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成功的品牌应该不断地调整自身定位。万宝路香烟原来是面对女性的,但这种消费人群的低度消费量使万宝路公司受到亏损。经过对市场调查和定位管理,万宝路重新走向市场是面对男性消费人群进行销售的,并且在品牌形象塑造上,推出了西部牛仔与骏马为代言,从此,在不断的调整定位管理以适应市场目标人群心理需求下,万宝路牛仔服系列获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功,成为牛仔服装的佼佼者。
(三)品牌的质量支撑战略。
质量是品牌的本质、基础,也是品牌的生命。名牌的创立、保护和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信赖和好评。没有一流的质量,就不可能赢得消费者的“货币选票”,也就不可能获取利润。名牌的显著特征就是能够提供更高的可感觉的质量,世界上的知名品牌如奔驰、索尼、摩托罗拉、希尔顿等无不体现着高质量。海尔集团目前是中国知名的家电企业,其品牌代表着质量、科技、为消费者服务。海尔是靠质量起家的。1985年海尔人刚刚创业时生产的76台冰箱不合格,海尔的领导人召集全体员工,当众用铁锤砸毁不合格产品,铁锤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从此海尔在质量上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创出佳绩,终于成为中国知名品牌。韩国知名企业三星集团,其产品、品牌也可称为名牌,然而李健熙任总裁后,却疾呼:三星摒弃重产量轻质量的落后观念,树立质量意识,否则很难使企业生存下去。(注4)
品牌质量是市场竞争中最关键的项目,谁能够用灵活快捷的方式提供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谁就能够赢得市场的竞争优势。美国工业竞争力委员会主席约翰说:“在今日的竞争环境中,忽略质量问题无疑等于自杀。”美国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追求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凯特皮勒拖拉机公司把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当作某种教义来推崇,该公司的目标是:生产世界上最好、效益最高的覆带式拖拉机,而且他们不顾一切地去实现这个目标。经检测,该公司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分公司生产出来的零部件都一模一样,可以交互使用。为了保证质量,美国企业普遍要求企业高层领导人员要接受质量管理的培训。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明确提出企业的高层领导人是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他还强调“质量是在工序中形成的并不是在检验中形成的”。因此既要注意成品的检验,更要注意工序过程中的预防,将质量问题严格控制在产品形成之前。对成品的检测以事先确定的技术参数为标准,按 “合格——不合格”进行判断,确保进入市场的产品100%合格,使名牌名副其实。
(四)品牌的形象强化战略。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全球经济中,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日益理智、理性且多样化,而促使其做出购买决定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和品牌的形象。企业的品牌形象已成为一笔经营资源和战略财富。以“形象力”为核心的品牌竞争已成为现代企业竞争较量的焦点。西方发达国家打入市场的多半为享有世界盛誉的品牌产品,奔驰、宝马、卡迪拉克、索尼、松下、摩托罗拉、可口可乐、万宝路无一不是靠良好的品牌形象取得成功并扩张市场的。日本索尼公司创业之初,曾推出一种半导体收音机,该机刚上市时,美国一厂商欲定购10万台,但须改为美厂商的品牌商标,索尼公司选择经营策略不是只顾眼前短期获利,而是创牌子,建立品牌形象图长远发展。因此,拒绝了这批订货。由于致力于创品牌、树品牌这一经营优先战略,“索尼”的声誉不断提高,并成为世界十大品牌中的第二名。
由于品牌形象是社会公众及消费者在长期了解品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品牌的评价。它是存在于消费者大脑中的东西,或以形成了的某种观念。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就会产生一定的惯性,一旦形成的形象是很难改变的,所以要注意打好基础,塑造良好的形象。创造松下品牌的大师松下幸之助提出了一个质量等式“1%=100%”,他说一个生产单位出了1%的次品,对于购买这个次品的用户来说就是100%的次品,这是品牌质量形象问题。
品牌形象是品牌经营的核心,也是建立强势品牌的基础。它与品牌实力一起构成品牌的“基石”。大凡成功的企业都十分注重品牌形象塑造。著名的英国老牌公司——邓希尔公司,从1907年创业以来,始终把品牌形象放在公司经营策略的首位,不断在各方面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并最终成为消费者所公认的“为绅士提供系列优质全面服务的形象”。像丰田汽车公司为塑造“有路就有丰田”的形象也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硬件之王”IBM公司一向注重产品的形象把产品形象作为核心工作来抓。追求卓越品质是“世界轿车之王”劳斯莱斯质量形象的特征,因其盖世的质量形象而成为世界上国王、总统等国家元首的首选车。东芝、松下、奔驰、IBM、麦当劳、海尔、小鸭、小天鹅以优质的服务形象建立强势品牌的。
(五)品牌的服务至上战略。
品牌经营与产品经营的最大区别是品牌的经营更重视服务,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至今,以产品带动服务,以服务拓宽市场,以协同效应提高品牌竞争、提高品牌增值力,成了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理性选择。服务是商品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当今市场竞争中已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为顾客提供优质、完善的服务是企业接近消费者的最佳途径,也是企业品牌树立的最好途径。世界知名企业在创名牌时,无不把服务作为一个重要的手段,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托马斯·波得斯和罗伯特·沃特曼在广泛调查了解了全美国最杰出的43家企业之后总结出了这样的成功经验:“服务至上”是这些企业的共同特征,“我们调查研究的最主要结论之一,就是不管这些公司是属于机械制造业,或是高科技工业,或是卖汉堡的食品业,他们都以服务业自居。”(注5)服务可以减少或避免顾客的购买风险,为顾客提供超值的、满足的服务是创品牌的利器,也是品牌组成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美国IBM公司“销售和服务是营销功底中不可分离的两部分”的思想,成为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为它创立了无懈可击的服务政策。该公司的口号是“IBM就是服务”,他们以服务为企业经营的最高准则,为客户提供优质、完善的服务,公司规定“对任何抱怨或疑难,必须在24小时之内给予解决”。美国人大都记得纽约城大停电事故,华尔街停顿,纽约的国证券交易所都关闭了,银行、公司陷入一片混乱。IBM纽约部紧急动员,每一个人都忘我地投入工作,争取把客户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在24小时的停电期间,户外的气温达华氏95度左右,空调、电梯、照明都停止了。而IBM的工作人员不辞劳苦地为顾客服务,他们攀登过的大楼包括有100多层的世界贸易中心大楼,位于亚特兰大的兰尼公司使用的IBM主机发生了故障,IBM公司在12小时之内请来了8位专家,其中4位来自欧洲,一位来自加拿大,一位从拉丁美洲赶来,他们及时地为客户排除了故障。IBM就是这样不惜一切代价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直到用户满意为止,是这种优质的服务使IBM 公司的产品名扬四海,使IBM公司的用户遍及五洲,使IBM这一品牌100多年来长盛不衰。(注6)
完善的服务可以增加顾客的利益和价值,从而提升公司的品牌声誉和形象。完善的服务是企业创名牌的保证,并且随着商品差异化的缩小,商品包含的服务越来越重要。正如美国雷维特教授所言:“未来竞争的关键不在于工厂生产了什么产品,而在于其提供的服务是什么。”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以服务征服消费者,丰田在争夺美国市场上成功的运用了服务政策,服务周到,处处为顾客着想也成为在美国市场上的成功秘诀之一。我们可以看看丰田的服务政策,通常当某一车型的零件被发现有设计缺陷时,美国汽车公司的做法是:发函或电话通知顾客将车开到某个维修点,待替换零件后再通知顾客来取车。与这一做法不同的是,丰田公司每逢遇到这种情况,总是派职员开车去顾客家中说明情况,并将开来的车留下供顾客使用,把需要维修的车开回维修站换好零件后,将顾客的车洗刷干净注满汽油,再送车上门换回开去的车。正是凭着这体贴入微的服务,“丰田”征服了美国消费者,在美国市场上畅销不衰,树立了丰田品牌的形象。在中国,小鸭集团的“小鸭——圣吉奥超值服务”工程使小鸭品牌的信誉度和小鸭集团良好的形象得到社会各界及广大消费者的高度认同,从而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人所共知的海尔也是以服务闻名天下的。
(六)品牌的创新战略。
品牌创立之后并非一成不变的,品牌的长远发展要依靠创新。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只有通过持续、稳定地创新,企业才能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企业品牌才能获得一定市场份额。只有创新才能使企业及品牌有所发展、有所进步。创新是发展的活力之源,也是品牌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推进器。品牌创新就是以科学的品牌战略使品牌的内涵和外延得以延伸,从而保持其长盛不衰的活力。世界上许多著名品牌都是在不断创新中生存、发展下来的,世界著名品牌万宝路一开始是以女性烟民为目标消费群,产品、广告均是针对女性烟民,而后来这个品牌被重新定位,从香烟品位、包装、直至广告均改为针对男性烟民,并创出了著名的万宝路牛仔,从而使万宝路品牌走向兴盛。
品牌利用科技创新可使自身不断壮大,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创新是品牌动力之源泉。英特尔公司的一名副总裁说:“要在市场中取胜,最重要的是能将以前的产品取代下来,每一代新产品比上一代性能高得多,其他公司没有机会抢我们的市场。也就是说,防止别人战胜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自己战胜自己,不断拿出性能更好的产品。”英特尔公司刚刚研制出286芯片时,并不反对别的公司对之进行仿制,他们也因此而获得了大量的利润。由仿制者而建立的庞大市场奠定了英特尔的领先地位,英特尔在推出奔腾的时候,由于已经有足以控制市场的能力,它开始拒绝仿制,使自己成为行业的垄断者。一个产品无论多么完善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在市场上失宠,唯有不断的创新才能保持产品的永久吸引力。“小天鹅”集团公司推行了“末日管理”,小天鹅认为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应该有危机感,无论取得过多大的业绩,都只是暂时的。产品在到了衰退期后将被淘汰,企业如果没有创新意识,也就走到了它的末日,因此必须时刻想着创新。
创新是企业品牌的灵魂,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企业品牌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和永久不枯竭的内在动力,发展和壮大企业品牌,它是企业经营保护最为有效的策略。长虹发展成为国内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世界排名第三的彩电制造商,它的成功秘诀就在于长虹不断的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是长虹发展之魂,长虹人紧紧抓住“科技兴企业”这条命脉,不断向高科技领域进军。长虹在公司本部,已与东芝、三洋、菲利浦等国外著名企业建立了多家联合实验室。长虹在技术开发和新产品开发上实施“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储备一代”的方针,正是有了如此强大的科技实力,该公司才不断地推陈出新,不断地为消费者奉献精品产品,才拥有了今日的成就。品牌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永葆青春,品牌的生命周期才得以延伸。创新是创新者的通行证。在“国有企业老矣”的流行哀叹中,美菱却一支独秀。总裁张巨声把美菱的成功归结为企业不断的创新:产品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市场营销的创新、体制的创新,他把美菱文化归结为创新的文化。美菱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当1989年张巨声通过市场调查发现,当时国内消费者希望拥有的是大冷冻室的冰箱,这与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相适应,尽管美菱的当家产品BCD—185型冰箱刚刚获得“国优”银奖奖牌,产品还很畅销,但张巨声还是果断地停止了对185型冰箱改造生产线,开发大冷冻室181冰箱以适应市场的潜在需求。当1989年冰箱“寒潮”到来之际,美菱181却格外红火。当其它冰箱企业意识到问题时,美菱已经先行半年有余,牢牢占据了市场的主动。“求新求变、快速反应”让美菱避免了“寒潮”的袭击。中国第一台“保鲜冰箱”也是出自美菱,1999年8月美菱又推出我国第一台真正的智能变容冰箱,这款冰箱在技术创新、功能创新上取得了相当大的突破。2000年6月美菱又开发了环保节能冰箱。2001年美菱又生产了纳米冰箱。从1998年到2001年,一年推出一个主打产品,一年给消费者一个惊喜,美菱也因此牢牢地占据着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注7)
(七)品牌的宣传保护战略。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