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减缓、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我国汽车工业企业的经营环境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这既给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机会,也潜伏着不少生存的威胁。本文首先从我国汽车业发展的特点出发,并与国际汽车巨头进行了比较,详细阐述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概况;通过对我国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在高低端市场的分析,国际汽车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汽车工业所面临的问题。最后以迈克.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为指导,提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思路。政府层面:建立健全新型自主开发投入体制;多方面支持企业对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鼓励保护好自主品牌;加快推进汽车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重组;加大汽车相关人才的培养;企业层面:抛弃“市场换技术”的旧观点,制定自主发展战略;进行有效的研发项目管理;建立专业结构合理的人才团队;树立品牌意识,全力打造中国品牌;加快推进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全力打造国际品牌的车企。
【关键词】:自主品牌,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竞争力
正文:
一、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情况及发展趋势: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相对比较滞后,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计划经济时代,让我国错过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汽车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随着国家开发开放政策的全面实施,德国大众于1985年3月,在上海成立了我国第一家汽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才开展了我国汽车企业国际合资合作的道路,从而加速度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一汽大众、上海通用、广州本田、北京现代、东风日产、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天津一汽丰田、北京奔驰、华晨宝马等汽车合资企业的相继成立,国际汽车集团已经全部进入中国成立合资企业。1990年我国汽车产量为50.92万辆,其中轿车产量仅为4.24万辆。到2000年,我国汽车产量增长至206.82万辆,其中轿车产量增长至50.74万辆,2007年我国汽车产量增长至888.24万辆,同比增长22.02%,其中轿车产量增长至472.7万辆,同比增长23.64%。2007年,我国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汽车企业依次为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东风汽车集团、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汽车工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哈飞汽车工业集团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07年的汽车销售量分别达到155.40万辆、143.60万辆、113.73万辆、85.77万辆、69.41万辆、51.35万辆、38.08万辆、30.05万辆、24.31万辆、21.95万辆,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汽车733.65万辆,占2007年全国汽车销售总量的83.45%,前五位企业的集中度达到了64.60%,市场竞争进一步激烈,尤其是以自主品牌企业为主第二梯队的汽车企业,上升速度很快,哈飞汽车、吉利汽车迅速发展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汽车产量达到938.05万辆,其中轿车产量为496.73万辆,同比增长6.7%,较同期增长回落16.81%。在未来几年,我国汽车产量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但增长速度将放缓。至2009年,我国汽车产量预计将超过1000万辆。
图表1:2000-2007年我国汽车产量增长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
经过近几年我国汽车产销量的高速增长,汽车保有量也快速增加。2001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为1802万辆,2002年汽车保有量增长至2053万辆,2008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增长至5408万辆,同比增长20.98%。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出口业务大幅减少。在珠三角和长三角以出口为导向型的企业受损严重。我国的楼市、股市大幅下跌、原材料价格普降,造成了国内经济的震荡。但随着国家最近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政策的出台,比如存贷款利率的降低、油价的下调,在未来几年,我国汽车以及机动车的保有量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年均增长率将超过10%。
图表2:2001-2007我国汽车保有量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
中国汽车业战略与思考(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