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营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新生力量,在国民经济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民营企业天生的草根性,其在管理上存在着很多的不规范。而绩效管理作为管理的一个较高的层次,在民营企业中的应用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中与企业的战略相脱节,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不扎实等问题尤为突出。本文研究了国内诸多学者关于我国民营企业绩效管理存在问题的研究,总结了我国民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民营企业 绩效管理 企业战略
【正文】:
一、 绩效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 绩效的概念及特点
绩效是指具有一定素质的员工围绕工作职位的应负责任所达到的阶段性结果以及在达到的过程中的行为表现。绩效一般有多因性、多维性和动态性三个特点。
1.多因性
多因性是指绩效的优劣不是由单一的因素决定的,而是受制于主观、客观等多种因素。它既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又受工作特征因素的影响;既受员工自身能力、个性因素的影响,也与组织的制度攻机制有关,同时更受到员工的工作动机、价值观的影响。研究表明,员工的绩效主要受以下四个因素的影响:技能、激励、机会和环境。
2.多维性
绩效的多维性指的是需要从多个维度或方面去分析与考核员工的绩效。企业要想取得比较客观、合理的考评结果,需要对员工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
3.动态性
员工的绩效只是员工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情况的反映,随着时间、职位等情况的变化,绩效也会呈现出变化,原来较差的绩效有可能转好,而原来较好绩效也可能变差。
(二) 绩效管理的含义
所谓绩效管理,是企业通过对企业战略的建立、目标分解、业绩评价,并将绩效成绩用于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以激励员工持续改进业绩从而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绩效管理是对绩效实现过程中各要素的管理,是基于企业战略基础之上的一种管理。
绩效管理是员工和管理者就绩效问题所进行双向沟通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与员工在沟通的基础上,帮助员工订立绩效发展目标,通过持续沟通,对员工的绩效能力进行辅导,通过科学的手段和工具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确立绩效等级、找出不足,进而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帮助员工改进缺陷和不足,从而实现公司的目标,并使员工得到发展。
(三) 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关系
绩效管理是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绩效考核的拓展,二者既有紧密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一个重要环节,这是两者之间最根本的联系。绩效考核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考核本身,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考核相关联的整个绩效管理过程。有效的绩效考核有赖于整个绩效管理活动的成功开展,而成功的绩效管理也需要绩效考核来支撑。
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包括绩效考核这个要素,而且绩效考核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包括一系列密切联系的管理环节;而绩效考核只是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或一个阶段。绩效管理是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的结果要通过绩效考核来实现。
二、 民营企业绩效管理的特点分析
我国的民营企业是指除国有、集体企业和外资企业以外的由民间资本组成的企业,产生于改革开放初期。目前,有很多的民营企业已经发展壮大,成为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但是,仍有大量的民营企业是中小企业。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受发展历史、自身规模实力的影响,在绩效管理中存着诸多的问题。与管理比较规范的大企业相比,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 绩效管理体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脱节 民营企业绩效管理特点分析(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