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在我国得到迅速的发展,已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加工贸易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但由于我国加工贸易产品出口数量多且价格低,在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使得我国的加工贸易的发展成为国际普遍关注的焦点。随着世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纷纷抬头,采取措施限制从我国进口商品,导致最近几年对华反倾销起诉案件不断增加。另外,我国加工贸易利润低、技术水平不高、地区分布不平衡和企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凸现。因此,加工贸易要想更好的发展,必须制定长期有效战略,消除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使加工贸易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有效动力。
【关键词】:加工贸易、可持续、探讨
【正文】:
加工贸易在我国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现已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生产国际化趋势日益加剧,加工贸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加工贸易形势对于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形势产生很大影响。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稀缺、劳动力相对富足的国家,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正是我国参与全球化的意义所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则是实现这种资源转换的重要途径。因此,目前加工贸易是我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方式,我国的加工贸易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并且多数只需劳工成本低廉的半熟练劳动力,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东南沿海加工贸易企业吸收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加工贸易在我国引进外资、增加就业、扩大出口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我国经济增长重要的推动力量。
一、我国加工贸易的概述
自2000年以来,加工贸易始终占据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起初加工贸易出口以服装、鞋帽、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随着外商投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扩大,加工贸易产品结构逐步调整,机器及设备、电气及电子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等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日益增加。
据统计,2000年我国贸易进出口总额为4742.9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额为2302.1亿美元,对外贸的贡献率达到了48.54%;2008年我国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5616.4亿美元,而加工贸易额为10535.66亿美元,占当年进出口总额的41.19%;从2000年到2008年,我国加工贸易总增量为8233.76亿美元,对外贸的平均贡献率为46.89%,详见下表1:
表1:2000年至2008年我国加工贸易在对外货物贸易中的比重 单位:亿美元
年份 对外货物贸易额 加工贸易额 比重
2000 4742.90 2302.10 48.54%
2001 5096.50 2414.07 47.37%
2002 6207.70 3021.29 48.67%
2003 8509.90 4047.55 47.56%
2004 11545.50 5496.64 47.61%
2005 14219.10 6904.79 48.56%
2006 17604.00 8318.27 47.25%
2007 21738.30 9860.50 45.36%
2008 25616.40 10535.86 41.13%
资料来源:2000—2008年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9》。
(一)我国加工贸易的主要方式
加工贸易是企业从国外进口原材料或零部件,在国内进行加工装配,制成品出口的一种“两头在外”贸易方式,主要包括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和装配业务。我国加工贸易主要包括如下方式:
1.进料加工
进料加工又叫以进养出,指用外汇购入国外的原材料、辅料,利用本国的技术、设备和劳力,加工成成品后,销往国外市场。这类业务中,经营的企业以买主的身份与国外签订购买原材料的合同,又以卖主的身份签订成品的出口合同。两个合同体现为两笔交易,它们都是以所有权转移为特征的货物买卖。进料加工贸易要注意所加工的成品在国际市场上要有销路。否则,进口原料外汇很难平衡,从这一点看进料加工要承担价格风险和成品的销售风险。
2. 来料加工
来料加工通常是指:加工一方由国外另一方提供原料、辅料和包装材料,按照双方商定的质量、规格、款式加工为成品,交给对方,自己收取加工费。有的是全部由对方来料,有的是一部分由对方来料,一部分由加工方采用本国原料的辅料。此外,有时对方只提出式样、规格等要求,而由加工方使用当地的原、辅料进行加工生产。这种做法常被称为“来样加工”。
3.装配业务 我国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