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查找论文相关文献,介绍本论题目前研究现状、研究成果等内容。众多的企业管理者都希望制定出一套能够适用于企业内各类员工的绩效管理方案,从而持续提升组织绩效。为此目标,HR经理们绞尽脑汁,业务部门经理也是疲于应付。一个组织从出生到消亡,一般都要经历初创期(婴儿期)、快速成长期(青春期)、成熟期(壮年期)和衰退期(老年期)四个阶段。在每一发展阶段,企业都将面临着不同的机遇与挑战。组织发展目标、组织文化范围、权利管控模式,这三个最重要的因素决定了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的绩效管理模式。具体而言,组织发展目标界定了绩效管理的方向和侧重点;权利管控模式决定了绩效管理的度的问题;组织文化氛围决定了绩效管理的落地方式。
目录
摘要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影响因素分析
(一)多元化程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二)企业规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三)资本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四)股票流通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五)股权结构对企业绩效影响;
(六)高管薪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
三、提升企业绩效的启示
四、参考文献
致谢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形态和企业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需要了解市场需求和改革管理方法来不断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绩效,以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不败的地位。所以企业越来越重视其自身绩效的评价,而要想对企业绩效做出正确而客观地评价,我们必须对影响企业绩效的因素做出正确而全面的分析,这便成为了理论界所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外的绩效管理理论和研究方法已经比较成熟,而国内对其涉及则相对较少,且缺乏系统性和实践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于过渡时期,市场的整体发展还不完善,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环境存在差异,因此不能单纯的简单模仿和随意吸收国外的绩效管理理论和研究方法,因此,我们要从多个不同角度去研究和分析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这对于绩效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支撑作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在过去的20世纪中,制造业给发达国家带来了巨大繁荣和发展,无论什么时候,,发展先进的制造业仍然将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制造业与人类的衣食起居紧密联系在一起,加快发展制造业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随着国际经济形式的不断变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例如:缺乏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以及企业绩效低下等。因此,通过对影响企业绩效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提出提高企业绩效的措施和建议,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效率,对保持国家经济的健康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影响因素分析
1. 多元化程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经过不断的发展,制造业越来越成熟,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在竞争中求生存,很多制造企业把开发新产品作为突破口,寻求新的市场,以开辟“蓝海”,避开“红海”即多元化战略作为企业的战略方针,从而使企业的绩效飞速增长。但是对于采取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企业来说,由于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企业的资源可以供经理人员随意调配,由此就会产生过度投资行为,它通常达不到企业的预期收益但会因此而承担巨额的机会成本;而且企业会有各个不同的部门,但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言,某部门的经营盈余就可能会用来弥补其他部门的经营亏损;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也会因此而产生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它会使各部门经理人员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股东的利益。这种跨部门补贴、过度投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将会使企业绩效和盈利能力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
2. 企业规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根据亚当·斯密的规模经济理论,随着制造企业的横向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从而使企业绩效得到提升;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纵向规模的扩大,会使企业的管理成本提升,企业绩效降低,从而造成规模不经济的现象。而且,一般规模大的企业拥有过剩的管理能力和经济资源,要是它们能被运用于其他行业时,企业通常就会倾向于行使多元化经营。因此,大规模企业有更强的能力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绩效。
3. 资本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生产运营是制造型企业的一个明显的特征。不管是建设初期还是稳定经营阶段,制造型企业都需要大量且稳定的资金流作为支撑。为了使制造型企业的资金流需求得到满足,且使企业资金得到低融资、高效率的运用,企业就需要适时的调整公司的资本结构,使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得到优化。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偏高往往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企业需要用大量的资金来偿还企业的到期债务,然而随着制造型企业的内部资本市场融资能力的逐渐下降,公司往往通过采取多元化战略来使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得到提升。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高,意味着债务支出就会越大,这样就可能会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绩效降低。而且,大多数投资者不看好资产负债率高的企业。
4. 股票流通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大多数股东的行为会受股票流通性的影响。总的来说,股东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的途径有董事会、股东大会等。目前,在我国薄弱的市场监控、高额的监督成本的情况下,广大股东很难通过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来施加自己对企业的影响。但是流通股股东为表示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反对或支持可以通过抛售或买入企业的股票。这种行为势必会使公司的市场绩效和盈利绩效指标受到影响。企业的流通股比例越高,经营者受到的外部监督就会越大,这势必促使企业经营者把股东利益和公司盈利能力摆在首位,从而有利于提高企业绩效。而且,我国的股票市场长期以来受到“全流通是解决上市公司问题的主要出路”的深刻影响。一般来说,大多数投资者都看好流通股比例高的企业,企业的流通股比例高其企业绩效也应该会相对地较好。
5. 股权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的绩效也会受到企业股权结构的影响。如果股份集中在几个大股东的手中,那么这些大股东为了自身的利益就会对经理人员的经营决策实施强有力的监督,其持的股份越多,其监督的动力就会越大,也就越有利于提高企业绩效和公司的盈利能力。相反,如果股权过于分散,就会造成股东“搭便车”的心理,因为股权过于分散的话,股东们对经理人员的监督会变得软弱无力,就可能会使得经理人员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股东们的利益。
6. 高管薪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和管理权力理论,将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挂钩,高管为了得到更高的绩效工资和奖金往往会努力工作来改善企业的业绩,而且,随着高管人员持股比例的增加,良好的经营绩效所带来的分红和股利也会相应增加,因此,薪酬能激励高管改善工作态度、激励管理层调动工作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率,提高自身水平,提高风险承担水平,进而提升企业绩效。
三、提升企业绩效的启示
1.不要盲目多元化,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分工也将进一步深化,一个企业很难在多个领域都取得成功,专业化经营将成为企业主要的经营方式,做专、做强才是企业的发展之路。
2.鼓励企业多方式、多渠道引入多方外资。在合理范围内适当扩大企业负债规模,充分发挥负债的节税效应,利用财务杠杆来提高企业绩效。
3. 我国制造型企业应当充分发挥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的优势,适当的、合理的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4.制造业公司应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加大科研投资力度。
5. 从政府来看,要继续坚持股改政策,争取早日实现“全流通”。
6. 政府应建立良好融资环境,丰富企业融资方式。
7. 中国监管机构需进一步规范企业年报中的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机制。
参考文献
[1]Berger R G,OfekE.Diversification effect on firm value[J].Journa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5,37:39-65.
[2]Brown L D,Caylor M L.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irm valua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06,25(4):409-434
[3]Devos,Seow,E,Spieler,A.C.Analyst Activity and Firm Value Evidence from the Reit Sector[J].Real Estate Finance,2007(35)333-356.
[4]张兆国,何威风,梁志钢.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J].中国软科学,2007(12).
[5]雷岩,廖慧芳.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联性研究--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资本纵横,2011(2):31-32.
[6]刘绍娓,万大艳.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国有与非国有上市公司的实证比较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2):9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