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的成长战略问题往往有两个不同的表现形式,一个是经营领域的冒进,一个是经营领域的保守。
当企业成功的度过培育期,展现在企业面前的是一片崭新的天地和众多的机会,创业的成功使得企业主和整个员工队伍都充满自信,丰厚的利润回报也使企业有了扩张的实力,有些家族经营者把特殊阶段的经验当作普遍规律,于是进入多个行业领域,甚至是毫不熟悉的非相关领域。其实,成功地度过培育期,会引来众多的模范者和追随者,使得竞争骤然加剧,破坏原先的主业战略目标,这个时候可能必须投入超出预计几倍的资源才能维持在主业的优势地位。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把资源投入到其他领域里去了,顾此失彼,所有领域都难以建立持久的战略优势。“德隆”在短短的几年间,由盛至衰,巨人集团的“巨人大坑”等等,都是战略冒进导致的恶果,惨痛的教训值得中国家族企业深思。
也有的家族企业怀有“小富即安”的思想,讲求“一招鲜,吃遍天”,沉浸在以往的成功经验中,不愿意去开拓新的增长点,甚至漠视行业和产品寿命周期的变化。由于外在环境的变迁,创业初期帮助家族兴起的主业,其利润来源会逐渐衰竭,甚至会成为导致公司亏损的主因。而家族企业封闭性的决策往往不能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导致家族企业走入困境。
避免经营领域的冒进和保守这两个陷阱,其关键就需要把握“战略转折点”,
当前很多中国的家族企业在客观上迎来了战略转折点,很关键的原因是它们正面临一个变化越来越激烈、越来越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一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越来越健全,整个游戏规则正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其二,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国际化挑战;其三,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造成的全球资源的重新分配;其四,中国一些市场发展减缓,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其五,企业自身的生命周期的演变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在这种变化剧烈的转折点下,企业要持续发展,就必须强化战略创新的能力,找出自己与竞争对手的差异,以更好地满足目标客户的需求。(注五)
战略转折点需要家族企业去把握,这就对家族企业经营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创新意识,善于运用战略思维,需要家族企业家自身具有全局性、创新性、应变性、风险性的思维。家族企业家应该做到(1) 对国内外宏观经济的总体把握; (2) 对本行业发展规律的深入理解 (3) 对竞争对手的深刻了解; (4) 战略设计先行的思维习惯
英特尔的创始人摩尔曾经对格鲁夫说过,如果你还不知道自己是否正面临战略转折点,那么你只需要问自己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目前核心管理层集体退下,那么继任者会如何选择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假若继任者的选择与你们的不一致,那么就需要认真思考公司是不是面临战略转折点了。
把握战略转折点,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中国,政策决定着许多行业的命运,因此,“紧贴政策”是与“紧贴市场”相对应的另一种战略姿态,是成就大事业的一条捷径。比如均瑶集团投资航空业。(2)新技术的发展往往为企业带来新的战略转折点。抓住新技术带来的机会,就是抓住了战略转折点。(3)关注竞争对手,体育界尤其是中长跑界有一句名言:跑在第三名的是你最危险的竞争对手。意思是说,紧随你的第二名是既得利益者,他不希望以某种剧烈的方式打破现有均势,而落伍者已无威胁。第三名则不同了,他有相当的实力,对现状又心存不甘,最有可能突然发力,以求乱中取胜。(注六)
把握战略转折点,为企业树立长远战略,家族企业主还必须有敏锐的眼光及深邃的哲学思想,企业要想长远成功,靠的是社会责任感、理性科学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在决策的时候,必须多问几个“以后怎么办”的问题。树立起一种为社会、为民族的办企业的思想,而不是一种仅仅为个人经济利益办企业的意识。即企业的创业立意、企业目标、企业发展目的、企业到底为什么而创办、企业存在的目的究竟何在。只有首先弄明白了这一点,才有可能设计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战略。
(三)家族企业的人才战略
人才问题本来是一般企业的共性问题,之所以成为家族企业的特性问题,根源在于家族企业的体制和文化。外来人才视自己为“打工者”,总是不自觉地成为“旁观者”,存在明显的短期思想和短期行为,难以真正与企业同命运、共发展。由于家族成员的存在也会给其他员工产生一个暗示:“只要有他们在,我们干得再好也没有用”,甚至有的家族成员具有特权思想,这就导致了竞争机制的名存实亡。这就需要家族企业未雨绸缪,针对本企业制定合适的人才战略,充分调动家族成员和非家族成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企业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
对于家族内部优秀的或有发展潜能的员工,企业应该不遗余力地积极给他们创造机会,对他们进行各种教育培训和锻炼,促使他们早日成材;而对于不适应企业发展的员工,尤其是创业时的元老,企业最好是给他们适当的酬劳并请他们离开公司。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对于一个懒惰的侄子,给他钱但不要他工作,比让他在企业里占一个位置要便宜得多”。这样不仅有利于公司的稳定与发展,同时也会给外来的经理人省却很多麻烦。
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张,当家族成员的能力无法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时,企业就需要从社会引进优秀的人才来填补家族内部人力资源的不足。但在当前的环境条件下,企业引进人才应该谨慎,尤其是高级经理人员的引进,应该将人才的道德水准放在首位。同时从企业安全经营的角度考虑,从外部引进的经理人,要按照管理岗位和信息的机密程度逐步任命,先“知”后“用”。既可以让新来的经理人熟悉企业环境,同时企业也可以对他进行观察、考核,合格后再予以进一步的重用。
人才引进以后,如何使用人才是家族企业需要考虑的又一问题。首先,企业主应该对正式上任的外来经理给予充分的信任,“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企业主的充分信任,有利于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与潜能,使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切实发挥优秀人才的作用。其次,在新经理上任初期企业主需要给其必要的支持和引导。外聘经理人员一般说来素质较高,但他需要时间去适应新的企业环境,去处理好与家族内部人员及创业元老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新经理上任之初,通常会推出一些新的管理方法,可能和企业原有企业文化或工作习惯冲突,甚至会触动原有的利益和权力的分配,处理不当,就会有各种流言蜚语和“小报告”打到家族企业主那儿,这时候要求家族企业主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分析原委,确定责任,帮助新经理扫除障碍,以推动企业内部变革的顺利进行。 我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