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府必须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在各级政府中,县政府更贴近农民,更容易获得和把握农民的需求信息,因此县政府负有最直接的责任,在新农村建设中起主导作用。本文通过对义乌市政府在的新农村建设实践进行个案研究,归纳出义乌市政府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此探讨县(市)级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能定位。
[关键词]义乌市;新农村建设;政府职能;职能定位
[正文]
一、义乌新农村建设现状分析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面积1105平方公里,下辖6镇7街道。2005年底全市人口170余万,其中户籍人口68万,外来建设者近110万。改革开放以来,义乌积极实施兴商建市发展战略,通过培育市场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在2006年度全国百强县中居第12位,城市综合竞争力已跃居全省县级市首位。现如今义乌正朝着现代化、国际化、智能化—体发展的国际都市迈进。从义乌的发展空间上看,义乌市已不仅仅是义乌人的市场,而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市场;从经营业态上看,义乌市场已不是传统交易方式的农村集贸市场,而是作为集产品展示、代理批发、厂家直销、电子商务于一体的一种新兴流通业态,它已成为具有现代化、国际化水平的小商品流通中心和展示中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这是党中央在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做出正确判断的基础上,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之后的重要战略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加快发展生产力,又要调整完善生产关系;既要加快经济发展,又要加快社会进步;既要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
义乌市新农村建设走的是一条以工哺农、以商强农、以城带乡、城乡互促的和谐发展之路。
义乌于2003年7月出台了《义乌市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明确了开展城乡一体化行动的大体思路:四个区、三步走、二十年、一体化。“四个区”即把义乌市域划分为主城区、副城区、城郊区和远郊区,主城区为10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副城区为主城区两翼各100平方公里地区,城郊区为介于副城区与远郊区之间的区域,远郊区为地处偏远的山区;“三步走”即到2005年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10年城乡壁垒消除、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到2020年实现城乡一体化、基本建成国际性商贸城市;“二十年”即通过近20年努力,完成城乡一体化任务;“一体化”即推进农村向社区转变、农民向市民转变、农业向企业转变,市域共享现代文明。
义乌统筹城乡发展,繁荣农村经济,着力围绕城乡规划、注重城乡产业发展、推进城乡配套改革、加快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等“五个统筹”做好文章,在出台并深入实施全国第一个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的基础上,2006年制订了《义乌市新农村建设二十条》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突出抓好发展新产业、建设新社区、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建立新体制等五项任务,力争使义乌成为繁荣、富裕、文明、民主、和谐、城乡融合、基本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证明,近年来,义乌通过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积极实施城乡一体化行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使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和改善。
义乌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步较早、成效显著,受到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部等中央有关部委的关注,并成为全国县委书记、县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培训班的教学案例。义乌市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主要做好了以下工作。
(一)对新农村建设进行规划和制定配套政策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1/7/7
论县(市)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能定位----以义乌市为研究对象(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