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激励理论为指导,从不同群体、不同类型、不同行业几个角度来分析针对企业不同人员应权变使用不同的激励方式,并以酒店调查研究结果为例,浅析在酒店行业实际工作中如何对员工实行有效的激励。
……
【关键词】:激励理论、激励方式、行业激励……
【正文】:
近年来,酒店业被认为是报酬低、工作安全感低、晋升机会少、工作辛苦的行业,从业人员的跳槽率高,严重影响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如何理解员工的真实需求、怎样实施有效的激励一直是酒店管理者极为关注的问题。
酒店服务质量是酒店的生命线,而酒店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直接决定着服务质量的高低。酒店如果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并且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员工。吸引和留住优秀员工的关键就在于对他们施以有效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只有充分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进而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
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Willian James)调查后发现:一般员工在平时工作中仅发挥出20%~30%的能力;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则员工的能力可以发挥80%~90%,其中50%~60%的差距是激励的作用所致。可见,如果我们科学、合理地运用激励手段开发人力资源,必将取得巨大的效果。(注1)因此,有人说“激励是管理的核心”是很恰当的。世界著名的希尔顿饭店公司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他们特别重视从各方面去激励员工,他们认为富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员工能为酒店带来滚滚客源。由此,激励艺术对于酒店行业乃至其他行业企业的管理重要性可见一斑。
关于激励艺术,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在分析激励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企业对待不同的人员应权变使用不同的激励方式,并浅析在酒店行业实际工作中如何对员工实行有效的激励。首先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在当代社会较有影响力的三类激励理论:
一、激励理论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这是美国著名人本心理学的创始人A•H•Maslow在1943年出版的《人的动机原论》中首次提出的,并在1954年《动机与人格》中完善和发展。(注2)
马斯洛将需要划分为5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马斯洛需求理论,各需要层次间是逐层递升的;高层次需要具有更大价值的同时,其实现、满足也需要更多的条件;在同一时期,各层次需求可以并存,任何层次的需要并不因为下一更高层次需要的满足而消失;人在不同的年龄和社会环境中,总有一种需要处于优势地位。
这一理论揭示了需要——激励——行为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行为激励过程的共性。他强调人的内在需要是激励的主要诱因,强调了不同层次的需要对动机的激发和影响。告诉我们在管理实践中,应有的放矢地进行激励,同时主要引导人员的高层次需求,提供相应的教育和培训。
2、成就需要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兰利(David c. Mcclelland)认为人的最高层次需要由权力需要、友谊需要和成就需要组成。(注3)具有较高权力需要的人,往往对向他人施加影响和控制表现出兴趣;较高友谊需要的人,喜欢一种融洽的人际关系,这种人往往负有全局观念;具有较高成就欲望的人把具有挑战性的成就看成是人生的最大乐趣,把做好工作得到自己设置的目标视为最大的愿望。成就需要处于核心地位,成就需要的高低对于个人、组织甚至国家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育可以造就出具有较高成就感的人。因此,要把具有较高成就需要的人放在具有挑战性的位置,注意培养人员的成就需要。
3、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
这一激励理论模式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克•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于1959年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主要原因来自人的内部,员工从事单个工作本身可以调动人的内在积极性。也就是说,工作对人的吸引力才是最主要的激励因素。人员感到满意的因素是工作的性质和内容方面,不满意的因素是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赫茨伯格将前者称为激励因素,将后者称为保健因素或维持因素。(注4)
引起人员不满意的保健因素主要有:公司政策、行为管理、监督方式、工作条件、人际关系、地位、安全和生活条件。保健因素主要是与工作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有关。而使人员感到满意的激励因素主要有工作富有成就感、成绩被认可、工作富挑战、个人发展和责任等。
双因素理论可以说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补充与发展,在管理实践中,从保健因素考虑,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对提高工作效率具有积极作用;薪金等要成为一种激励因素,并使其与组织部门或个人的工作业绩相联系;从激励因素考虑,管理者要注意工作内容方面因素的重要性,使工作丰富化。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