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强烈的成长意愿与技术开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及管理能力缺乏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其理财思想必须稳健,切忌操之过急,盲目扩展。实践中,中小企业寻求发展过程中常犯两种错误:一是将营运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这样很容易导致营运资金周转上的紧张。二是分散投资。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避免产品单一的经营风险,进行多样化和多角化经营。然而,分散投资很容易导致原有经营项目上营运资金周转的困难,而新的投资项目又不能形成一定规模,缺乏必要的经营能力和管理经验,无以建立竞争优势。所以,中小企业在进行新的固定资产投资或多样化投资之前,必须首先筹措必要的长期资本,以确保原有经营项目营运资金周转不因新的投资受到影响。
4、积蓄财力适时实现规模扩大
中小企业实现发展的关键有二:一是日常要做好积蓄财力的准备,二是要抓住有利时机实现发展。当然,财力的积蓄和规模的扩大不可能一次完成,而只能是分次实现。初步的财力积蓄为初步的规模扩大提供基本的资本保证,而规模的扩大可为新的财力积蓄提供更大可能的实现条件。
(三)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
1、企业组织结构不科学是中小企业未能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
一般而言,在中小企业成长的种子期和初创期,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是高度集中的,创业者是真正负责企业经营的企业家,他们要求独立经营,并能够完全控制企业的营运。在这一时期,企业的员工少、资金少、产品少、经营额小,企业还没有一个严密规范的组织结构,其组织结构非常简单,可抽象为两大阶层:拥有所有权的管理者和员工群体。企业实行的是直线式指挥经营,企业管理和经营的大多数工作如经营计划、人事、资金、开发、销售等都集中于经理一人,企业内部不存在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家庭观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模仿着家庭内部的上慈下从,用血缘地缘人缘关系作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这种简单的、高度集权的管理与这一时期的企业状况是比较相适应的,它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对市场的反映、决策和实施都非常快。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市场竞争加剧,经营复杂度增加时,企业所需处理的事务必将超出所有者个人“有限理性”的限制,中间管理层的重要性将日益突出。这种管理模式必将向前发展。当企业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特别是企业有了稳定的产品、项目,进入成长期以后,家长式管理将不再适应企业内外环境的发展。
2、中小企业确定组织结构的原则
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中小企业确定组织结构应遵循以下原则:
(1)大力减少中间组织层次
俗话说“船小好掉头”,中小企业的比较优势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其对市场的变化反应速度快,为了突出其灵活经营的特点,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应该减少中间层次,缩小企业的组织规模,加快个人与小组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实现更大跨度的管理控制,通过减少组织层次和压缩组织规模,可以减少企业决策与行动之问的时间延迟,加快了对市场和竞争动态变化的反应,从而使组织的能力变得柔性化,反应更加敏捷。
(2)适当向下授权,构建新型雇主与雇员伙伴关系
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些下属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比领导者更为熟悉,便希望有更多的发言权,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极有可能会导致企业的内讧。为此,同时为了更有效的激励员工,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不应当完全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应部分调整为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进共享未来收益的关系,管理方式也应该由传统的家长制向自由交流的平等型过渡。苹果电脑公司在创业初期明确告诉自己的职工:“是你们拥有自己的事业,我们给你们提供机会!”
(3)保持弹性,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随着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原来精干的组织结构有可能会变得臃肿起来,而随着组织结构的庞大,不可避免会出现“官僚主义”的现象。所以,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应保持弹性,一旦某部门作用不大,或者毫不犹豫将其削去,或者将其归并至其他部门,以保持企业的活力。
四、结束语
我们国家经历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经过二十多年的对外开放和经济改革,逐渐摆脱了以前计划经济和企业车间式管理的模式,我国中小企业才得以快速发展,而其作为独立经济单元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暂,不少企业的很多行为还有旧模式的影子,主要的进步反映在企业的获利趋向,但作为一项事业缺乏长远的考虑。企业所有者大多从自己熟悉的行业中,通过和利用掌握已有的外部资源,实现企业的初期发展,企业持续的发展还基本处在空白。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战略管理这一比较大的命题中选择中小企业发展中如何制定战略和实施战略的问题作了一定的论述。笔者认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没有一定的模式可循,中小企业要想成功发展壮大,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摸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并发展出科学的人事制度,稳健的财务策略和合理的组织结构。
由于这类课题需要对中小企业的实际整体发展情况进行更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获得大量第一手的资料,才能得到准确的结论。本文中所提出的观点难免有失之偏颇的地方,但相信能给从事中小企业的人士带来一些启发。
引文注释:
(注1)王黎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政策》,在第三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展览会创新发展高层论坛中的讲话,青岛市政网。
(注2)陈乃醒,郭朝先,丁毅:《中小企业成长》,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注3)中国经理人网:《太阳的升起和落山:回顾“太阳神”》。
(注4)管理咨询网:《晋江“造牌”运动》,第四段。
(注5)佛山市科学技术局网:《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实施方案》,第三段。
参考文献:
1、林汉川、魏中奇:《中小企业的界定与评价》,我国工业经济, 2000年7月。
2、《我国统计年鉴》(1995——1999),我国统计出版社,1995 1996 1997 1998 1999年版
3、《中小企业金融制度调查》,我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2004年5月。
4、常素琴:《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0年文献版。
5、胡艳、杨利宏:《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模式》,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0年04期。
6、史东明:《论现代企业制度的实现机制》,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6月。
7、李朝霞:《论企业的进化机制》,我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9年5月。
8、郑小玲:《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管理, 1998年7月。
9、王克岭:《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思考与战略构建》,经济问题探索, 2003年11月。
10、熊会兵:《浅析中小企业核心资源与战略选择》,现代企业, 2003年5月。
11、王淼等:《中小企业的集群式发展战略》,宏观经济研究, 2003年9月。
12、金浩:《谈中小企业发展的财务战略》,上海会计 ,2003年11月。
13、蒋升涌、沈瑜:《中小企业人才开发与利用》,计划与市场探索, 2003年7月。
14、周嵩、喻祥:《中小企业的销售人才观》,我国商贸, 2002年6月。
中小企业投资与发展问题研究—中小企业成长战略研究(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