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研究了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中非国际经济合作问题,从中非贸易、中国对非投资、对非援助、中非合作论坛等方面深入剖析了中非国际经济合作所遇到的挑战和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结论:
1.中国与非洲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中非国际经济合作的可持续发展符合中非双方的根本利益。文档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国际合作理论等为基础深刻分析了中非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中非发展的相似性和互补性是推动中非国际经济合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推动因素。
2.中非国际经济合作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四项原则:巩固政治基础,长期互利发展,加强微观合作,加大民众参与。在此原则基础上,提出中非国际经济合作四大模式:中非贸易、中国对非投资、中国对非援助和中非合作论坛。
3.中非贸易呈现出贸易额不断上升、商品结构不断优化、贸易区域不断扩大的特点,主要归因于双方长期稳定的历史交往、相似的发展现状、共同的发展诉求、平等互利的合作性质、从非洲视角看待问题和信守承诺的中国作风以及开放、包容的中非国际经济合作。中非贸易存在着贸易比重较小、波动较大、贸易失衡、贸易摩擦、企业与产业信誉受损等问题,为实现中非贸易长期可持续发展,要制定中非贸易长远战略、扩大中非贸易规模、改善贸易失衡、强调共同发展、积极、稳妥的解决贸易摩擦、规范市场秩序、提升企业和产品信誉。
4.中国对非投资呈现出投资数量迅速上升,投资覆盖率不断提升,投资产业由国有企业为主体向股份制企业转变,投资行业范围不断扩大等特点。中国对非投资主要是出于解决资源匾乏、开拓市场空间、规避贸易壁垒、实现产业转移的目的。对非投资的主要模式包括安哥拉模式、合作经营、绿地投资、集群工业园和经贸合作区。对非投资主要存在投资失衡、盲目投资、恶性竞争、投资环境差、东道国期望过高和西方国家阻碍等问题,为此中国必须从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三个层面进行应对。
5.中国对非援助主要有医疗援助、教育援助、经济援助、无偿援助和援外青年志愿者项目等形式。中国对非援助呈现出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注重提升非洲自主发展能力、强调援助方式多样化、坚决落实对非承诺等特点。对非援助存在着中西方对非援助矛盾、中国对非援助管理体系函待改革、援非方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个别投资引发环境危机和来自西方的批评等问题,对此要营造有利于中非国际经济合作的良好环境,有效缓解中西援助理念差异所产生的矛盾,改善对外援助管理,规范企业行为,重视对非舆论宣传等。
6.中非合作论坛的建立有其独特的政治和经济背景。迄今为止的四次中非合作论坛,展示了“和谐世界”理念,推动了中非关系全面发展,深化了“南南合作”的内涵。中非合作论坛主要面临着西方国家的阻碍、西方国家对中非合作论坛的排挤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等问题,应着力在这几方面完善应对举措。
7.中非国际经济合作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来自非洲自身的挑战、中国产业结构改革的影响、中非国际经济合作过程中的客观问题以及西方国家的质疑。对于这些问题,要立足友好历史、总结克艰经验,坚定正确立场、客观分析问题,坚持互利共赢、彼此增进共识,着眼重大关切、相互协调需求,借鉴他国经验、丰富合作实践,正视西方因素、谨慎应对处理。深化中非国际经济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中非双方要坦然面对合作中遇到的名-种情况,从大局出发,冷静地分析和解决前进道路中所出现的问题,妥善处理影响中非国际经济合作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加强中非双方合作模式的研究,积极拓展合作领域,不仅要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加强合作,更要在关系各国民生的问题上开展沟通、交流和合作,不仅要在中国和非洲大陆的合作战略方面进行研究,更要缩小研究范围,区别非洲不同国家具体情况,分析中国和非洲各国的合作实际,在国别研究或个案研究上下功夫。
本文在这些方面有所涉及,但囿于研究范围和研究能力的限制,还没有展开探讨。这些都是本人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着力进行探讨的,同时,本人也怀着欣喜的心情期待着学术界在这方面有新的突破和发展。50多年来,中非风雨同舟,互帮互助,中非人民成为相互信赖的好朋友、好兄弟和好伙伴。目前,国际形势总体保持稳定,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由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仍未过去,以粮食安全、能源问题、气候变化、重大传染病防控等为标志的全球性问题越来越突出,世界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非洲由于自身条件和发展水平所限,受以上因素影响尤其严重,发展制约因素增多,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难度加大。中国有责任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国际经济合作,与非洲携手发展、共同进步,合作创造更加美好的和谐世界!
可持续发展背景 中非国际经济合作 国际经济硕士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