调整:一是要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二是国家外汇局要进一步加强对外汇资金流入的监管,有利于减弱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外汇资金流入的监督,有利于减弱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同时,要密切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带来的潜在风险,一旦其货币政策调整,不排除人民币单边升值次逆转的可能性。
政府也应进一步加快金融市场建设,完善外汇管理体制。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经贸活动日益增多,因此政府应该改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使得更多的企业和机构能够参与外汇的结算,规避外汇风险,完善外汇管理体制。我国央行应该加大管理力度,合理利用我国的外汇储备,多管齐下加强对我国产业的政策扶持,积极鼓励优秀企业直接对外投资,并设立相应的咨询机构,对于我国的企业提供优质的信息,优化投资能力,提高我国的产业竞争力外贸企业应该实行市场多元化出口战略,在加强自身产品的基础上注重新产品的开发和旧产品的升级,积极开拓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在出口结汇方面,外贸企业受汇率波动的影响较大,因此应该利用远期外汇期权等多种类型的金融工具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提高企业自身的生存能力。
3.有效规避汇率风险
我国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困境与出路(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