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控制活动方面。控制活动是合理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的总称。任何企业都可能有许多这类的政策和程序,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一是交易授权。其主要目的在于保证交易是管理人员在其授权范围内授权才产生的,有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之分。企业非常规性交易事件和超过一般授权限制的常规交易,必须经过特别授权。二是职责划分。它是指对某交易涉及的各项职责进行合理划分,使每一个人的工作能自动地检查另一个人或更多人的工作。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和及时发现在执行所分配的职责时所产生的错误或舞弊行为。三是凭证与记录控制。它主要是指通过对凭证的管理和记录的检查,以保证交易真实和记录正确。四是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它主要是指限制接近资产和接近重要记录,以保证资产和记录的安全。其最重要的措施就是采用实物防护措施。五是独立稽核。它是指验证由另一个人或部门执行的工作和验证其所记录金额估价的正确性。应在什么时候采用什么方式进行独立稽核,应视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
郑亚集团在经营运作中几乎不存在控制活动,即使存在所谓的政策和程序也是名存实亡,未实际发生作用。
1、“实行总经理负责制、打破铁交椅、干部能上能下”的弊端。这看似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实际产生的作用恰好相反——没有了人事考核、没有了晋升依据,不管能力开发,也不管合理配置,所有的这一切统统简化为总经理的一句话便搞定了。职工不再为企业而工作,纯粹变成了为总经理个人干活。总经理过重的权力意识和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的控制活动,使郑亚集团成了不折不扣的“家天下”。
2、内部会计控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以郑亚集团的中心店郑亚商场为例,有这样一组数据:郑亚商场一年一度的场庆花费超过70万元;集团某股东从郑亚商场借出800万元,连借条也没有,后来归还300万元,剩余500万元商场账面和收据显示为“工程款";集团另一股东1993年借走商场57万元,也无人催要;1997年,郑亚商场管理费用高达l8.6亿元。郑亚集团的控制活动若此,何以确保企业目标得以实现?
(五)内部监督评审方面。监督评审是经营管理当局对内控的管理监督和内审监察部门对内控的再监督与再评价活动的总称,可以是持续性的或单独的,也可以是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的。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切实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则内部控制必须被监督,其监督所需的信息,来自于内部审计人员的报告、有关控制活动的例外报告、有关管理机构提交的报告、经营人员的反馈信息等各个方面。其监督评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不断地在日常工作中监督评审内控的总体效果。对主要风险的监督评审应当是公司日常活动的一部分,并且各级经营层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定期予以评价。二是对内控系统进行有效和全面的内部审计。内审作为内控系统监督评审的一部分,应配备称职和得力的人员独立进行,直接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并向高级管理层直接报告。三是不论是经营层或是其他控制人员发现了内控的缺陷,都应当及时地向适当的管理层报告,并使其得到果断处理。
郑亚集团在内部监督评审方面有以下几点问题:
1、董事会形同虚设,凡事都由总经理一人拍板。比如冠名权属于无形资产,其转让照理应该经董事会讨论通过,但实际上是总经理一个人说了算,只要他签字同意,别人就可建个“亚细亚”,如许昌、安阳、洛阳、商丘的亚细亚都是他签字同意的。在郑亚集团,总经理成了国王,董事会如同虚设。
2、缺乏监督约束机制,董事会中没设任何监督机构。开业9年的郑亚集团没有进行过一次全面彻底的审计。在这9年中,先后换了4任老总,没审计,没交接;商品部领导更是走马灯似地换,也没审计,没交接。偶尔的局部的内部审计中曾发现几笔几百万元资金被转移出去的事,后来也不了了之。在集团中,任何事情都是总经理说了算,属下当然包括内部审计人员在内,全无发言权,可见内部监督极度缺乏是既成事实。
二、强化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的必然选择
我们认为,郑亚集团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内部控制的极端薄弱是促成其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这只是我国企业的一个个案,但这种现象却颇具普遍性。所以现代企业想要真正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并在国际市场的挑战中取得成功,必须强化其内部控制。
(一)当前企业内部控制普遍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体制不顺。主要表现在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当,业务交叉过杂,会计人员兼职过多,职责不明;会计的事前审核、事中复核和事后监督流于形式;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内部审计机构,己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企业也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得力。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制度残缺不全或内容不够合理;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内控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而不管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如何,使内控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3、财务内部控制水平较低。管理当局在理论上忽视对财务内部控制及其风险的研究,只重生产、重开发而轻内部管理,甚至把财务内部控制看成仅仅是财务管理部门的事,而没有把财务内部控制放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策略高度来考虑。
4、会计人员素质较低。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而靠人情关系混进会计队伍的人员,只凭长官意志办事,法律、准则、制度懂得不多,但却没有不敢造的报表,没有不敢花的钱;还有部分会计人员无视财经纪律,为了个人利益,顺从领导意图办事,弄虚作假,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二)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
内部控制只能为管理当局达到其目的提供合理的保证,因为内部控制有其固有的局限,即管理当局在制定其制度时有许多无法预料的因素及许多对于内部控制本身就无法控制的事项,例如:
1、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受制于成本效益原则。企业管理层在建立内部控制的时候,往往会对内部控制的成本与效益进行权衡比较,一些理想的内部控制常常因为其所需的成本费用超过其所要防止或减少的错误本身造成的损失,因此通常会退而求其次,选择一些理论上并非十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2、内部控制只适用于正常且经常反复出现的业务事项,而不能对例外事项(包括意外事故)进行控制。企业已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一般都是为那些常规的、重复发生的业务类型而设计的,如企业发生未预料事项或不常发生的事项,则现有的内部控制将会失去效力。 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