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功的企业,必然会对企业外部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企业形象、企业品牌等,这种影响甚至号召是企业本身创造的,也是企业文化的根本指向,企业文化对外传播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社会的认可度和美誉度。
在塑造企业形象的过程中,可以运用诸如CIS等技术手段,通过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等一系列方法来整合企业资源,从整体上提升企业形象。
(2)民营企业环境形象的构建
企业环境形象包括良好的生产、工作、服务环境,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体现企业特色的标语能给客户和社会公众以信任感。宽敞明亮的车间、整洁绿化的厂区、先进的办公、售后服务设施以及醒目鲜明的统一标识、整齐划一的员工服饰,都是现代企业实力的象征。因此说美好的环境形象是支撑“现代、卓越、高效”企业形象的重要基石,是企业向社会公众展示自己的主要窗口。因此,每个民营企业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美化生产和生活环境,并尽最大努力不要造成周边环境的污染。
2.制度文化的创新
民营企业文化的建设一定要有制度保证,首先要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有序进行,员工的行为才会有章可循,一切才能有序不紊。在这种制度保证中要做到制度文化的创新,企业要根据自己的理念,不断推出适应新的竞争形势的管理制度,例如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和流程再造等等。在这种制度文化的创新中,要考虑是否适合本企业文化特点,是否能对提升本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用先进的企业制度文化来保证文化建设的实施。
3.行为文化的创建
企业行为文化的构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领导人要积极倡导优秀的行为文化,并且身体力行。企业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文化。它是企业经营作风、公共关系行为、企业服务行为和企业人际关系行为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企业行为文化一般包括领导修养规范、员工行为规范、企业道德行为规范、人事管理规范行为规范、激励奖惩规范、教育培训规范等。
企业行为规范的形成与企业家的导向关系就更为密切。因此在建设企业行为文化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企业家行为规范的建设。就整体而言,民营企业家队伍的素质仍处于较低层面。许多民营企业家的理念与价值观往往局限于企业利润和个人利益方面,表现在独断专行、管理粗放,不讲诚信、忽视激励;表现在个人修养方面贪图享受、不爱学习。根据全国工商联在国内21个城市进行的一次抽样调查显示,竟然有70%的民营企业家不懂财务报表,90%的民营企业家不懂英语和电脑。要使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使企业的行为文化具有活力,企业家就应做到:要有事业追求,有把企业做大做强的抱负;要摆脱家族型企业意识的影响,尽快采取现代企业制度,抛弃独断专行的管理作风给予员工积极参与企业决策的机会,使员工有主人翁责任感;在企业生产、经营中,要坚守信用、信守诺言;自身要热爱学习,尽可能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使员工不断进取;要努力激发企业员工的参与欲和创造欲。通过企业家自身的规范和模范人物的带头作用,企业的行为文化建设就会得到逐步提高和改进。
4.精神文化的提炼
企业精神文化包括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企业目标、经营宗旨等。企业的精神文化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体系的核心,是企业广大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并经过企业家有意识的概括、总结、提炼而得到本企业的优秀理念,然后才能从核心上体现出企业的个性。例如海尔集团的理念叫做“真诚到永远”,体现出海尔真诚地对待消费者,追求创新的崇高境界。企业在塑造企业精神文化时,要紧紧抓住企业发展各个阶段特点,塑造切实可行的价值观才能统一企业与员工的步调,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