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得到迅猛发展,成为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民营企业自身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制约,使民营企业在继续发展壮大中遭遇了严重的障碍,正面临着挑战和考验。
1、民营企业产权不清。
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创立之初,都是依靠家族成员之间、乡邻之间、朋友之间,通过资金联合、资源联合、劳动和技术联合组建而成。企业成员中浓烈的亲情、乡情和友情关系,使得相互十分信任,工作不分彼此,不计较个人得失,齐心协力,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抓住一个机会,很快完成企业原始积累,企业发展很快。企业有了积累,形成一定规模的资产以后,企业不知道如何合理分配资产,造成产权不清。有的企业法人代表将企业大部份资产据为已有,而企业其它成员所得无几,这样导致企业内部成员分心或分家,最终造成企业萎缩、解体或倒闭;有的企业仅按原始资金或资源投入分配企业累积资产,而没有按生产要素合理分配企业累积资产,这样,在企业发展中做出重大贡献的技术人员、销售人员不能分配到应得的资产份额,极大地挫伤了这些企业骨干人员的积极性,导致企业技术、营销骨干人员流失,使企业失去了活力,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
长期以来,民营企业的管理基本上是脱胎于传统社会中的手工业和商业的家族式管理,在企业发展的初期甚至较长一个阶段内推行的都是“家族制”,家族制管理没有严格的组织结构,企业的管理权,决策权掌握在“家长”手中,许多企业管理者没有受过正统的企业管理培训学习,缺乏经营管理现代化企业的知识和能力,企业发展没有长远目标;家族制中的浓厚血缘关系使得企业规章制度难以执行,管理执行力很低。家族制管理体制使“家长”的权力无限扩大,没有建立相应的决策、投资和分配制约监督机制,有的企业“家长”把企业资产误认为个人资产,按个人愿望随意过度消费,造成企业亏空;有的企业“家长”凭个人兴趣选取投资项目,缺乏科学决策,出现投资决策失误,使企业陷入困境;有的企业“家长”凭个人感觉决定员工的收入分配,违背按劳取酬的公正原则,挫伤有功人员的积极性,使企业劳动效率降低,企业效益滑坡。这样,由于缺乏科学化决策和制度化、规范管理,财务混乱,营销手段落后,员工的聪明才智得不到充分发挥,企业难以壮大,制约着企业继续生存和发展。
3、企业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比较落后。
民营企业发展中,人才比较缺乏,许多企业苦于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有的企业招到人才却不能发挥作用,很快又流失了。调查研究表明,民营企业人才缺乏,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形成的。一是企业沿用家族式管理,企业经营决策权都集中于家族成员,裙带关系制约着职业管理层的形成;二是企业对人力资源投资比较保守,在制定市场战略,投资战略中,没有制定相应的人才战略作支撑,企业人才留不住,更不能形成一支核心的管理团队;三是许多企业只注重人才资源对企业产出和贡献价值,不注重人才的使用于开发并重,企业只喜欢用人,不愿对员工进行培训,人才没有后续发展空间;四是民营企业激励机制不健全,许多企业内,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结构不合理,工资薪酬缺乏灵活性,多样化,不能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及时调整,没有顺应市场经济中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要求,人才的贡献与回报严重失调;五是许多地方社会发展环境不理想,影响人才的引进和留不住人才。总之,民营企业缺乏管理和技术人才,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4、企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
通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涌现出不少实力不凡的民营企业,但大多数民营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弱。调查表明,民营企业主要是依靠业主自有资本投资和自身积累壮大,受资本限制,大部分企业只能艰难地维持运转,规模难以扩大;受到市场准入的限制,民营企业多数集中在第三产业和传统制造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使盈利水平逐年下降,影响企业实力增强,规模难以壮大。多数企业产品比较单一,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一旦遭遇市场风险,很难抵抗,制约着企业的生存和继续发展。
5、企业创新不足,市场竞争力较弱。
许多民营企业都是起源于产业集群,依靠产业集群内的仿制发家,由于仿制变得十分容易,逐步形成了企业竞争的一种习惯后,企业都不愿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承担巨大的风险去搞新产品的研发,有的企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和具有相当实力,并不缺乏科研资金,但是也不愿意在科技方面投入,这样,产业集群内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弱,必然导致集群内的同类企业间互相模仿甚至假冒,相互压价,相互抢夺订单的恶性竞争,这样进一步遏制了企业的研发和创品牌的积极性。整体上,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逐年下降,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6、民营企业的创业条件较差。
国家大力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从政策上,法律上为民营企业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但从市场竞争的要求来看,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还不适应,一是部分盈利较高,优势明显的行业还没有向民营企业开放,大部分民营企业属于科技含量低,市场占有率低的行业和项目,其产品和市场份额的预期风险较高,使企业在大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二是许多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交通,能源、城建,教育发展水平不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生产用电紧张,电价高;道路不畅,物流成本高;教育文化不配套,留住人才难。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企业竞争力,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7、民营企业融资比较困难。
长期以来,民营企业“融资难”特别是“贷款难”一直成为发展的“瓶颈”。由于金融部门重点支持高效益的项目和企业,支持有一定自有资金的企业,这样,大多数民营企业因为规模小,优势项目少,加之可抵押的有效资产少,争取贷款难。部分民营企业经营困难,资金量小,经常不能按约还贷,丧失信誉,不能继续得到贷款支持,即使遇见大规模的跳跃式的发展商机,便苦于没有足够的经营资金而不得不放弃大好机会。多数的企业通常只能通过亲朋好友帮忙或采用其它方式高息民间拆借,因为有限的资金,利息高、使用时间短、往往会增加投资风险,降低投资者信心。部分民营企业由于融资难,借款难,经营资金有限,一旦遭遇市场交易风险,就出现资金断流,不得不停业,造成亏损甚至破产。研究表明,融资难使民营企业规模难以扩大,严重制约着继续生存和发展。
三、关于我国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1、加强企业全面管理,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采用传统家族制管理,企业管理者中的许多人原来是“洗脚上田”的农民,辞职下海的工人、干部,他们没有经过系统性和针对性的企业管理培训,随着公司的发展而自身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管理水平达不到现代企业的经营发展要求,特别当他们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而又缺乏闯劲的情况之下,企业就很难继续向前发展。 我国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思考及对策(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