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达州市通川区概述
二、达州市通川区城镇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三、达州市通川区城镇居民消费实证分析
(一)消费水平分析
(二)消费结构分析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内 容 摘 要
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满足持续增长的消费需要。本文以达州市通川区城镇居民消费行为为研究对象,结合过去四年的历史数据,主要从居民消费结构以及消费水平分析对达州市通川区城镇居民消费的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和趋势预测,得出相关结论及建议。
关于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以达州市通川区为例
一、 达州市通川区概述
达州市通川区位于四川东北部,是达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为州、府所在地。1976年设立达县市,1993年更名为达川市,1999年更名为通川区。全区幅员面积445平方公里,总人口59.57万人。
通川区历史上有元稹、唐甄、李长祥等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生活和战斗过,孕育了张爱萍、魏传统等共和国著名将军,有“将军故乡”之美称。
通川区地理环境优越,以州河为干流的三条河流流经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1211.4毫米,宜于各种农作物生长,盛产粮食、蔬菜、瓜果、畜禽以及油桐、柑桔等经济作物。该区拥有的资源比较丰富,已探明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达20余种,其中尤以煤、天然气储量较大,水能资源蕴藏量达9.6万千瓦,可开发量达83%以上。通川区素有“川东北门户”之称,交通发达,是川东北交通枢纽和川、渝、鄂、陕物资集散地。境内有襄(樊)渝(重庆)铁路、达(州)成(都)铁路、达(州)万(州)铁路和达(州)渝(重庆)高速公路,以国道210线为主体的国、省、县级公路网络四通八达;河市机场可直飞北京、广州、成都、昆明等地;邮电通讯日臻完善,现代通讯覆盖全区城乡;多家星级宾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环境舒适。
通川区在改善投资环境和促进消费也是下大力气。区委、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外来投资的优惠政策,先后有100多家外来投资企业在通川区安家落户。新世纪、沃尔玛、摩尔百货2012年1-6月共实现销售额4.56亿。近年来,通川区经济社会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2012年生产总值增长到150多亿元,年均增长14.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1.2亿元增长到4.2亿元,年均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从38.1亿元增长到98亿元,年均增长17.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6.9亿元增长到75亿元,年均增长2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32.9亿元增长到76.1亿元,年均增长1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177元增长到16330元,年均增长14.8%;农民人均纯收入从4283元增长到7800元,年均增长12.7%
为了促进消费增长,认真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政策,通川区近年来逐步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增强消费能力。大力发展社区商业,满足城市居民便利消费。巩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建设成果,拓展农村商业网点,改善农村消费条件。大力发展节会经济,抓好啤酒节、美食文化节、迎春购物月等特色商业活动;积极培育汽车、文化、红色旅游、健身等消费热点,促进消费上档升级。保障市场供应,加强市场监管,引导行业自律,营造良好消费环境。近年来,通川区突出“项目建设、市场消费、招商引资、市场监管”四个重点,强化举措,狠抓落实,商贸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 达州市通川区城镇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一) 达州市通川区居民现状分析
1、 达州市总体的居民消费概况
2012年以来,在全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达州消费市场仍呈增长的态势。一至六月达州市消费市场物价运行平稳,商品供给充足,市场平稳发展,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3168万元,同比增长18.8%。
从消费市场的运行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1)消费保持较快的增长。今年上半年,尽管在国际金融危机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达州消费市场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1-6月全市消费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3168万元,在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情况下同比增长18.8%,成为保障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之一。
(2)农村消费市场增长快于城市市场。农村市场由于购买力较低,加之流通业的发展滞后,长期以来都是消费市场发展的洼地。但是今年上半年,达州农村消费市场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城市消费市场,成为消费市场发展的一大亮点。今年上半年,全市城市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57377万元,同比增长18.5%;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495791万元,同比增长19.2%。农村市场增幅比城市市场高0.7个百分点。
(3)各行业持续发展。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40834.5万元,同比增长24.8 %;零售业实现零售额839329.2万元,同比增长15.6%;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73004.5万元,同比增长31.0%,增速居各行业之首。
(4)私营个体经济快速发展。随着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流通领域的不断开放,消费品市场经营日益多元化,私营个体经济一直呈平稳快速发展。1-6月达州市私营个体经济实现零售额644991万元,同比增长20.7%,增幅为各经济类型之首。
2、 达州市通川区城镇居民消费概况
2012上半年,达州市城镇居民收入继续增加,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上半年,达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584元,同比增长13.3%;人均消费支出为4431元,同比增长15.5%。通川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523元,同比增加693元,提前半年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全年人均同比增加650元的目标任务。
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镇居民消费需求更加旺盛,尤其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节日消费拉动作用更加明显,消费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1-7月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6.48亿元,同比增长21.4%,占全年目标任务的63.1%,超出目标进度4.8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实现3.28亿元,同比增长4.95%;商品销售总额实现46.73亿元,同比增长15.76%。
3、达州市通川区居民消费对达州市经济发展的作用
2012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316.23亿元,同比增长12.8%,比一季度13.7%的增幅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第二季度增长12%,比一季度增速回落1.7个百分点,经济增速明显下滑。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2.40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51.52亿元,增长18.7%;第三产业增加值92.31亿元,增长11.3%。三次产业对GDP贡献率分别为5.4%、66.2%、28.4%,分别拉动GDP增长0.7、8.5、3.6个百分点。
2012年上半年,达州市通川区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实现22.69亿元。而达州市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32亿元,其中全市城市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5.74亿元,农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9.58亿元。综上可知,达州市通川区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占全市累计社会消费品总额的19.68%,占全市城市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4.51%。全区累计社会消费品消费对全市GDP的贡献率为7.12%。
三、达州市通川区城镇居民消费实证分析
(一) 消费水平分析
1、达州市通川区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分析
2008至2012这近四年来,伴随着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达州市通川区城镇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据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恩格尔系数为0.465,2012年为0.385,2006至2009其间虽然由于金融危机和物价上涨导致恩格尔系数出现轻微上升,但是随着国际国内金融形势的转好,物价的回落,恩格尔系数已经开始有了下降。总体来说这十年之间,达州市通川区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已经达到了富足的水平,为消费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8年达州市通川区城镇居民的月均可支配收入为410.27元人民币,而2012年上半年已经达到了1206.50元人民币,增长了1.94倍。2008年达州市通川区城镇居民的月均总消费支出为371.32元,而2009年上半年达到了967.61元,增长了1.61倍。
2、达州市通川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分析
据统计资料显示,2008至2012年这近四年间,达州市通川区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2008年恩格尔系数为0.482,2012年为0.451,四年期间有轻微变动,总体来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说明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
2008年达州市通川区农村居民人均月可支配收入为265.57元人民币,2012年到达了504.78元人民币,相比同期增长了0.9倍。2008年达州市通川区农村居民的月均总消费支出为150.13元,而2012年上半年达到了383.13元,增长了1.55倍。
3、达州市通川区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对比分析
(1)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2012年达州市通川区城镇居民月可支配收入为1206.50元,2008年为410.27元,增长了1.94倍,2010年达州市通川区农村居民月人均纯收入为504.78元,2008年为265.57元,增长了0.9倍。2008年的城乡收入比为1.54:1,2010年的城乡收入比为2.39:1,城乡居民的收入比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出现了一定的扩大。如果再把城镇居民享受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未普及到农村居民的非货币因素增加计算,城乡收入就远远不会是2.39倍的差距。
(2)农村消费水平比城镇落后6.6年。 2012年达州市通川区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5%,2008恩格尔系数为46.5%,下降了8个百分点。2012年达州市通川区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5.1%,2008年恩格尔系数为48.2%,下降了3.1个百分点。2008年城乡恩格尔系数相差由此可知,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增长速度比农村居民快得多。2008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相差1.7个百分点,而2012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已经达到了6.6个百分点。由此可知,达州市通川区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要落后6.6年!
(二)消费结构分析
1、达州市通川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概况
居民消费结构是指居民各种具体消费内容和形式及其互相配合、互相作用的方式。消费结构包括消费主体结构、消费支出结构、消费形态结构、消费层次结构等多方面内容。其中,消费支出结构是基于居民吃、穿、行、用等消费形式所表现的对食品、衣着、住房、用品、交通工具、娱乐设施(服务)等商品和服务消费的支出结构。我国目前的统计年鉴就将居民消费分为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居住和其他商品与服务八大类。
表2和表3是根据2008至2012年问卷调查得出的“达州市通川区城镇居民人均月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支出”及计算出的“达州市通川区城镇居民人均月各项支出所占总消费支出比例”:(注:2012年按半年计算)
表2 2008至2012年达州市通川区城镇居民人均月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支出 单位:元
年份
食品
服装
家庭设备
医疗
交通
娱乐
教育
文化
居住
杂项
总消费支出
人均可支配收入
支出/收入
2008
190.95
47.33
27.61
9.16
14.93
32.35
29.97
19.02
371.32
410.27
0.905
2009
195.63
52.6
21.44
15.37
16.54
33.56
35.75
22.38
393.26
464.42
0.848
2010
226.33
56.38
28.41
20.5
21.6
48.3
42.26
19.3
463.07
520.3
0.89
2011
240.29
58.14
34.18
25.73
29.53
53.01
48.69
25.92
515.49
591.84
0.871
2012
272.72
62.81
33.27
32.83
39.95
77.42
51.9
33.48
605.38
673.39
0.899
数据来源:2008-2011年数据来自于达州市统计年鉴,2012年上半年数据来自于调查问卷。
从表2可以得知,2008年达州市通川区城镇居民的月均可支配收入为410.27元人民币,而2012年上半年已经达到了1206.50元人民币,增长了1.94倍。
表3 2008—2012年达州市通川区城镇居民人均月各项支出所占总消费支出比例
年份
食品
服装
家庭设备
医疗
交通
娱乐教育文化
居住
杂项
恩格尔系数
2008
0.51
0.13
0.07
0.02
0.04
0.09
0.08
0.05
0.465
2009
0.50
0.13
0.05
0.04
0.04
0.09
0.09
0.06
0.497
2010
0.49
0.12
0.08
0.04
0.05
0.10
0.06
0.06
0.435
2011
0.47
0.11
0.07
0.09
0.06
0.10
0.06
0.04
0.406
2012
0.45
0.10
0.05
0.05
0.06
0.12
0.09
0.08
0.405
2、 达州市通川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1)达州市通川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计量模型分析
在居民消费结构分析和预测时,采用恩格尔系数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恩格尔系数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间的相关关系,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
构建单因素线性消费结构模型,模型的基本形式:Xi =α+βY +μi
其中, Xi 表示第i种消费支出,Y表示收入,μi为随机扰动量,满足基本假设:①随机误差项具有0均值和同方差;②随机误差项不存在序列相关关系;③随机误差项与解释变量之间不相关;④随机误差项服从0均值、同方差的正态分布。
利用以人均可支配收入为自变量,分别对人均消费总支出、食品支出、服装支出、家庭设备支出、医疗支出、交通支出、娱乐教育文化支出、居住支出、杂项支出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得到各类消费支出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判定系数的数据见表4:
表4 消费结构回归方程
项目
回归方程
α的t检测值
β的t检测值
相关系数R
判定系数
食品
X1 = 29.636 + 0.366*Y
30.520
3.077
0.996
0.993
服装
X2= 33.504 + 0.042*Y
9.929
9.664
0.962
0.925
家庭设备
X3=16.105+ 0.025*Y
6.432
5.106
0.838
0.915
医疗
X4=-30.533+0.096*Y
19.386
-7.588
0.989
0.979
交通
X5 = -18.170 +0.080*Y
17.694
-4.927
0.987
0.975
娱乐教育文化
X6 = -6.294 + 0.106*Y
10.307
-0.755
0.930
0.964
居住
X7 = 16.804+ 0.046*Y
11.589
5.209
0.971
0.943
杂项
X8 = 12.962 + 0.018*Y
3.070
2.776
0.736
0.541
合计
X9 = 57.071 + 0.781*Y
33.176
2.991
0.996
0.993
—X9 —Y
图2 2008—2012年达州市通川区城镇月总消费支出与月可支配收入关系图
由表4可以看出,在反映食品、服装、家庭设备、居住及杂项与收入关系的回归方程X1、X2、X3、X7及X8中,基本需求部分为正数。而反娱乐教育文化、医疗及交通与收入关系的回归方程X3、X4、X5中,基本需求为负数。这说明:居民取得收入后,一般先满足食品、服装、家庭设备、居住及杂项的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支出开始倾斜,在医疗、交通及娱乐教育文化上的支出也相应增加。同时,反映总消费支出与收入之间的回归方程X9,其相关系数为0.996,说明此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3、达州市通川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趋势预测分析
由表4可见,在回归方程的判定系数中,除了杂项的拟合优度并不理想之外(0.541),其他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均大于此,接近于1,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各类消费支出之间具有较强的线性关系。
线性回归模型是变量人均可支配收入(Y)与消费支出(X)之间关系的一个假定,在得到了各类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回归方程后,就可以运用估计的回归方程对未来几年的消费支出进行估计与预测。我们运用统计学中的趋势推测法,来预测武汉城镇居民未来几年的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并预测达州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我们仍然选取2008—2012年的历史数据作为预测达州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基础。设年份为T,2008年为起点年(即T=1),则2012年为第4年(T=4),我们以T为自变量,以可支配收入(Y)为因变量,对表4中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得到一个一元线性方程:Y = 256.887 + 92.409*T (1式)
由此,达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时间(年份)是一个时间序列。将上式(1式)作为基础,可以运用趋势推测法求出2010至2014年历年达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估计值,详细数据见表5。
表5 2010—2014年通川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总支出及各类消费支出的预测值
年份
预期收入
食品
服装
家庭设备
医疗
交通
娱乐交通文化
居住
杂项
总消费支出
2010
1273.386
495.695
86.986
47.94
91.712
83.701
128.685
75.38
35.883
1051.585
2011
1365.795
529.517
90.867
50.25
100.583
91.094
138.48
79.631
37.546
1123.757
2012
1458.204
563.339
94.749
52.56
109.455
98.486
148.276
83.881
39.21
1195.928
2013
1550.613
597.16
98.63
54.87
118.326
105.897
158.071
88.132
40.873
1268.1
2014
1643.022
630.982
102.511
57.181
127.197
113.272
167.866
92.383
42.536
1340.271
由此可进一步计算出2010至2014年达州城镇居民人均月各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如表6:
表6 2010至2014年通川区城镇居民人均月消费支出各项目比例构成估计值
年份
食品
服装
家庭
设备
医疗
交通
娱乐交通文化
居住
杂项
2010
0.471
0.083
0.046
0.087
0.080
0.122
0.072
0.039
2011
0.471
0.081
0.045
0.090
0.081
0.123
0.071
0.038
2012
0.471
0.079
0.044
0.092
0.082
0.124
0.070
0.038
2013
0.471
0.078
0.043
0.093
0.084
0.125
0.069
0.037
2014
0.470
0.076
0.043
0.095
0.085
0.125
0.069
0.037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 结论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根据经济学理论,人们的消费可以分为:生存、享受、发展3个层次。从2008—2012年,达州市通川区城镇居民的消费层次是不再局限于小康,消费领域不断扩大,实现了由量向质、由生存型向享受和发展型转变。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有望下降,由2010年的47.1%降到2014年的47.0%,恩格尔系数将保持在0.4以下,达到富裕的水平。从数量预测结果来分析服装、家庭设备和杂项, 由于其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趋于稳定, 不会有太大的增长空间;医疗、交通、娱乐教育文化和居住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大。
(二)建议
1.居民的生活消费上应注意做到节能低碳,具体建议如下:(1)在衣物购置方面,选择新的穿衣模式:居民、尤其是年轻人应减少购买服装的频率、选择环保洗涤剂、手洗代替机洗、旧衣翻新、旧物利用;在面料的选择上,多选择棉麻制品,尽量少选择牛仔、皮革制品;最好选择白色、浅色、无印花、小图案的衣服;尽量不选择“抗皱、免烫、防水、防污”等附加功能。(2)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方面,合理搭配荤素食物,尽量食用应季蔬果并在家烹饪,减少购买反季蔬果和外出就餐的次数,此外,外出就餐养成自带餐具或使用消毒餐具的习惯。(3)住房装修方面,充分利用可循环材料,可以更多地选择一些类似轻钢龙骨、石膏板等轻质隔墙材料,少用黏土实心砖、铝合金门窗等资源浪费较大的材料,从侧面降低家装工程的碳排放量;装修设计中须最大化增加房屋的自然采光率,尽量减少电灯的使用率,可以多使用玻璃等透明材料和镜子,尽量选用浅色墙漆、墙砖、地板,减少过多的装饰墙;此外,搬新居时,能继续使用的家具尽量不换。在家电使用上,选择节能产品;避免浪费现象,养成节电节能习惯。建议各社区征集家电使用小窍门,举办合理使用家电的宣讲会,介绍各家电的节电模式和合理使用次数、时间等。(4)在居民出行方面,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购买中小排量汽车;尽量不选择自驾游,多参加一些徒步、骑行活动,在节能的同时强身健体。政府也应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如给小排量汽车税收优惠,增加公共交通补贴,降低公共交通价格,城市设置公交车专用道等,只有提升了公共交通的速度才有更多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2.开发价格较低的节能环保产品,加大对环保产品的宣传,尤其是对环保产品带来的长远利益重点介绍。居民不购买环保产品主要是受经济条件限制,而多数环保产品价格虽然高于普通产品,但其节能效果带来的经济效应远远高于其与普通产品的差价,必须让消费者认识到这一点。
3.加大对“低碳”相关概念的宣传力度,使居民认识到“低碳”的内涵和其经济效应等益处。可以通过公益广告,低碳类电视节目,报道低碳新闻,深入居民社区开展“低碳”宣讲会等途径进行宣传,让居民真正了解“低碳”及“低碳”带来的好处,在此过程中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让大家知道,环保并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是每个公民的事,是全社会的事。
4.政府方面:第一,对环保产品进行价格补贴,如减少环保产品消费税、增值税,指定环保产品为部分“家电下乡”专门产品,对生产环保产品的厂商提供资金支持;第二,各单位提供植树等公共环保活动,培养居民环保意识,而对个人的自主的环保行为,当地政府应大力提倡并给予奖励,这样才能将城市居民的环保激情释放出来,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第三,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第四,保障公共交通速度,并加强监管力度,调查中不少城市都有设置公交车专用车道,但对其“专用性”的保障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此外,北京在奥运期间实行单双号行车对交通问题的解决效果显著,建议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城市的中心区域实行单双号行车。
我们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都与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关,如果绝大多数人的生活都能采取低碳的适度消费的方式,那么“低碳经济”是有可能实现的。可见构建低碳城市,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社会调查实践,让居民真正了解低碳的概念,掌握低碳生活的常识,体会低碳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进而从衣食住行每个方面努力做到低碳生活,为构建低碳城市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1、张敏丽、彭述林.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实证分析.经济论坛,2009(14):12-13
2、达州市统计局.达州市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8—2012
3、达州市统计局.达州市6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达州市统计信息网.2012
4、姚董,董利.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分析[J],统计研究,2009.(4),31-34
5、董福荣.中国家庭消费结构透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第1版,87-105
6、尹世杰.中国消费结构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版,33-67
7、尹世杰.关于扩大消费需求的几个问题[J],消费经济,2009.(1),16-18
8、范剑平.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J],宏观经济研究,2010.(6),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