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民营企业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正确确立了民营经济的地位以后,我国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企业数量迅猛增长,企业规模快速扩大,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涌现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民营企业大省。据国家工商局统计,截止2003年底,我国民营企业总户数已超过300多万户,从业人数达4000多万人,注册资金已超过3.5万亿元。特别是近几年来,许多地区新增加的投资,新增加的就业主要来源于民营企业的发展。有许多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开始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孕育出一批具有活力的科技型民营企业,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目前,我国已有5000多家民营科技企业与国内50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撑,民营科技企业进入电子、通讯、材料、医药等技术密集领域,从而提高了我国企业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2、我国民营企业总体发展较快,但发展很不平衡。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长期表现出“东部发达,中部平庸、西部落后”的现象,从民营企业数量分布看,东部地区企业户数约占70%,而中部约占18%,西部仅占12%,民营企业户数超过20万户的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上海、北京都集中在东部,规模大,实力强的民营企业也多数集中在东南沿海,西部地区由于民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发展滞后,成为民工输出大省。现实看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极不平衡。
3、我国民营企业“量”的发展较快,“质”的提高较慢。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较快的地区,多数是依靠“产业集群”迅速发达起来的,一个区域内密集发展一种产业,千家万户,成龙配套,产业链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和相关辅助产业,服务业聚合在一起,这样,上下游之间,配套企业之间、物流成本低,市场交易风险低,企业容易做大做强。由于产业集群使中小企业一开始就采用模仿和假冒手段迅速投入生产、发展壮大,因而许多企业养成了不愿意在科技上投入,不愿自主研发技术的习惯,企业没有创新能力,发展后劲不足,企业素质提高较慢。
4、我国民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管理落后,竞争力较弱。
我国民营企业都是依靠民间自有资本投资兴办,由于自有资金有限,企业融资又比较困难,企业规模难以扩大。民营企业一开始就采取家族制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在企业发展初期,决策效率高,执行力强,机制灵活,企业发展很快。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由于管理者的能力没有同步提高,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民营企业受到行业政策的限制,多数集中在第三产业和传统制造业,过度竞争使企业盈利水平逐步下降,企业实力难以增强,影响着继续生存和发展。
(三)我国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民营企业的发展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
根据有关方面调查统计,我国民营企业总数已超过300多万户,并以每天1500多户的速度增加,民营企业当前创造的经济增量占全国GDP的55%以上,工业新增值75%以上,社会销售额59%以上,税收46%以上,出口62%以上。民营企业无论是数量还是经济增长的贡献,都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量的主力军。
2、民营企业的发展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民营企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创造了众多的非农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快了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和城市化建设进程。民营企业为国家创造经济增量的同时,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和财政税收,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3、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生力军。
民营企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一个多元竞争,充满活力的环境,促进了国有、集体经济的资产重组和机制转换,投融资体制由单一投资主体向多元化主体转化,从而使我国企业所有制结构得到优化。民营企业的产值已占中国当前国内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作为我国多元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一员,不管是经济增量,新增投资各方面,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4、推动民营企业持续发展是加快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我国民营企业近年来发展很快,许多地区近年来的新增加的投资,新增加的就业主要是靠民营企业的发展。由于受到企业管理体制、资金、人才、发展环境多方面的制约,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也受到相当大的制约,研究和解决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实现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对于解决社会就业,推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民营企业持续发展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我国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思考及对策(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