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作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较为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一流的生态环境,将吸引更多的境外投资者来杭开展贸易、投资、旅游等活动。同时,杭州作为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人居首选城市,作为上海与华中、华南地区生产要素流动的重要门户,其国际花园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的优越环境,都将促进杭州房地产业的发展,尤其为高档住宅、高级公寓、近郊房产、景观房产的开发建设带来新的契机。
4、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和上海大都市圈的崛起,将促进杭州房地产与江浙沪房地产的联动发展。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的崛起,将成为继纽约、多伦多与芝加哥、东京、巴黎与阿姆斯特丹、伦敦与曼彻斯特为核心城市的五大都市圈之后的世界第六大都市圈。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进程迅速推进,以上海为中心,包括江苏省南部地区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泰州以及浙江北部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等15座城市所组成的长三角城市群将进行区域大交通体系构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统一市场形成和相互融通服务体系的建立等多方面的合作。同时,随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长三角地区旅游与文化资源的优势整合也将日益突出。同时,以上海为龙头,以南京、苏州、无锡等为北翼,以杭州、宁波、嘉兴等为南翼的城市体系格局的初步形成,使以上海为全方位商务区,以杭州、南京和太湖周边地区为居住、休闲、旅游区,以苏州、无锡、常州为工业生产基地、并以上海洋山港、宁波、舟山深水港为货物吞吐的物流基地产业链也基本成形。
上海面向世界、服务全国、多领域、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型经济格局的基本形成,尤其是境内外跨国公司、企业的纷纷入驻,使上海房地产市场空前活跃,上海世贸滨江楼盘中,入驻的上海、境外和各城市业主已各占三分之一。随着长三角经济进一步发展,外来资本的涌入和购房需求的猛增,已成为长三角一些重量级城市房地产业的共有现象。近年来,上海房地产业的发展一直处于全国同行业的领先地位,随着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加强,将对整个长三角地区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特别是当前随着江苏、浙江、上海的高速公路网络的建成,一小时经济圈已初见雏形,已促成了江浙沪三地房地产业的联动。
事实上,杭州的房地产开始走出杭州,在长三角地区的上海、苏州、南京等圈地造房。除万科、万达等国内知名地产集团外,杭州的新湖、绿城、证大、耀江等房地产都已纷纷进军上海浦东,以及南京、苏州等地的房地产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自觉地融入了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行列,并成为先驱行业。
5、浙江经济的发展和民间资本的扩张,将为杭州房地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近些年来,浙江经济发展迅猛,全省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速每年均超过10%,而居民储蓄的增速均在20%左右。目前浙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超过广东成为全国第一。浙江民营企业九十年代以来的高速发展,是浙江经济飞速发展最强有力的推动力。由于浙江民营企业的高增长和高积累性,浙江聚集了雄厚的民间资本。统计表明,“九五”期间,浙江省非国有投资达5900亿元,占同期全社会投资比重的63.8%,居全国之首。2000年,浙江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过6000亿元,其中有一半是个私企业创造的。非国有投资的初步启动,成为浙江经济运行的一大亮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信息,浙江民间资金在2000年底总量约为6000亿元,从1978年到2000年,浙江民间投资以年平均24%左右的速度增长,目前已占全社会投资总数的59.3%。“十五”期间,浙江省民间资本形成能力将达8300亿元。2001年,我省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36亿元,比前年增长50.4%,高出全国水平25.1百分点。居华东地区首位,全国第四位。房地产投资总量占全省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的28.5%,同比提高3.8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快速增长,带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产出约1533亿元,为拉动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民营企业是推动浙江房地产业发展的最有力的轮子。大量的民间资本带动了个人住房消费的飞速发展,个人购房已成为商品房销售的主体,全省商品房销售额356.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2.7%。其中销售给个人的333亿元,同比增长52.8%,个人购房的比重高达93.5%。全省个人购买的商品房占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的94.9%,其中住宅面积占97.1%。浙江房地产业和浙江民间资本可以说是同步发展。
同时,专家普遍认为,杭州房地产热是浙江民间资金活跃的一个符号,是得益于浙江省雄厚的民间资本。据杭州城调队的统计,2002年一季度杭州住宅销售的综合价每平方米高达4749元,市区内房价每平方米7000—8000元已是普通现象。因此,通过规划、政策等引导和市场运行,为省内民间资本投入房地产及配套设施开发建设提供政策和环境,将更有利于杭州的房地产业的发展。
6、大都市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房地产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本世纪初杭州发展的重大战略。200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杭州市区行政区划作了重大调整,撤销萧山市、余杭市,设立杭州市萧山区和余杭区,使市区面积从来683平方公里扩到3068平方公里,基本解决了城市发展空间狭小的问题。为杭州城市新一轮发展和推进城市化提供了现实基础。随着大都市建设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杭州城市人口规模、非农人口的比重将不断增加,对房地产特别是住宅的需求将不断增长,并将更加吸引杭州周边地区、省内和上海市的消费者来杭投资置业。同时,围绕大都市发展战略,杭州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城市建设十大工程都相继开工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区产业转移力度加大,都将带来用地结构的变化,土地功能的置换,土地存量的调整,有力地推进房地产的开发。
四、杭州房地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1、今后5至10年,杭州市房地产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呈上升趋势。
第一,大都市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使大量的人口向城镇集聚。以2005年近期发展为界,若在未来三年内,城市化率要提高10个百分点,就需增加人口近60万,按人均20平方米建筑面积要求,将有1200万平方米的住房需求,每年需新增住宅400万平方米。
第二,住房货币化和房屋拆迁条例实施的政策拉动,将使房地产需求进一步增强。近年来,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使住房货币补贴不断增加。新出台的《杭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实施以货币安置代替实物安置。从1999年杭州市在重大建设项目上开始货币安置至今,已发放货币安置金额近3.5亿元。随着今后重大项目建设的不断开工,货币安置的数量还将上升,使房地产消费需求进一步上升。
第三,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游在杭州、住在杭州、学在杭州、创业在杭州”的口号,以生活环境支持创业,以创业氛围提升生活环境,并出台了一系列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和引进人才的政策措施。随着大都市建设的不断展开,国内外各类机构和企业以及各类创业人才、人士日益看好杭州的优越环境和城市品位,也将成为一股巨大的拉力,并成为日益重要的房地产市场消费主力。
2、房地产开发和需求层次将呈多样性和多元化发展趋势。
第一,以普通住宅为主的商品房仍是今后若干年杭州房地产发展的主要方向。一方面,国家要求各地政府把房地产和住宅业发展的注意力放在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和困难群众的住宅上。据有关部门估计,目前城市家庭中有12%的家庭人均居住面积在8平方米以下,27%的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在8-10平方米,更有许多居民居住在危房。另一方面,从杭州市的实际情况看,普通住宅开发和销售一直成为热点,在杭州的商品房市场,高档楼盘供应仍有房源,而城市周边及市中心三级地段以内的低价位中小户型都是预定一空或根本没有房源。因此,中小户型的普通商品房的开发仍然成为今后3-5年内杭州房地产发展的主要方向。
第二,对经济适用房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由于普通住宅开发、供应与销售的严重不足,许多居民把购买经济适用房作为解决住房的唯一出路,经济适用房的准购摇号比例已达到7:1至8:1。据有关部门统计,至2002年11月底,全市经济适用房累计发放准购证已达34848户,累计公开销售8次,共4758套,计48.82万平方米,仍有大量人等待购房。2002年,杭州市新开工经济适用房面积11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约52万平方米。如果70%用于公开销售,还需三年左右才能解决目前已获得准购证的居民需求。因此,经济适用房在近期仍是杭州房地产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
第三,在发展普通住宅经济适用房同时,满足不同收入家庭和消费需求的中高档房地产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态势。目前杭州市的中高档房产主要集中在市中心、钱塘江沿岸以及远郊高档住宅和度假住宅。随着钱江新城建设的动工,地铁一号线方案的制订以及城市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同时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消费结构升级,对改善住房条件的要求日益迫切,这些都使中高档房产的消费和需求有了发展空间。 杭州市房地产业发展趋势研究(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