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小制造型企业基本情况
制造业是一国重要的基础产业,国家要进步,社会要发展必须有强大的制造业作为支撑,改革开放,使制造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制造业不仅为其他经济部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丰富了社会财富,增加了就业岗位。而在诸多的制造业当中,雇佣人数和营业额皆不大的中小企业又占据了制造行业的大数,这些中小制造型企业大多具有如下特点:
1. 分布趋向于一定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地理优势
通常所讲的制造业,一般被认为是: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烟酒饮料茶、纺织、服装、木制品、家具、医药化学、金属矿物、冶炼、汽车、仪表等制造,这些企业,往往存在占地面积大,接近原材料产地、耗电量大、依靠很强的运输等特征。由于这些因素制约,导致他们分布往往位于郊区或更偏远的原材料产地。
2.中小制造型企业生产周期性明显
不少中小制造型企业的产品生产波动性比较大,如一家设备制造企业受生产季节性影响,旺季(上半年)需求员工人数为150-200人,而淡季需求仅为60-100人。另外,生产旺季由于受到生产订单的影响,不少中小企业可能会选择员工加班,每个月仅有1-2天甚至1天的休息时间。这些中小制造型企业,本身就存在销售回款难,环保约束大,创新转型难等特点,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制造型企业很难留出多余编制的人员,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对离职造成影响。
3.中小制造型企业员工结构参差不齐
我国中小制造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生产技术含量低,自动化程度低,人力资源表现为员工参差不齐。我国制造业文化程度低,据统计,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从业人员占比不足10%,70%及以上的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其中工程技术从业人员占制造业从业人员的3.2%。技术人才严重短缺。而作为中小制造性企业,受企业规模、财务状况等影响,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就更加低了。
4.工作与发展环境差
很多中小制造企业受资金限制,工作岗位环境艰苦,环境温度高,工业噪声大,劳动保护不足。
(二)中小制造型企业员工离职现状分析
1.离职率高
据前程无忧发布的《2016年离职与薪酬调研报告》称,2016年中国劳动者的离职率为17.7%。按各行业者劳动者离职率来看,制造业、传统服务业、消费品行业员工的离职率依然处于领跑地位,分别为20.9%,19.8%和19.6%。从员工的层级来看,2016年操作人员的离职率仍然是所有职位等级中最高的,达到25.3%;专业技术人员的离职率同比增幅最大。根据企业性质划分的离职率情况调研表明,民营企业的离职率依然最高,为20.2%,高出国有企业12.4%近8个百分点。同比来看,国有企业离职率较2015年同比增长4.2%,同比增幅最高。员工离职率从几年前的平均6%-8%增长到现在的14%-20%,而且还有61%的雇员已准备好跳槽,所以,员工离职是一个遍布各个行业、工种、职位的现象。 而作为规模较小的中小制造业,占据了统计离职率的三个关键因素:制造业,操作人员、民营企业。因而,如果单独统计中小制造企业离职率的话,明显会更高。
2.工作1-2年员工离职率高
根据《中国新时代》,2016年企业员工离职状况调研报告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显示,离职员工工作年限分析中,工作年限4年以上员工离职的,占比6%,2-4年离职的,占比16%,2年以内离职的,占比25%,1年以内离职的,占比53%。
1年离职主要是受尝试就业心理的影响,很多人抱着先找份工作做起来,不好就换的心理,或者想象这个行业或者这家公司不错而开始的第一份工作,中小制造型企业由于操作相对简单,在人员的招聘上招聘人数较多,同时对人员的要求相对较低,因而成了很多刚毕业大学生、技校生的第一份工作首选。而在工作过程中,一旦发现该项工作与自己设想的有偏差,便会果断辞职。而2年离职的人员中,不少人经过2年左右的发展,认为自己有了足够的资本,希望拥有更大的职权。而中小制造型企业的架构一般由员工、组长、段长、车间副主任、车间主任组成,晋升狭小,很多人认为如果不能在2-3年内获得提升,就意味着自己在这家企业的前途终结。
3.一线员工离职率高
首先,在中小制造型企业,很多企业岗位条件艰苦,环境温度高,工业噪声大,环境保护不足,因而制约了一线员工长期从事该工作。其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都是流水线生产,即便生产作业不是流水线,工人们每天做的都是重复的动作,工作单调乏味,并且很难有其他提升,造成1线人员的离职率更高。
4.大专以上员工学历的员工离职率高
中小制造型企业里的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具有高等教育学习的经历,很多人不愿意一直从事一线的岗位,而制造型企业80%以上的岗位都是一线人员,因而出现了大专以上学历人员离职明显。
三、中小制造型企业员工离职原因分析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2/7/7
员工离职管理对策研究——以中小制造型企业为例(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