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经济发展走向
义乌的新农村建设就是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建成国际性商贸都市。
义乌一直在走“市场先发、商贸主导”的发展路子,小商品交易市场从区域性集散市场到全国性集散市场加产地市场,再到国际性小商品交易中心,带动当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使义乌经济从区际开放走向国际开放,实现了民营经济国际化的路径创新。同时,义乌市场交易规模的扩大,催生和引来了各类大中小企业的大量集聚;家族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外来投资企业形成了以小商品市场为纽带的企业集群。
三、国外新农村建设的经验
(一)韩国的新农村建设
韩国是亚洲除日本、我国台湾省以外,农村现代化事业卓有成效的一个国家。韩国的农村在20世纪60年代,农民收入低,生活艰苦,居住简陋。城乡收入差距巨大。在20世纪70年代初,韩国政府把农村开发列为国家发展战略,开展了“新农村运动”。
“新农村运动”的重点在于“精神启发”,始终将“勤勉、自助、合作”作为一种民族精神加以启迪。
第一阶段:“新农村运动”初期,韩国政府设计了20多种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的工程,如桥梁、公共浴池、饮水工程、洗衣池、修筑河堤、乡村公路、新农村会馆等,让各地农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当地需要的项目,政府免费向各村发放一定数目的水泥和钢筋支持这些项目
第二阶段:1973年,政府开始对不同情况类的乡村进行分类,全国的乡村分为三类,一类是基础村,新农村运动的内容是继续改善生活环境,培育自助精神;二类是自助村,运动的内容是改良土壤,疏通河道,改善村镇结构,发展多种经营,扩大农业收入;三类是自立村,运动的内容是发展乡村工业、畜牧业和农副业,鼓励和指导农民采用机械化、电气化、良种化等先进技术,指定生产标准,组织集体耕作,建立标准住宅,修建简易供水、通讯和沼气等生活福利设施。
第三阶段:进入21世纪后,韩国的“新农村运动”又进入了新的阶段,由运动初期的政府提倡、督导,带有很强的“官办”性质的运动,变成了目前的完全由全民参与的民间社会运动,并切提出了新世纪的更高的发展目标。
通过20多年的努力,“新农村运动”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韩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大幅提高,实现了经济起飞,城乡发展的差距大为缩小。2004年,韩国的人均GDP达到了14000美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率是1∶0.94。以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内容的韩国“新农村运动”,也就成了为其国内带来城乡和谐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日本的新农村建设
日本自40年前开始,为了振兴农村地区活力,在中央农部成立构造改善局,并陆续推动4次全国性的农村综合性建设计画,期望有效缩短城乡差距,振兴农村经济。但是前3次的30年,由政府主导的政策,成效深受限制。最近10年由地方自治单位与居民,自动自发的主导,由于激起居民的参与,带领推动发展的热力,而发展出「农村活性化的建设模式」。
1.从认识环境与学习盘点家乡的资源做起
一般居民如果不用心去留意家乡景物一草一木,不认真去注意围绕在自己聚落周边的人、地、产、景、文等广大资源也不自知。为了农村聚落建设,必须引导当地居民了解和盘点家乡聚落的资源,整理出几项资源特色,把它家乡的宝挖出来,加以规划设计,营造地区性或全国性之最出色的聚落和最独特的产业。
2.提出明确、清楚、易懂的诉求和目标,供居民共同努力
农村聚落建设规划计画,要提出很明确、清楚易懂的主要诉求和共同的目标。以行销自己与赢取认同和支持。如山口村以「惊奇的、飘然的、热情的、跳动的故乡山口村」,成为都巿居民向在的农村。在台湾农村建设,其少居民自己共订其目标,作为其人同追求的境界。这是今后审核农村建设的必要条件。
3.制定居民规约、宣言或公约供居民共同遵守
日本妻笼宿订有 「妻笼驿站居民宪章」,约定不兴建可以接纳大批旅行团住宿用餐的设施,以保存原有的街道风貌,结果大量观光客涌入,不但没有破坏景观,更刺激居民更加爱謢文化遗产。
美星町制订「光害防止条例」规范全町照明方式,保护了全町夜空下,永远闪烁的星星。经由当地居民订定公共遵守的公约,是台湾今后农村建设所要取法和借镜的地方。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4/7/7
论县(市)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能定位----以义乌市为研究对象(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