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能够克服心理障碍,必然能够提升他们汉语言学习的效能,由此能够推动汉语言传播的有效性。搭建网络平台能够为学生创造口语锻炼的机会,也能增强他们学习的有效性,所以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必然能够取得显著成效,推动其更好的发展。网络平台的构建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平台,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获取相应网络课程,并且能够积极参与其中,随机筛选教学内容,并且按照设定好语言情景组织练习,这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提升他们的口语能力,与此同时,还能使其具备应变能力,这样还能克服实际教学课堂中遇到的困境,改善学生学习的效果。无论是学生接受初级语文教育的基础学科教育阶段,还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专业化教育时期,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都是不可或缺的。
语文学科的教育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组织引导作用,对培养思维敏捷性、开发语言文学潜力、提升语言表达的逻辑性等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突出的贡献。在接受系统的语文教育时,学生进一步将语言组织成具有逻辑性的思想表达模式,将思想通过有序的语言表达出来,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将思维意识转化为语言这种外在的表达方式,将内在的精神外延成为一种沟通交流的载体,是我们处于幼儿时期就会模仿学习的一种本能。
三、与语文教育的对接,在实践能力方面的思考
汉语言文学和语文教育要实现很好的对接,要能够形成结合性发展模式,首先要实现二者在实践能力方面的对接。不管是语文教育还是汉语言文学教育,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二者都能对学生的精神面貌或者认知观念等产生一定的影响,都能够丰富人的见识。汉语言文学教育和语文教育应该寻找他们的共通点,虽然语文和汉语言文学在本质上有区别,但是语文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包含汉语言文学教育这个模块的,因此,二者在教学内容或者一些理论指导上其实是有相通之处的,在实践方面,应该抓住这些共通的东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为社会提供有用的人才,要积极地探索提高实践能力的方法,挖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汉语言文学中,诗词歌赋的品读和学习也需要重视起来,汉语言文学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探索和运用方面。而在语文教育中,也要把握汉语言文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方向,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培养。传统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学习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单方面知识的传输无法增强课堂效果,这使得汉语言文学教学显现出教学的弊端,特别是针对其应用性极强的特点。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环境下,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为汉语言文学学习创建良好的环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构建个性化及多样化的并且是合作的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网络为汉语言文学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当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得以改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从网络中汲取更多的资源,借以弥补当前学习上的弊端,通过网络平台能够与教师进行及时沟通,并且将信息及时反馈至教师,在教师的有效辅导下,学生必然能够获得尽善尽美的结果。
四、网络教材的编制,有助于实现汉语言文学与多媒体技术的对接
在对汉语言文学进行学科讲解时,可以融合时代特征,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使学生身临其境。同时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成为可能,通过相关教育问题的讨论,可以有效借鉴其他教师的经验和教学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全面发展。为推动素质化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突出汉语言文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教育部门应将汉语言文学在学生文学素养方面的指导和语文教育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作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使现代化技术逐步融入教育行业,一方面为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技巧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为此,相关部门应加大汉语言文学的改革力度,深化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文学能力方面的重要引导作用,为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基础。网络环境下汉语文学的传播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这其中受到最大影响的是传统教材资源,其显现出极大的落后性,无法满足时代需求,正是因为以往汉语言文学教材存在极大的局限性,在容量及传播形式备受影响,针对上述情况必须要进行适当的改革,将教材与网络资源融为一体,有效吸收彼此的优点,形成全新的网络化教材,这样才能够满足当前教学需求。
从某种层面来说,编制网络教材可以说是势在必行的,并且能够彰显出其自身的优势性。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汉语言文学教学逐渐累积教学经验,并且越来越成熟,这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促使汉语言文学学习效果得以显著提升。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材也在发生极大的变化,逐步向网络教材方面过渡,这样才能将网络资源的优势性有效发挥,这使得网络教材在汉语言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突显,成为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
五、结语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组织多样化合作学习活动,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设计以下活动类型:辩论、评论等话题性活动,这样能够为学生创建良好的环境,并且进行自主学习,获得相对较好的自主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网络化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传播既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如何克服挑战把握机遇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这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协作,从而有效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有效的学习交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性。
参考文献
[1]鞠松男.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探究[J/OL].北方文学(下旬),2017(01):130.
[2]李小丽.网络环境对高职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影响探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1(06):77~80.
[3]郭华坚.汉语言文学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J].电子测试,2016(12):80,72.
[4]李永生.网络环境下高校汉语言文学的传播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7):352~353.
[5]多杰东主.关于汉语言文学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分析[J].中国报业,2013(16):115~116.
网络环境下的汉语言文学传播(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