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 中国地区灯光分布图
(二)西部开发优惠政策对资本流人有积极作用。
在同等条件下,地方政府实行适度的优惠政策,特别是税收优惠,审批程序的简化,无疑会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我国改革开放十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优惠政策能直接调动投资方的积极性,增加资本自愿流入西部地区的数额。
(三)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可以有效的提高西部地区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
西部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资产利润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效用。根据研究表明,减免税额每提高1%,资产利润率将增加0.284%。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对税收优惠力度的加大,无疑是给外来企业的强心针,有效的提高了企业在西部投资的信心及主动性。
对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思考
西部地区在过去的15年中已经实现在经济领域、生活质量、人均收入等方面的大跨步飞跃,但西部大开发政策仍存在一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首先,西部大开发政策重视对生态环境及基础建设,忽略了对产业培育。
目前各地均把开发投资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而对特色产业特别是以加工制造为主的第二产业发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西部工业化推进缓慢,工业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下降,使西部经济长期发展缺乏必要的产业支撑。例如全长1100多公里的青藏铁路的通车,填补了我国唯一不通铁路省区的空白。但同时也存在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这些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并不是很高。这就暴露出西部地区工业化水平低,产业发展不充分的突出矛盾。
其次,西部大开发政策存在重国有大企业发展,轻民营小企业生存的倾向。
在过去十年里,西部地区的大的开发工程和资源开发项目都是由大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企业完成的。虽然国家财政在西部地区投资明显增加,但国内民间资金和外商投资并没有相应地大规模跟进,民营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发展并没有得到多少机会或政策惠顾。把大企业以及国有企业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主体,可能会有利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为地方GDP的总量和增长速度作出一定贡献,但并不一定有利于当地居民本地就业和增加收入。同时,国家在西部地区投资的一些大型项目,有的跟当地经济联系不够紧密,有的通过外地采购和承包,弱化了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例如巴中市通江县的天然气清洁能源开发,由中石油公司进行采集与转移,通江县在本项目中仅作为土地及能源的提供者,并为从这次开发项目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因此,要提升西部地区居民的经济收入,还应当重视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完善相应的政策机制,利用大企业延伸产业链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实现国家与人民的共同富裕。
第三,西部大开发政策存在重资源开发和转移,轻生态和利益补偿的倾向。
西部大开发最大的市政工程莫过于“西电东送” 和“西气东输”两大工程。这两大工程共同的特点就是把在西部地区生产性清洁能源、廉价资源输送到长三角和珠三角,以促进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在这一资源转移过程中,西部地区不仅承担了资源的输出,而且还要承担环境污染的政治成本。由于资源税征收标准很低,因此无法资源地留下多少利益。因此中央要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之外,东部地区应该通过建立生态补偿和利益补偿机制,反哺西部城市,提高对西部地区特别是生态脆弱和资源输出地区的补偿。
第四,西部大开发政策存在同质开发现象,缺乏差异化发展。
西部大开发范围内的城市以山体及丘陵为主要地形地貌为主,区位条件、资源禀赋都比较相近,西部大开发战略主要针对整个西部区域,部分城市由于缺乏正确的产业规划与引导,存在同质竞争的现象,缺乏差异化发展与协同互助发展。这就要求在重视解决西部地区发展中的共性问题的同时,要根据当地经济水平的实际情况,“一地一策”的解决不同地区所面临的特殊性、差异性的困难。这样才能更有利于西部地区各省区之间、区域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平衡发展。
结语
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有战略举措是推动全国朝向现代化全面发展有效手段,西部大开发作为实现中国三步走战略目标重要途径之一,其意义深远,影响广泛。随着西部地区经济的不断崛起,西部大开发战略效果也日益凸显,但经济发展是个动态的过程,因此,西部大开发战略也要与时俱进,伴随着产生的问题不断完善,才能顺应国情,实现全民富裕,国家兴旺的宏伟蓝图。
参 考 文 献
周业安,冯兴元.赵坚毅地方政府竞争与市场秩序的重构[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刘军,邱长溶.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7月第28卷第4期.
魏后凯.西部大开发的新阶段和新内涵.中国金融·半月刊,2004年第14期.
韩保江.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调整与创新.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