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引人注日的要数作者笔下的妓女,嫖妓本事文明社会的“丑恶现象”,但在湘西,同样也洋溢着生命的昂奋和朝气。即便是妓女,也保留着边地人纯朴热烈的爱情和对待生命的庄严认真态度,也被作者描写的顺乎自然,那样无可指摘与轻视,妓女与他的情人之间是那样的“重义”。“由于边地的风俗纯朴,便是作妓女,也永远那么浑厚,遇不相熟的人,做生意时行先交钱,再关门撒野,人即相熟后,钱便在可有可无之间了。”《柏子》中,水生柏子把在船上辛苦劳作得来的钱,大多花在妓女身上,然后再回船上出苦力,他觉得这样很合算。柏子一进门,就被两只柔软的胳膊抱住,妓女在搜完了柏子带给她的礼物之后,就一切尽归柏子了。他们之间虽然是赤裸裸的钱肉关系,各取所需,但两人在此刻却是真诚的。他们之间不仅仅是求得心理上的满足,而且是有着活泼的爱。
(三)沈从文文化秉赋的根源
沈从文之所以欣赏楚巫文化,自有其人生和艺术方而的独到见解和追求。沈从文倾心于湘西一带具有原始美德的社会环境,他认为神的存在是有条件的,这就是“人生情感的素朴,观念的单纯,以及环境的牧歌性,神仰赖这种条件方能产生,方能增加人生的美丽。”沈从文是一个具有深沉宇宙宗教感的人。“所谓宇宙宗教感,系指对秩序井然的宇宙和设计,怀有深深敬畏和赞叹的一种心理状态”, 沈从文从湘西的祀神场面中抽取其艺术气质的浪漫精神。“我刚才看到的并不是什么敬神谢神,完全是一出好戏,一出不可形容不可描绘的好戏。是诗和戏剧音乐的源泉,也是它的本身,声音颜色光影的交错,织就一片云锦,神就存在于全体。” 如果说湘西的山山水水给青年时代的沈从文以自然的滋养,那么湘西浓厚的巫楚文化则以一种活化石的形态直接构成沈从文深层次的文化秉赋,深深地影响着沈从文。这也是沈从文作品中人性美的历史根源。
二、沈从文作品中深厚的道家文化底蕴
(一)传统文化特别是道家文化的影响
1. 沈从文的文化过程及传统文化的影响
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沈从文一个只读过小学,当了几年兵的乡下人,从边远落后的湘西跑到北京,想用一枝笔挣点“可以消化”的东西,可是他标点符号都不会用,在这种文化饥饿的状态中,他读了很多书。他最初拥有的书,是一本司马迁的《史记》,他反复读这本书,直到晚年,对其中许多章节还记得。他的小说行文简洁而精确处,得力于《史记》的不少。他还读了很多魏晋时代的诗文。他晚年写的诗,风格近似阮籍的《咏怀》。他读过不少佛经,曾从《清苑竹林》中辑录出一些故事,后来改写成《月下小景》。他的一些小说富于东方浪漫主义色彩,跟《清苑竹林》由一定的关系,他描写风景的的概括性和鲜明性,可以直接追溯到郦道元的《水经注》。他从1949年以后突然中断文学创作,转到文物研究方面来,而且出版了《中国服饰研究》这样的开山之作,这并不是完全不可理解。因为,沈从文年轻时就对一切美的东西具有近似痴迷的兴趣。
对《史记》的情有独钟、含英咀华,对魏晋文学的着意欣赏,这两件事,可以视为沈从文深深濡染道家思想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司马迁父子都是遵黄老之学的,而黄老之学的核心成分是道家思想,所以被称为新道家。至于魏晋文学家的思想,大抵以玄学为旨归,而玄学的精髓仍是道家思想,这一点已为哲学史家所公认。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承传,与沈从文从小亲近大自然以及在边地的经历,是一种呼应、互动和强化。
2. 从出于楚文化的道家思想对沈从文的影响
传统文化中,道家文化对沈从文的影响至深,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与道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沈从文以其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宁静淡泊的湘西风情,完成了对人性和生命美的歌颂与赞扬。他崇尚自然,自爱、爱人的精神,正是道家庄子“宗法自然”、老子“道生万物”思想的体现。
在此,有必要指出,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作为与“中原文化”在形态上有诸多奇异之处的“楚文化”,正是后来的道家思想之所从出。一位学者曾指出:“正是这反宗法、远人事而近自然的、泛神的楚文化,成了道家思想的温床”。 老子是楚人,这于史有征:“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周守藏室之史也。”此记载见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而庄子家乡在今山东西南菏泽、成武一带,接近古楚地。《庄子》的《秋水》、《至乐》等篇记载,庄子曾游历楚地。道家思想的开创者老、庄既与楚文化有如此紧密的联系,他们受楚文化的熏染是不待说的。
庄子“以自然为宗”的思想,包含三层意思:
其一,宣扬恬淡无为,在庄子里表现得异常清楚。《田子》篇说:“夫水之勺也,无为而才自然矣。”郭象训释说:“盖勺乃水之自然涌出,无所作为,唯其才能自然也。”这就是说水自然而然地涌出,不受任何约束。庄子以流水来说明无为而才自然,则是为了论证人也应当这样,要自然而然地生活。
其二,反对约束,恢复本性。对于动物和人类,庄子主张任其本性,自由地发展和生活,反对人为的约束。就以鸟和动物而言,庄子说:“夫鹊不日浴而白,鸟不日黔而黑,黑自之朴,不足以为辨。”又说“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皓首乌黑,出自本性,天生而成,“黑白之朴”,牛与马天生四足是其本性;落马首,穿牛鼻,是人为之,失其常然,妨碍其自由发展。
其三,庄子“以自然为宗”,还包含着向往原始社会和“混茫”世界的意思。《由木》篇说,有个“建德之国”,“其民愚朴,少私而寡欲,知作而不知藏,与而不求其报,不知义亡所适,不知礼之所将,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其生可乐,其死可葬。”这样的社会,自然是愚昧无知的自然社会,庄子向往的社会自然就是天然淳朴、无复人情的原始状态。 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