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光电产业是高科技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外贸易出口竞争的焦点之一。光电产业的高速发展对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并有力地改变世界各国的竞争格局。本文以红外热像仪为例,从政府与企业、产业的关系入手,深入分析了我国光电产业发展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同时,对国外光电产业发展的经验进行归纳和吸收,在此基础上,得出当前形势我国光电产业解决制约问题的对策及发展方式研究。
【关键词】:光电产业 红外热像仪 国际贸易 出口
【正文】: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国家的外贸出口竞争力是国际竞争力的直接体现,是发展对外贸易的基础。一个国家或地区只有具有持久的、较强的外贸竞争力,才能保证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快速地增长,才能积极发挥“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作用。专家预测,以光电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信息产业产值将在2010年达到50000亿美元,成为21世纪最大的产业。光电产业的高速发展将对未来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并有力地改变世界各国竞争的格局。谁捷足先登,谁就将占据未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取得发展的主动权。我国的光电技术是与国际水平差距相对较小的一个领域,与发达国家几乎同时起步。近年来我国光电技术研究及产业发展均有飞速的进步,在激光、光纤光缆、光电器件等领域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二) 研究意义
要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关键在于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这是未来20年我国外贸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注1)。面对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和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研究我国高科技产业如何适应国际科技快速发展的步伐,如何适应现代化科技交叉、渗透、联合和整体发展的特点,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探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科学技术资源进行产业的开发和资源的整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二、 世界红外热像仪行业供给总体格局
(一)世界红外热像仪供给格局
根据美国Maxtech International2005年发布的红外市场报告,2004年全球民用红外热像仪及系统产量约为5万台;而2006年,仅FILR公司就取得了汽车行业中的宝马公司为其新款7系列轿车配备红外热像仪的订单,并获得了美国政府35万台的出口许可申请。随着红外热像仪在消防、电力、建筑等行业应用的推广,国际民用红外热像仪行业将迎来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期。
由于红外热成像产品在军事领域的特殊用途,拥有红外热像仪技术的国家出于安全利益及保密等相关因素,仅采购本国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同时限制其出口到其他国家用于军事,因此军用市场的竞争,已非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已演变成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
(二)几个红外热像仪主要国家出口状况
在国际市场上,美国占据了红外热像仪行业的领先地位,形成了美国领先、其他国家追赶的全球竞争格局。美国的FLIR Systems公司是红外热像仪行业最大的系统供货商,该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推出第一台民用红外热像仪,目前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红外热像仪供应商。2006年该公司销售收入为5.71亿美元,市场占有率为35%。自2000年以来该公司销售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0%,而且近几年该公司通过多次收购,顺利地将产业延伸到上游--焦平面探测器领域,市场份额逐步提高,在国际民用红外热像仪领域其市场占有率已达35%,前十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已达72%。
另外,美国L-3公司、英国BAE Systems公司、IRIS公司、美国DRS公司、美国FLUKE公司等也都是红外热像仪领域较强的竞争者。
三、 我国红外热像仪行业运行及出口现状
(一) 我国红外热像仪行业运行状况分析
以红外热像仪为代表的光电高新技术产业正处在产业化的进程之中,我国较具规模的红外机构约有十来家,但大部分企业研发实力弱,品牌影响力小,许多企业实际上是国外产品的代理商或者是系统集成商。目前中国红外热像仪市场集中度较高,50%以上份额集中在三家国内公司:大立科技、广州飒特和武汉高德,核心部件焦平面探测器这三家公司都从法国进口,后续电路和图像处理软件则能够自行设计开发。这三家外其他的本土企业基本是代理商或者系统集成商的角色,科研院所则基本集中在军事等研究领域(注2)。 当前形势下光电产业及产品的出口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我国红外热像仪行业为例(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