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接班问题是家族企业面临的另一个重大问题,复旦复华前“掌门人”陈苏阳在东方航空公司包头空难中意外辞世,一时间公司“群龙无首”。因为总经理职位的暂时空缺,管理权也只能由高层集体执掌。这件事昭示了企业“接班人”机制的缺陷和企业家危机感的缺失。这提醒我们,企业家要未雨绸缪,要有“危机管理”的意识。家族企业创业者应该高瞻远瞩的把接班人的培养问题提上议事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平稳过渡,考虑和实施交棒的问题宜早不宜迟,因为接班人的培养和锻炼需要一个过程。
家族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制度来选拔优秀的接班人。一般来说,家族企业可以首先在家族内进行人才的选拔,家族企业应当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选拔机制,对家族内成员同样要进行认真的培养与选拔。只要家族内的成员有能力担任其管理企业的重任,在家族内选择接班人无可厚非。而当家族内成员无人胜任管理重任时,则必须建立有效的甄别机制,大胆启用外来人员;否则,企业就会由于人才断层而被淘汰。
(四)家族企业的企业文化战略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的管理团队和管理模式;有什么样的管理团队与管理模式,就有什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作风;有什么样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作风,就决定了企业能做出什么样的业绩、能做多大的生意及能走的多远。家族企业领导人应解放思想,突破自己的“成功者心理障碍”,积极探索,寻求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及制度上的创新,使家族企业在事业规模和管理水平及境界上达到新的高度。
企业文化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回到四个字上“价值观念” 。观念决定一切,没有观念上的完整性、系统性,管理制度就是随意的,经营管理不可能有生命力和持久性和连续性。在任何企业中,企业领导干部是企业精神建设的关键,尤其是总经理以及管理人员价值观的统一,是企业一切经营管理活动开展的基础。
如果企业的骨干人员缺乏价值观念的沟通,只凭关系和热情去建立运作一个企业,就会发现往往在重大关键问题上无法一致,彼此容易误解、猜疑,无法彼此信任。伟大的事业后面必须有一个伟大的精神动力,企业的竞争和较量,实际上是精神力量的较量。所以,作为家族企业要经常问自己:企业的精神动力是什么?企业借以胜过对手的优势在哪里呢?企业是否有一个统一的事业观和使命感?企业以什么样的文化作为自己的凝结点?如果员工没有一种共同的精神做支撑和凝聚,没有对企业的认同感,那么疲于奔命、穷于应付,就会成为工作中经常性的现象。
家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企业环境、企业目标、员工的思想文化素质不同,管理模式各不相同,企业文化也各具千秋。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避免企业精神口号化、普遍化,企业应认清自己的特点,发挥本企业及其文化素质的精髓优势,在自己经验基础上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发展本企业的文化个性。家族企业往往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影响,其中精髓与糟粕并存,既不能简单否定,也不可抱残守缺,而应当辩证对待。一方面,对于家族企业创业者希望其事业能代代相承,重视企业信誉和金字招牌。另一方面,对于家长制管理和小农意识等,则应随着企业的发展逐步摒弃。
只有在慎重分析权衡企业实际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企业经营理念,价值观,企业精神才有鲜明的企业个性,才是企业文化的精华。这样的企业文化才能成为凝聚员工思想、坚定信念、振奋精神的基本理念,成为团结、活泼、向上、有感召力的文化体系,促进家族企业的管理水平向前发展。
浙江正泰集团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做法可以作为借鉴,针对企业所处低压电器行业,认识到电器虽小,却关系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假冒伪劣就是变相的甚至是直接的图财害命。怎么在竞争中取胜?如何让客户放心满意?正泰集团认为质量和品牌是企业的生命,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正泰集团把“质量第一”的质量观和争创“世界名牌”的品牌观,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支柱,用“高质量、大品牌”激励企业每一个员工,把“和谐、科学、求实、创新”作为企业经营理念,把全体员工的个体价值观、群体价值观汇集成了“争创世界名牌,实现企业报国”的总体价值观,企业文化建设成为正泰集团企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源泉。(注七)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是多因素,多方面的,不能把其片面化。只有统一认识,真正将企业文化纳入企业管理战略,成为企业行为,企业员工自觉贯彻,使得企业管理理念、价值观、企业精神、团队精神充分展现,企业文化的管理模式才能在企业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
(五)中国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综上所述,中国家族企业必须建立现代家族企业制度,找准战略定位,把握战略转折点,制定合适的人才战略,充分调动家族成员和非家族成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以人为本健康向上的家族企业文化。这样家族企业才能获得避免“陷阱”,突破“瓶颈”,实现健康持续的发展。
【引文注释】:
(注1) (美)克林•盖尔西克等:《家族企业的繁衍--家庭企业的生命周期》,经济日报出版社第一版,第2页
(注2) 转引自付文阁著《中国家族企业面临的紧要问题》,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第12页
(注3) (美)小阿尔弗雷德•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9页
(注4) 王芳华:《企业战略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4页
(注5) 邓文辉:中国企业面临战略转折点,南方日报2004年10月13日要闻版
(注6) 白勇 吴晓波:《大转折》,载《商界》杂志2003年第7期
(注7) 南存辉:正直品格泰然形象----正泰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体会 载《中外企业文化》2001年第10期
【参考文献】:
1、甘德安:《中国家族企业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2、付文阁:《中国家族企业面临的紧要问题》,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年10月
3、李华刚:《中国私企内幕》,时事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4、王方华:《企业战略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5、李剑锋:《组织行为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6、杨文士:《管理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2版
7、刘伟:《经济学导论》,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8、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我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