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1]刘长庚 编 《大学通用艺术欣赏与审美教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
[2]吴甸起 编 《文学审美欣赏方法指要》科学出版社, 2008年,第四版
[3]盘剑 编 《影视艺术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4]张凤铸等 著《影视艺术新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5]车尔尼雪夫斯基(美) 著;译者: 周扬《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第2版
[6]卢嵩,探讨影视艺术中的鉴赏策略与审美特征,[J]新闻研究导刊,2015(03):32
[7]李鸿明,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及鉴赏策略分析,[J]电影文学,2013(07):18-19
以下为万方数据的网络资源:
[8]于森林,美术在影视剧中的作用,社科论坛
[9]杨晓,浅谈影视艺音乐的审美特征及艺术功能,戏剧之家,2016(11)上期
[10]于晓,论艺术的多元审美功能,北方文学
[11]李云博,红色影视剧中的新爱国主义美学艺术,[J]新闻爱好者,2011(11):下半月
[12]赵艳艳,论影视剧《红高粱》的主题曲《九儿》,怀化学院报,2016(6)
[13]王笑男,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及欣赏,电影文学,2011(18期)
[14]胡凯,浅谈影视艺术的综合性审美,艺术评鉴
[15]姚琦,影视画面的节奏艺术特征分析,新锐视点
[16]沈国芳,论影视艺术鉴赏的审美特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第二章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
影视艺术是异于众艺而又博采众艺的综合性艺术,它吸取了多种多样的艺术精华,让科学与艺术得以完美结合,同时将造型和表演、视觉和听觉、时间和空间、再现和表现这些美学特征融合起来,展现出精彩绝伦的美学魅力。影视艺术综合了戏剧、文学、绘画、音乐、摄影等艺术中的多种元素,并把这些元素相互融合,使得它有着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力,从而成为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艺术种类。我们在进行影视观看时,不同的影视作品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或热烈奔放或含蓄柔美,或搞笑幽默或严肃深沉,或轻松明快或紧张激烈,或压抑伤感或朝气蓬勃,或荒诞不经或认真严谨,或细致入微或大气磅礴,或奋进激昂或凄凉悲伤,或精致唯美或简明沧桑……尽管作品各式各样、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然而影视艺术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节造型艺术审美特征
造型艺术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绢、布、纸张、石、金、木、竹等),通过对我们日常可见的周围静态形象的塑造,来展现日常生活或是艺术家情感的艺术形式。它包括绘画、雕塑、摄影、建筑、工艺美术等具体的艺术形式。其主要审美性是直观具象性(具体艺术形象的特性);瞬间象征永恒性(特定瞬间表现永恒意义的特性);空间表现的差异性(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凝聚的形式美(凝结和聚合形式美的特性)。
在欣赏影视作品的同时,我们常常会注意到镜头里不同的风景、场景、道具,以及不同的人物造型(服饰、发型、妆容)等等,这些都属于造型艺术,影视作品常会借助这些造型艺术来帮助表现人物特点,塑造人物性格;也常会借一个瞬间的影象来象征永恒,比如:《泰坦尼克号》中的精典镜头,如下图,这幅画面总让人感受到杰克和露丝之间的美好爱情,已成为“爱情”的象征。
第二节表演艺术审美特征
表演艺术就是能过人体动作和乐音,去表现和创造富于情感的活的形象的艺术门类,之所以会比较形象,主要是因为有音乐和舞蹈。它们共同的审美特征是可以通过声音和舞蹈动作抒发自身感情具有抒情性;通过音乐舞蹈组合,反映生活和感情的变化,其表演艺术具有过程性和流动性;节奏是形式美的重要法则,不同节奏有不同的表情作用。
第三节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语言修辞性,主要指文学中的语言,通过语言中蕴含的审美因素如语音、方法、辞格等,不仅创造出文学作品,而且本身就构成文学作品美的组成部分。文学语言是通过语言修辞性体现出来的。语言修辞性包括语音美、文法美和辞格美。
(二)形象间接性,是指语言艺术所塑造的形象,不直接诉诸读者的感官,而是要靠读者紧语言符号为中介,通过想象间接地来体味、把握和理解,然后作品的形象才能转化为读者头脑中的形象。
(三)含蓄蕴藉性,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文学的含蓄特点常常更充分地体现在两种典范性形态中:含蓄和含混。含蓄是使真实的意义被字面意义掩隐起来,使读者从有限体味无限;含混是使看似单义的语言蕴含多种不确定的意味,令读者回味无穷,可以有多种解读。
每部经典的影视作品几乎都有一些经典台词令人记忆犹新,可以反复体会。
例如:
说好是一辈子就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行。
浅论影视艺术中的鉴赏与审美(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