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将其整合到企业战略中,作为一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作来抓;没有将企业文化建设视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来做,缺少统一规划;各部门没有协同行动,形成整体,发挥合力;没有全面开展企业CI工作,没有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理念;没有深入进行企业文化教育,许多职工包括职能部门的部分工作人员对企业文化的宗旨及内容存在模糊认识等不足。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忽略内涵 一些企业盲目效仿,形式化严重,千篇一律,个性缺乏 当前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着过多的模仿着搬现象,缺乏个性和特色。没有充分考虑客观情况、自身特点,虽然外观统一色调、统一标识,统一服装,但对企业的理念不能真正达成共识,使企业文化流于形式。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的价值与理念,不能针对企业业务的本质特点这样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领导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将其整合到企业战略中,作为一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作来抓;没有将企业文化建设视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来做,缺少统一规划;各部门没有协同行动,形成整体,发挥合力;没有全面开展企业CI工作,没有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理念;没有深入进行企业文化教育,许多职工包括职能部门的部分工作人员对企业文化的宗旨及内容存在模糊认识等不足。
(2)缺乏危机意识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向员工展示企业的美好前景,体现企业的前途与员工个人愿望的实现息息相关。美好前景确实可以给人以鼓舞,但是只有吸引力没有压力的企业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如果缺乏危机意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很难实现的,更谈不上美好的前景。
事实证明,越是企业发展鼎盛时期,就越要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危机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企业只有具备居安思危的意识、构建团队危机意识、避免危机预见未来风险的意识、驾驭危机意识及时解决危机的意识,才能在危机突然袭击时不会过茫然。
(3) 企业文化的内涵理解得过于狭隘 普遍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文体活动把企业文化要么等同于文化娱乐活动许多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举办几场比赛、组织几次文艺演出,组织宣传队等文体活动。他们热衷于活动的轰轰烈烈,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没有真正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形式主义简单化的企业文化主要有三种:口号式文化、刊物式文化、娱乐式文化。
(4)企业文化建设共性有余,个性不足 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个性化的表现,应根据企业的特点、概况,提炼出本企业所特有的企业文化,我们看到有为数不少的企业提不出自己的企业精神,片面理解企业文化就是标语口号、规章制度 有些企业从办公楼到工厂车间,到处都悬挂着诸如“团结”、“拼搏”、“进取”、“奉献”之类的标语口号,这些口号念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因而就认为这就是企业文化,还有不少企业管理者认为,只要把规章制度制订出来,汇编成册,下发班组,这就是企业文化,这两种认识都走进了误区。
(5)企业文化变革过于频繁,缺乏稳定性 有的企业认为企业文化要创新,就是要时时更新,要不断变革,从而导致企业文化没有形成一定固定体系,缺乏稳定性,员工要不断适应与学习,使得企业文化难以落到实处。 不可否认,上述有的观点有其正确的一面,是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但实际上是片面地理解了企业文化的内涵。我们应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一种深层次、深理性、深内涵的企业精神、企业理念。我们必须消除认识上的偏差,走出误区,既要看到企业文化丰富多彩的表面现象,更要善于思考、提炼深藏于企业内的本质,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企业文化。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改进措施
(一)、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得到企业全体员工的认同 要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使员工形成统一的认识,如果在一个企业中,任由每个人按自己的意识和方式行事,企业就可能成为盘散沙,不能形成整合力。要对企业文化具有认同感,这就要通过一定形式,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系统的认识,让员工人人参与到其中,从“要求我这样做”转化为“我应该这样做”,才能按照企业文化管理的要求,用文化理念指导个人行为,使之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可以说,优秀的企业文化本身就是“共识”的结果。
(二)、事实证明,越是企业发展鼎盛时期,就越要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危机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企业只有具备居安思危的意识、构建团队危机意识、避免危机预见未来风险的意识、驾驭危机意识及时解决危机的意识,才能在危机突然袭击时不会过茫然。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对策 (6)(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