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会计电算化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我国悄然兴起。就今天来看,相对于外国来说,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发展还不够成熟。本文结合实际事例,在分析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展望了中国会计改革的发展趋势,并就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有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问题 解决对策
【正文】:
1954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首次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工资计算,引起了会计数据处理的一次革命,开创了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处理的新纪元。20世纪70年代末到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为了改变财务手工核算这一落后的局面,在人力物力上进行大力的支持,将计算机应用在会计工作中,并将这一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
一、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论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就是用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替代手工会计核算的技术与方法,同时将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中的现代化。会计电算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的应用,具体而言,就是利用会计软件,指挥在各种计算机设备替代手工完成或在手工下很难完成的会计工作过程。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软件的开发;企业建立、应用、维护会计电算化系统;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
(二)会计电算化的特征
1.能使会计工作高效地完成
会计电算化利用计算机技术,把繁杂的记账、算账、结账工作交给计算机处理,从而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会计软件具有很高的精确性和逻辑判断能力,可以避免手工操作产生的错误,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2.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利用计算机计算准确、处理数据量大的特点,处理会计业务,从而更全面、更准确地提供管理、决策所需的财务信息。
3.为财务决策提供更全面的辅助信息
利用计算机能快速分类整理数据的优势,按管理的需要,对会计核算数据进行各种加工、处理,从而筛选出管理所需要的信息。
4.可以实现财务信息共享
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使各级管理者和投资者随时、实时地通过企业网访问存储于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共享信息。
5.采用磁性介质存储会计信息
以往手工核算统计的会计信息只能通过纸张来保存数据,不能长久地保存,而会计电算化利用计算机强大的磁盘、硬盘、光盘、软盘储存系统可以长久地保存会计信息。
6.业务处理程序化
利用计算机语言编制的一系列指挥计算机完成会计工作的程序代码和有关的技术^论文资料而形成的会计软件。它以计算机为手段,通过对人工输入的记账凭证或原始凭证进行加工处理,自动生成会记账薄、会计报表以及其他相关的会计信息资料,使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化。
7.系统设计的专业化和专门化
专业的系统设计人员根据用户的需要,并通过对现有的手工信息系统的接口界面、数据流程和数据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设计出适合用户全方位会计信息需求的会计软件。
(三)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过程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会计电算化经历了尝试阶段、自发发展阶段和有组织、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到目前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在这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商品化、通用化的财务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具体地说,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发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