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国有企业面临的困境 4
(一)组织结构臃肿 5
(二)创新能力缺乏 5
(三)企业信用缺失 5
(四)企业文化模糊 5
二、影响国有企业竞争力的因素 6
(一)产品自身竞争力 6
(二)人力资源竞争力 7
三、克服国有企业困境的对策研究 8
(一)优化组织结构 8
(二)提升创新能力 8
(三)重构企业信用 9
(四)改进企业文化 9
(五)增强产品自身的竞争力 9
(六)保障人力资源的合理措施 10
结束语 11
答谢辞 11
参 考 文 献 12
内 容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国有企业一方面面临中国几千年来传统思想的束缚,企业领导者自身思想和管理理念还未得到彻底解放,对国企的管理沿用的还是旧的模式,已不适应现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管理。另一方面面临我国改革开发后,三十年以来逐步发展壮大的中国优秀民营企业的冲击,以及不断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大型企业的技术、产品和管理理念的冲击。
如今的国有企业面临史无前例的激烈竞争和内外环境的压力, 企业只有有效利用,创造企业资源,在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经营活动领域和产品(服务)的价格、质量等方面,能够比对手更好、更快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才能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的提高,企业才可以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做大做强。
在竞争的环境下,企业面对变幻莫测的激烈市场竞争,企业只有做好包括消费者、客户、供应商、技术、投资者、政府在内的各种因素的平衡和拿捏到位。国有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壮大,就必须克服面临的困境,增强其自身的竞争力。
在企业面临的诸多困境:机构臃肿,企业文化模糊,企业信用缺失,加之企业产品缺乏创新,人员特别是优秀人才的流失,使企业的发展止步不前,从而慢慢退出市场竞争,失去市场。一个好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一定是有两个很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一个就是有足够市场份额的产品,一个就是有个很好的人力资源队伍来管理和生产这些优质的产品。在国有企业克服自身困境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产品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人力资源状况这两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只有对这两个因素进行深入的剖析,找准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使其走出困境,从而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意味如何提高产品和留住人才这两种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面临的困境;克服措施;对策研究
Abstract: Because development and market of market economy compete gradually vigorous, the our country stateowned business enterprise on the other hand faces the tie that several thousand in the last years traditions in China thought,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leader oneself thought and management principle haven't got thoroughly a liberation, to the management of state-owners enterprise along with use of is still an old mode, no longer adapt to now management in the market of competing the such vehemence.Face on the other hand our country reform development after, gradually develop over 30 years strong of Chinese excellent impact of private enterprise, and continuously get into the impact of the technique, product and management principle of the foreign large business enterprise of Chinese market.The stateowned business enterprise faces the fierce competition of unprecedented in history at present and inside outside environment of pressure,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only effectively makes use of and creates a business enterprise resources, at design, production, sale, service etc. management movable realm and the price, and quality...etc. of product(service), can be better than opponent, sooner contented consumer's need, bring more incomes for business enterprise, so as to help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to keep on the exaltation of ability of development, business enterprise just can at market neutral at the invincible position.Doing to greatly do is strong.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competition,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faces a changeable vigorous market competition,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only works well the balance of various factor including consumer, customer, supplier and technique, investor and government and manages good enough.The stateowned business enterprise wants to want to exist, develop, strong, have to overcome to face of predicament, strengthen the competition ability of its oneself.Many predicaments that faces in the business enterprise:The organization is swollen, the corporate culture is misty, business enterprise reputation imperfection, add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product lack innovation, personnel especially running off of elitist, make the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enterprise halt not ex-, thus and slowly withdraw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lose a market.A business enterprise that well can keep on a development, must be have two very important and decisive factors:A product that has enough market quota, one is had a good human resource troops to manage and produces these high-quality products.Overcome a having of oneself predicament decisive function in the stateowned business enterprise of is the factor of competition ability in the market and human resource condition of product oneself these two very importance.Only two to these factors carry on a thorough analysis, seeking the quasi- problem-solving way can make it come out a predicament and raise a business enterprise thus of can keep on a development.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enterprise mean how to raise a product and keep a talented person, these two kinds of competition abilities.
Keywords: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faces of predicament;Overcome measure;The counterplan studies
试论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
困境及其克服措施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国有企业一方面面临中国几千年来传统思想的束缚,企业领导者自身思想和管理理念还未得到彻底解放,对国企的管理沿用的还是旧的模式,已不适应现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管理。另一方面面临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逐步发展壮大的中国优秀民营企业的冲击,以及不断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大型企业的技术、产品和管理理念的冲击。如今的国有企业面临史无前例的激烈竞争和内外环境的压力, 企业只有有效利用,创造企业资源,在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经营活动领域和产品(服务)的价格、质量等方面,能够比对手更好、更快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才能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的提高,企业才可以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做大做强。
在竞争的环境下,企业面对变幻莫测的激烈市场竞争,企业只有做好包括消费者、客户、供应商、技术、投资者、政府在内的各种因素的平衡和拿捏到位。国有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壮大,就必须克服面临的困境,增强其自身的竞争力。在企业面临的诸多困境:机构臃肿,企业文化模糊,企业信用缺失,加之企业产品缺乏创新,人员特别是优秀人才的流失,使企业的发展止步不前,从而慢慢退出市场竞争,失去市场。一个好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一定是有两个很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一个就是有足够市场份额的产品,一个就是有个很好的人力资源队伍来管理和生产这些优质的产品。在国有企业克服自身困境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产品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人力资源状况这两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只有对这两个因素进行深入的剖析,找准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使其走出困境,从而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意味如何提高产品和留住人才这两种竞争力。
一、国有企业面临的困境
国有企业面临的困境有很多,概括来讲就是内部的管理和外部激烈竞争这两方面的困境,企业内部困境有:组织机构臃肿,管理环节多而繁琐、导致办事效率不高,企业不敢创新,因一创新涉及部门众多,实施起来难度太大,由于是国企,过去吃大锅饭吃惯了,人员众多,人浮于事,企业不敢招人,好的人才或技术人才干脆走人,到优秀民企或外企去打工,企业留不住人才,这就是人力资源方面的不好状况,所谓“生产者决定生产力”,人才的缺乏就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比如产品的创新,产品的技术改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等等都没有载体来实现它,企业积重难返,深陷泥潭,不可自拔,慢慢退出市场经济的舞台,慢慢破产。下面就我国国有企业的困境逐一进行分析:
(一)组织结构臃肿
合理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是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一个合理的组织架构必须要符合高效、简洁、控制到位等标准。第一:组织结构臃肿导致管理混乱,员工有时会遇到多重管理,不知道听谁的指挥,增加了管理成本;第二:相关部门有时利益不统一,都为了维护本部门的利益,经常发生摩擦,合作性差,造成组织结构不够通畅、合理和有效率。由于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缺乏规范从而导致内部控制不健全。企业治理结构是否科学规范,关系到企业工作的各个方面,企业内部治理不健全直接导致了内部控制的不健全。目前我国的情况是:绝大多数企业,尤其是由原来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的公司,其法人治理结构普遍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核心机构虚设,经营者行为得不到监控,并由此导致了公司内部人员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牵制,进而影响内部控制的实施和健全。
(二)创新能力缺乏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缺乏自主的创新能力和持续的创新精神,他们的创新活动多依赖于从外部获取技术,而不是依靠企业自身的开发。缺乏创新能力原因有很多:第一:我国企业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并没有认识到“创新是企业之魂”的真正含义,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创新的意识,不具备现代经济技术知识;第二:许多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很少,在投资上热衷于“短平快”,不重视技术改造与开发,不注重技术人员的技术更新的培训,使人员知识水品达不到世界先进水平,从而设计生产出的产品没有市场竞争力;第三:管理决策层素质低,通常喜欢复制国外的一些管理模式,不懂得变通,把在国外运用良好的管理方法照搬到国内企业来,忽视了水土不服的元素,使企业变得越来越缺乏竞争力。
(三)企业信用缺失
目前我国企业凸现出信用紊乱,诚信缺失等问题,表现为企业为了追求暴利,隐瞒事实真相,欺诈消费者和其他商家,由于缺乏诚信,自然失去了消费者和应得的效益。当然企业信用缺失也不仅仅只是企业自己的原因,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也应负一部分责任。
(四)企业文化模糊
企业所具有的导向、凝聚、激励、规范功能,无不植根于企业文化独具个性的核心价值观,这才是企业文化的本质所在。也只有形成了独具个性的企业文化,才可能用长远的眼光去优化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和能力,从而获得持久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企业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目前,中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第一:他们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还不够,他们不知道该从何入手来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于是便生搬硬套外国的企业文化,从而使企业文化方案流于口号,缺乏实际效用;第二:企业没有将企业文化建设视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来做,缺少统一规划;第三:企业没有做好企业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许多职工包括职能部门的部分工作人员对企业文化的宗旨及内容存在模糊认识,更不要提合作伙伴和消费者。
二、影响国有企业竞争力的因素
企业面临的各种困境,直接导致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乏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在市场中站不住脚,就会慢慢被市场淘汰。而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有企业产品自身的竞争力、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源状况、市场营销能力、管理水平、企业制度能力、企业体制与机制能力、企业文化等,但一个好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一定是有两个很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一个就是有足够市场份额的产品,一个就是有个很好的人力资源队伍来管理和生产这些优质的产品。在国有企业克服自身困境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产品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人力资源竞争力这两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只有对这两个因素进行深入的剖析,找准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使其走出困境,从而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意味如何提高产品和留住人才这两种竞争力,在此重点讨论产品自身的竞争力、人力资源状况。
(一)产品自身竞争力
企业要良性发展,必然要重视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没有了人们对企业产品质量的信任,就意味着企业的生命在衰弱。像三聚氰胺之于三鹿奶粉,企业瞬间灰飞烟灭。因此,无论多大的企业其生命也会随着公众对其产品质量的信任丧失而无情被市场剥夺生存的机会。
产品是技术和经济的聚合物,是企业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石。市场竞争的直接状态是产品的对垒,是产品对消费群体的争夺。因此,产品竞争力是获取市场占有份额,从而击败竞争对手的最有力、最直接的武器,也是评价和衡量企业竞争力的最主要的标志。
影响产品竞争力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价格、质量、品牌、结构等。影响产品竞争力的基本因素:价格(低成本)和质量(差别化)。一个企业的产品所拥有的基本优势只能有两个:一个是产品的成本优势,另一个是产品的差别化优势。
一般来说,对于企业产品所拥有的两个基本优势,企业能追求其中的一个优势。因为,追求成本领先,在产品生产和经营上减少费用,往往会使本企业的产品失去特色。而追求产品的差别化,往往会使产品的各方面费用增加,发生一些额外的成本,产品的成本优势就会失去。同时获得成本优势和差别化优势,只是在极少的情况下才成为可能。企业的关键技能和技术是核心竞争力依靠的重要因素,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必须充分考虑关键技能和技术的独特性,而在高技术研究开发方面取得突破的基础上进行重大技术创新是企业可能同时获得成本优势和差别化优势的很少几种情况中的一种。这样的重大技术创新有可能使企业的产品与众不同,对特殊顾客群有吸引力,其平均成本可能很低。例如,世界著名半导体厂商英特尔公司,长期以来它们向市场推出的微处理器产品既别具一格又处于较低价位,同时具有成本优势和差别化优势。这是因为英特尔公司强有力的技术开发力量能使其开发的微处理器具有比同类厂商的同类产品优越得多的性能;同时,英特尔公司的资本优势能使其进行大规模的投资,从而使得该公司的产品开发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英特尔公司双重优势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是以高技术为基础的。
(二)人力资源竞争力
企业要拥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具有独特的人力资源,即能够把知识、技能有效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利润的“能人”,或曰“能力人”。建立在以“能力人”假设为基础和前提之上的人力资源管理称之为“能本管理” (认为企业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经济组织,人也不再单纯是创造财富的工具,而是企业最大的资本和财富。对物的管理需要通过对人的管理来实现)。“能本管理”思想不仅把人看作是企业最大的资本、资源和财富,更为重要的是注重不断提升人的智能,提高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实现以人的能力为本的管理升华。可以说,“能本管理”源于“人本管理”但又高于“人本管理”,它不仅确立了人在企业财富创造中的决定性地位和作用,而且强调了人力资本创造财富所需要的能力要素及其与其他资源有效配置的途径与方式。
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都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而且十分重视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企业间的竞争表面上看是经营额、利润、成本、质量等实力的竞争,实际上是技术和人才的竞争。在企业三大要素人、财、物中,人是决定性因素。人才的开发、培训和使用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最根本的方法之一。
著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戴夫·乌里尔克提出了能本管理中一个有代表性的公式:“人力资源=能力水平×投入程度”,指出在企业员工能力水平一定的前提下,投入程度是对人力资源起决定性的因素。投入程度作为衡量员工是否充分发挥了潜能,是否不遗余力地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说来,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和企业向员工提供的资源或支持。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构成了员工工作的方程式。在理想状态下,这个方程式刚好相等,员工可以积极地完成合理的工作任务。但在现实中,这个方程式往往处于失衡状态:要么是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比较低,而向他们提供的资源或支持过于充足,这种情况往往容易导致人浮于事或无事生非等内耗;要么是对员工提出的要求比较高,而向他们提供的资源或支持却不够,这种情况容易挫伤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不愿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因此,要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必须使下达的工作任务与提供的资源或支持两方面保持相对的均衡。
三、克服国有企业困境的对策研究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企业必须克服自身困境,努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特别是产品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人力资源竞争力这两个极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集合,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社会资本的集中反映,是企业在组织资本一定的前提下提高组织活动效率的决定因素,拥有个性化的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对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十分重要。所以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显得是多么的重要。目前,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还处于弱势地位,这与我国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分不开的,针对我国企业存在的以上问题,如果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自己的地位,取得优势,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优化组织结构
国有企业存在的低效率、缺乏规章等都与治理结构不合理,管理不够规范有相当的关系。因而国企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的同时,还要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这既是当前阶段国有企业极为欠缺,同时也是国有企业迫切需要改进的地方。不合理的组织结构会降低工作效率,增加公司的成本,影响企业竞争力,在经济危机的条件下,优化组织结构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企业应该做到:第一:部门优化,精减不必要的部门和重复设置的部门,剔除无价值的工作;第二:岗位优化,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精减超编人员,企业可以采用“A管理模式”,即无副手制,精简人员;第三:管理优化,企业可以采用扁平化、流程化的组织结构,优化管理幅度。面对当前激烈的竞争形势,优化组织结构能够极大地提高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提升创新能力
构建企业竞争力的本质在于创新。在组织方面,企业不能照搬国外的管理体系,应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探索出一个符合自己的管理体系,国外的管理体系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在技术方面,企业必须建立专门的技术研发部门,掌握关键技术,形成核心技术能力。应做到:第一:提高创新意识,鼓励职员创新,对职员的创新意识和行动给予重视和支持;第二:增加技术创新的投入,进行智力投资,为职员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必要的物质条件。第三:健全奖励机制,调动职员创新的积极性。在瞬息万变且竞争激烈的市场大环境下,只有通过创新,才可能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创新是国有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只有具备了自主技术和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借鉴其他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也才有资格与其他先进国家进行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国有企业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力掌握主动权,必须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技术优势争夺市场优势
(三)重构企业信用
企业从长远发展的方向来看,企业还是要走诚信这条路才是硬道理。客户群才会越来越大,才会带来利益的最大化。
我国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一定要提高企业的信用,这需要企业和政府一起来完成,企业净化自己的内部环境,政府为其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具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完成:第一:企业领导人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要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第二:政府应加快产权制度改革,让企业对自己的经济行为负责,这样他们才能重视信用的价值,追求企业经营的长远利益和价值最大化,做到诚信经营;第三:加快诚信立法,只有提高失信企业的违信成本,使失信企业得不偿失,这样对企业的信用构建才会有效。企业必须具有良好的信用,才会有持续的竞争力。
(四)改进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所独有的,它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企业价值观和经营哲学,很难被竞争对手和其他企业所模仿,因此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性。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石,企业文化的所有内容都是在价值观的基础上产生,都是价值观在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和不同时期的体现和具体化。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说企业文化的本质就是塑造价值,就是追求价值的个性化。只有个性化才会给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和能力以导向,才会形成竞争力。有个性的文化是很难模仿的,文化个性一旦转变成产品竞争力,也就形成了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一个成功的企业,必定有其独特的、优秀的、适应企业现状的企业文化。我国企业文化的构建过程中,应做到:第一:创建自己的特色企业文化,不能靠复制国外企业的企业文化来解决问题,必须立足于中国国情和民族文化特点,制定出适合企业现状,又适合中国宏观环境的企业文化;第二:注意企业文化更新,企业文化要适应环境变化和企业发展需要,这样才会促进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在企业中形成巨大的凝聚力,推动企业发展;第三:创建虚实结合的企业文化,既要注重厂容、厂貌、厂训等实体因素的美化,又要重视企业精神、信念、道德等无形因素的建设。企业文化只有适应了企业,才会促进企业发展,否则将阻碍企业发展,影响其竞争力。
(五)增强产品自身的竞争力
随着环境日益复杂,企业的利润空间变得越来越小,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已经成为企业间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方式。企业生命的体现是产品创新,无论企业的技术水平有多高,技术创新的内涵多么丰富,最终要落实到产品创新上来,最终要为社会提供消费者所喜欢的技术先进、质量可靠、价格便宜的新产品,产品创新是企业的根本任务,也是企业竞争制胜的法宝,所谓“一招鲜、吃遍天”。世界级的知名企业无时无刻不在研究消费者的喜好,它们总是根据用户“胃口”的变化,不断推陈出新,制造新的产品,否则其发展前景就会暗淡无光。产品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柱,对企业将来的经营状况和前景有着重大影响。在产品创新方面,谁跑在前面,谁就能够首先占领新市场,并把那些落后者排挤出去。据美国《研究与管理》杂志统计表明:大多数公司销售额和利润的30%-40%来自5年前还不属于本企业产品范围的那些产品。在美国,一项电脑新技术诞生,可获得超过40%的边际利润。从投资的角度看,成长即意味着成功。所以多数企业都拼命对新技术进行研究,加强新产品开发,力图向市场投入更多新产品,扩大本企业的市场份额。所谓的企业竞争、市场竞争,核心最终都要落到产品竞争上来。开发新产品既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提供了途径,也使产品的成本降低,增强了产品的竞争能力。企业通过产品创新,开发出最新产品,率先向市场投放,可以有力地维护自身的竞争地位。
(六)保障人力资源的合理措施
人才流失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环境因素、企业组织因素以及人才的个人因素从根本上影响着企业人才流失动机、流动成本和收益预期大小,由此决定其在离职与留职之间的抉择,并最终决定流失行为的发生与否。企业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是否能留住人才并不单纯的是工资待遇的问题,往往这些人才会更多地看到今后的发展前景及工作环境的舒适问题,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第一位,通过寻求企业核心价值观与个人自我价值追求一致,企业才能实现对人才流失的有效管理,企业文化才能够引导全体员工把个人的目标和理想聚焦在企业的目标和理想上,使员工对企业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因此,希望企业家们能更加重视留住人才的渠道,更好、更多地留住人才,使他们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倡导“创新至上”的能本管理思想。无论是企业员工能力水平的提高,还是投入程度均衡的实现,都需要企业倡导“创新至上”的能本管理思想,一方面把科技与人才放到突出位置,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再教育,在提升人的能力方面加大投入,营造能力至上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引导员工认同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和企业对员工进行的工作设计与提出的工作要求,通过制定并执行各种企业内部制度(如合理的薪酬体系和激励制度),为员工提供能满足其对企业回报预期的资源或支持,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升员工的投入程度。一句话,通过构建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培育有利于知识型、创造型人才成长的企业文化,加强员工创新能力的培养、优化人力资本与企业其他资源的配置、增进组织内部各成员的有效沟通,让人力资本的效用最大化。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通过资本的投资转化,表现为劳动者的素质、技术知识和工作能力。人力资本是企业运营的复合要素,具有“人”的属性和“能力”的属性,是企业竞争力来源的最能动和基础因素。
在企业中,人力资源与其他类型资源相比,具有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体现着人力资源对企业竞争力的全面渗透和决定作用:(1)人力资源是一种极强的主观能动性资本。人是人力资本的载体,人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意识使人力资源在其从事的经济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成为一种最活跃的生产要素。(2)人力资源具有内外两重效应。内部效应是指人具有自我学习、自我积累的特征,伴随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的自我补偿、自我丰富、自我发展的过程,人内在的资本含量随之增加。人力资源的外部效应是指人的能力会导致其他物质资本生产率的提高。(3)人力资源具有收益递增的特征。随着在人力资源上投入的增多,获得的效益也随之增加。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都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而且十分重视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企业间的竞争表面上看是经营额、利润、成本、质量等实力的竞争,实际上是技术和人才的竞争。在企业三大要素人、财、物中,人是决定性因素。人才的开发、培训和使用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最根本的方法之一。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特点,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对优秀的人力资源流失的保障措施,有力地防止优秀人才流失,才能让国企的克服困境,在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做大做强。
结束语
竞争力之所以能把整个企业的技术、生产能力、人力资源管理等整合为一个整体,使企业能够摆脱困境,在千变万化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正是由于其将企业的整体价值(为消费者带来最大利益)与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个体价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整体价值与个体价值的统一。同样;能够减少企业内部机构管理之间的摩擦和内耗,在企业内部形成和谐宽松的人际关系,培养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团队精神;能够充分调动起企业内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热情,增强企业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自觉维护企业的声誉;能够以内在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约束企业员工的言谈举止,规范企业行为,从而保证企业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正进行着一系列的改革:包括产权制度改革和完善法人治理制度(逐渐形成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三架马车的科学管理架构)、人力资源改革以及技术创新措施等。目的就是为了改变国有企业目前所反映出的诟病走出国企的困境,并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不断借鉴外国企业优秀的管理理念,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的重要、注重创新、与时俱进,明白只有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来管理企业,才会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才能使企业提高生存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势头,相信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的管理者们都会认识到这一点,中国企业的未来将会是一片光明。并逐渐在世界商坛上屹立。
答谢辞
本文是在导师何峻峰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承蒙何峻峰老师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虽然有繁忙的工作,但仍抽出时间给予我学术上的指导和帮助,使我从中获益不浅。指导老师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勤勉的工作作风以及勇于创新、勇于开拓的精神,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在此,谨向指导老师致以深深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参 考 文 献
[1]宋新谱.留住核心员工的人力资源策略[J].人才开发,2003
[2]彼得•F•德鲁克著,张炜译.创新与创业精神:管理大师谈创新实务与策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吕红英.我国民营企业人才流失与危机管理研究[J].兰州大学,2006
[4]张良蜀.我国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及战略对策[J].经济师,2004
[5]武克华、马海敏、张淑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四点战略措施》,《经济导刊》2004年第4期。
试论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其克服措施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