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市场规则不够规范、市场秩序不够正常,也给假冒伪劣提供了一些空隙。市场经济本身不是假冒伪劣产生的根源,但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的过程中,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市场规则和市场秩序也没有完全走入正轨,存在着不少漏洞与空隙,这就为假冒伪劣制造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2)有关的法律的规范与法制的建设尚未完善,或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地方保护主义是假冒商品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由于假冒商品能为地方政府增加财政收入、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因此颇受某些地方政府的保护,使假冒商品盛行甚至以“合法”身份长期存在。许多地方出现的假酒案、假药案以及其他种种假冒商品案,往往背后都有地方保护主义或明或暗的支持。
法制不够健全和完善,执法力度不够,打假不力,在客观上助长了假冒伪劣的肆意横行。我国法律虽然对假冒伪劣的惩治做出了不少规定,但还不够具体,惩治力度规定偏轻或者难以执行。例如:新闻媒体曾曝光一制假酱油牟取暴利者,按法律规定应处以“非法所得”多少倍的罚款,而制假者根本无帐可查,其售假收入、非法所得没法计算,最后只有罚几个钱了事。
三、 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对策及注意要点
(一) 中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对策
根据对中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的分析,中国企业在实施品牌战略时要避免上述问题,就必须科学的、有步骤地进行品牌战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品牌战略方案是企业用来描述品牌本质(品牌承诺)的总体行动方案(规划),其目的是:对企业本质或品牌承诺进行定位;创立品牌模式,如特色化;建立稳定的竞争优势。实现整个品牌资产最大化。下面就针对中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分析应该采取的对策和品牌战略方案。
1、 质量战略和品牌保护战略
采取品牌的质量战略和品牌保护战略可用于解决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普遍贫弱的问题。
所谓品牌质量,是指反映产品耐用性、可靠性、精确性等价值属性的一个综合尺度。企业首先要决定其品牌的最初质量水平——低质量、一般质量、高质量、优质量。一般来讲,企业的赢利能力、投资收益率会随着品牌质量的提高而提高,但是不会直线上升。优质产品只会使投资收益率少量提高,而低质量品牌却会使企业投资收益率大大降低。因此,企业应当提供高质量品牌。但是,如果所有的竞争者都提供高质量品牌,这种战略就难以奏效。
其次,企业决定起品牌的最初质量水平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还要决定如何管理其品牌质量。在这个方面,企业有三种可供选择的决策,即:(1)提高品牌质量。这是一般的趋势,尤其是在技术进步和消费者消费档次普遍提高以后,应及时提高品牌质量以适应消费者的新需求,这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增加效益。(2)保持品牌质量。在一定时期消费者需求变化不大时应保持质量。(3)降低产品质量。当消费者购买力下降时采取这种办法,例如在经济紧缩或衰退时期,高档质量产品销不出去应改变为中低档质量。这是一种暂时的过渡办法。当经济繁荣或高涨时,又应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主。
在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非常注意产品的质量管理,维护其品牌质量信誉,以提高其品牌的市场竞争能力。在当代市场竞争条件下,质量管理已不是单纯的生产组合的一部分,而成为市场营销组合的一个组成部分。加强质量管理要从市场需求出发,最终又落实到市场营销活动的全过程中,品牌质量管理已成为企业战略决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企业对品牌的自我保护,最重要的是企业对自己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和永不自满、不断创新的精神和行动。它体现在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1)坚持全面质量管理和全员质量管理。(2)坚持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费用,取得最低成本领先优势,提高品牌的竞争力。(3)严格品牌商标管理,防止随意扩大本企业品牌商标的使用范围,导致品牌信誉度下降而遭受严重损失。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活力之源,也是企业对自己品牌最好的自我保护。
企业在开展品牌自我保护活动中,还应积极开发和应用防伪技术。
品牌保护不仅是企业的事,而且是全社会的事,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包括法律的保护、政府的保护、社会团体的保护、舆论媒体的保护、消费者的保护等等。
国内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世界排名第三的彩电制造商—长虹公司,在技术开发和新产品开发上实施“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储备一代”的方针,保持了技术领先的竞争优势,从而使长虹品牌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2、 多品牌战略、品牌扩展战略和复合品牌战略
采取多品牌战略、品牌扩展战略和复合品牌战略可用于解决品牌欠缺、狭窄、泡沫的现状的问题。
多品牌决策就是指一种产品采用一个品牌的品牌决策。它是品牌分立的决策,一个品牌只用于一种产品上,适用于一种市场定位,因而能最大限度地形成品牌的差别化和个性化。中国的科龙集团也是实行的多品牌决策。科龙集团确立以“科龙”空调为核心品牌,以“容声”冰箱、“华宝”空调、“科龙”、“三洋”冷柜为分品牌的多品牌战略,形成四大品牌群体格局,已经在国内家电行业产生反响,并引起有关专家注意。
多品牌决策有以下明显的优点:有利于企业全面占领一个大市场,扩大市场覆盖面;有利于细分市场的需要,推进品牌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不同需要;获取品牌转换的利益;有利于激发企业内部的活力,提高企业的效率;有利于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由于每一个品牌之间又是相互独立的,即使个别品牌失败了,也不会影响到其他品牌和整个企业的形象。在这一点上,单一品牌决策就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多品牌决策也有其局限性:耗费的资金多,时间长。每一种产品都有一个品牌,而每一个品牌的创建都需要大量的投资,花费很长的时间。这只有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尤其是大跨国公司才能做到,而一些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就难以做到,因而多品牌决策的适用范围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增加品牌管理难度。由于实行多品牌决策,企业拥有的品牌数目很多,从而增加了品牌管理的复杂程度,难以管理,公司要为每一个品牌的管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增加企业的费用开支。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