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后国际金融危机”为背景,分析我国面临反倾销现状及应对策略。近年来,反倾销事件一直是国际贸易中的热门话题,该项贸易保护措施对我国企业的频繁使用使我国企业蒙受巨大损失,也成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重大障碍。面对这种局面,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协调配合,同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同时完善反倾销应诉机制,促进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企业应规范内部管理,优化出口结构,通过信息化建立灵活的经营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我国企业的利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逐步取消了一些国家对中国的高关税贸易壁垒,取而代之的是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其中,反倾销以其方便,见效快的特点倍受各国青睐。
【关键词】:经济危机、反倾销、WTO
【正文】:
世人共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据2008年全国商务工作会议报告,近5年来,国家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进出口总额从2002年的6208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1738亿美元,年均增长28.5%,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周期最长、速度最快、增速最稳定的时期。但伴随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而来的,是与贸易伙伴间愈来愈频繁的贸易摩擦,这严重影响了双边以及多边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自1995年到2009年,我国已连续14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每3起反倾销案件中,就有1起是针对中国产品的,使我国每年所受的损失达数百亿美元之巨。反倾销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倾销行为导致的贸易扭曲,但中国已然成为“反倾销措施被滥用的最大受害者”。而在这众多的对中国提起反倾销调查的国家或地区中,欧盟是一个绝对的“主力队员”。欧盟是中国至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中欧间的贸易规模呈逐年扩大趋势,当然双方间的贸易摩擦犹如“定时炸弹”随时会爆发。如前所述,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使国人及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受益的同时,它国也感到了经济上的莫名的恐慌。欧盟挥舞着反倾销的大旗,抵制中国对其所谓的不公平贸易,以达到维护国内产业的目的,反倾销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欧盟贸易保护的工具。对中国实施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地区是欧盟然后是美国。因此可以说,欧美对华反倾销具有典型性,研究欧美的对华反倾销,一方面能给我国应对其他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提起的对华反倾销——提供借鉴和应对策略,从而促进双边贸易关系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能给我国企业的长远发展以指导,使得企业在将来日趋激烈的世界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 引言
(一) 倾销与反倾销的概念
倾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经营者以低于国内市场正常或平均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格向另一国市场销售其产品的行为,目的在于击败竞争对手,夺取市场,并因此给进口国相同或类似产品的生产商及产业带来损害。反倾销,顾名思义是指一国(进口国)针对他国对本国的倾销行为所采取的对抗措施。
贸易的全球化趋势愈强,各国对本国产业的保护倾向也随之愈强,反倾销就成为大多数国家主要采取的贸易保障制度。随着世界经济贸易关系的不断发展、国际市场竞争的几近白热化、各国关税水平的不断下降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国际间的倾销与反倾销的斗争显得更加激烈。
(二) 我国反倾销现状 我国反倾销的现状及应对策略(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