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发展中小企业有利于增强我国微观经济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泉。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是市场驱动型的。因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要求更为迫切,创新成本较低。中小企业发展有助于提高大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大企业通常把其产品组件中比较标准,劳动较为密集,技术含量较低的零部件分包给许多中小企业,可减少大企业的投资规模和管理难度,增加经营的灵活性。我国资本密集型行业中的企业往往赢利能力比较差,以至于在没有国家扶持的情况下就不能取得社会的平均利润。赢利能力差甚至亏损的企业无疑不能创造多少经济剩余,对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贡献就比较小。相反,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我国要素禀赋的特点相符合,一般能够创造较多的经济剩余,因而对资本积累、产业结构提升进而经济增长做出较大贡献。由于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企业一般是中小企业,因此,发展中小企业对于我国具有特殊意义。
3、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分析
在现代经济中,企业生存发展离不开资金这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它始终贯穿于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的流通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如果出现资金链的断裂,企业的扩大再生产过程将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企业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较之大企业更需要外部资金,尤其是在其发展和壮大阶段。然而,中小企业普遍比大企业难以获得外部资金的支持。
(1)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一般说来,企业从创立到发展壮大都离不开一个融资过程,各种融资方式的成本一般是不相同的,因此一个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最优的融资次序。企业的融资总是先内源后外源。而外源融资的路径一般遵循从非正式金融的民间借贷,到正式金融的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最后才是市场的直接融资。这是根据融资成本由低到高的最佳选择,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又是融资双方的总交易成本。
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的交易成本有两个直接承担者,一是企业家,二是投资者,二者交易成本包括投放资金的信息收集、签订融资契约、监督企业家的经营行为以及在企业违约时对其进行经济与法律制裁等付出的费用。民间借贷由于地域范围狭小、亲缘关系以及受到地方的宗教文化传统的约束,不仅信息收集比较容易,契约结构简单,经营透明度要求较低,而且在出现债务危机时易通过协商解决,因此融资的交易成本一般较低。中小企业在谋求正式金融融资时,由于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缺少民间借贷中关于借款人的丰富的私人信息,因此不管是信息的收集、契约的缔结、透明度还是解决纠纷的方式都对中小企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时中小企业通过正式金融制度融资的交易成本将远远高于民间借贷。不过,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交易成本又比直接融资的交易成本要低,因为通过金融市场的直接融资对中小企业有更高的要求,它要求资金的使用者通过信息披露及公正的会计、审计等第三者监督的方式来提高经营状况的透明度,因此对中小企业来说,通过金融市场融资的交易成本是最高的。这就是为什么企业首先是内源融资,民间借贷,然后是正式金融下的债务融资,最后才是股票融资。
(2)中小企业融资缺口
“融资缺口”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三十年代英国议员麦克米伦向英国国会提供的关于中小企业问题的调查报告中,他发现当企业需要的外源性资本的数量少于25万英镑时,它们将很难在正式的资本市场上融到资金。在理论上,融资缺口不仅包括麦克米伦提到的从金融市场上直接融资时所产生的“权益性资本缺口”,还包括从金融机构融资时出现的“债务资本缺口”。权益性资本缺口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正式的资本市场上往往有最低发行量的要求,而这一要求通常高于中小企业对资本的需求;对于小额发行来讲,资金的单位交易成本过高,即公开市场上发行所需的佣金和其它上市费用使小额的发行存在规模不经济问题。债务资本缺口的原因则更复杂,有政府的利率管制、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导致金融机构的信贷配给等因素。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更加严重,其原因在于,中小企业大多有信息不透明的问题。中小企业的信息基本上是内部化的,通过一般的渠道很难获得这些信息。大多数中小企业并不需要由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因此它们的信息又是不透明的。因此,中小企业在寻找贷款和外源性资本时,很难向金融机构提供证明其信用水平的信息。因此,尽管银行在向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时,都存在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但相比较而言,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风险更大,在同等条件下,中小企业面临更大的金融缺口。
(3)中小企业资本融资缺口与债务融资缺口
大量长期的研究表明,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着权益性资本缺口,具体来自以下几个方面:①在正式的资本市场上进行股票融资有一个最低资本规模和经营年限的要求,该要求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显然“门槛”太高。虽然,近年来,发达国家的柜台交易市场(OTC Market)、第二市场(AIM,Altemative Invest-ment Market)以及第三板市场的发展使中小企业寻找资本投资的困难有所减弱,但筹资难的问题未根本解决。②风险投资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序上缓解了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的困难,但其规模有限,投资方向、数量、运行机制等有着严格的限制,而且风险投资所需投资的企业通常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较高的成长性,并有极其严格的选择条件限制,这就使大多数中小企业在风险投资的视野之外。同时,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缺口的存在也是客观的。中小企业规模小、资信度低,可供抵押的资产少,财务制度不健全,破产率高,因此商业化经营的银行认为其风险太高而产生惜贷现象,且由于其所需贷款一般单笔数量不大,频率又高,就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放款的单笔管理费用高于对大企业的相关费用,出于安全性、盈利性原则考虑,银行就更不愿对其进行贷款。因此,中小企业在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债务融资时往往面临着有效的资金需求无法得到问题,即存在着一定的债务融资缺口。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获得银行贷款和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原因分析
基于前述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分析,下面重点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原因作初步的分析。
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现状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集中于商业银行。
(1)融资渠道狭窄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大都希望通过商业银行来筹集资金。无论是初创时期还是现在,商业银行仍然是我国中小企业获取外部资金的主渠道。根据IFO等联合项目统计(2002),2001年在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的九条主要渠道中,商业银行贷款占比居各渠道之首,高达73.01%,该占比与企业初创时相比仅下降2.93%。第二位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各渠道中占16.76%,第三位的民间借贷占14.59%,两者与初创时期相比分别下降了1.12%和2.99%。而占压其他企业资金的比率比企业初创期上升了7.53%,达14.29%,居第四位。其他各渠道的占比均在7%以内。(注:由于统计项目之间的部分交叉,各类来源之和大于100%)由于我国整体融资模式过分依赖于银行贷款,而中小企业在该模式下进行融资时,将不可避免的遭遇“麦克米伦缺陷”,并不得不面对发展进程中的融资缺口。一般情况下,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资金融通的机会明显不及大企业。据资料显著,中国工商银行于1998年6月末对43.35万家工商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大型和重点企业占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