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追求空与寂的境界
他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努力在自己的宁静中,寻找安逸的乐土,尽情品尝着那种空寂、闲适之美。陈铁民先生认为王维山水诗的禅意表现为追求寂静清幽的境界,使人们感受到一种离尘绝世、超然物外的思想情绪。(2)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谈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出王维那种空灵美妙的感受,独自一个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静谧的深山之中空空荡荡只有一轮明月与诗人为伴。他欣赏着大自然的冷漠,体验着内心的孤独,沉浸在所谓的空寂快乐之中。在思想上他认为“寂”为至乐“晚知清静理,日与人群疏”,美学上“寂”为至美,诗中常常抓住“空”、“寂”二字。这种追求空寂境界的禅意在王维诗中是屡见不鲜的。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的前面两句,已经渲染了夜静山空的环境,桂花悠悠飘落,着地悄然无声;而“月初惊山鸟”一句,进而微妙地点缀出春夜山谷万籁俱寂,以致月亮升起来会把山鸟惊醒。最后结句描写出山鸟的惊啼,精心地衬托出广大夜空无比的沉寂,从而更加强了全诗表现“寂静”的效果。又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又如《辛荑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寂静的山涧里,芙蓉花自开自落,自生自灭独自存活着,世人没有知道它的存在,当然它也只知自己的“修身养性,生老病死”,不知道人世间的万态变迁。因此,从作者本身来看,这正是一种自我内心的抒己志、言己境,是自我生存状态的写照。诗人内心如同落花啼鸟一般,追求禅家那“万事皆空,万念皆寂”的境界,而这种内心的渴望并不是呆滞、无生气的,就芙蓉花的一开一落又有一种生命周而复始之感,给人一种新鲜、一种活力。诗歌之中既阐释出佛教之观念,又显现出灵动之美。明代胡应麟说:“太白五言绝句,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些妙诠。”(3)我们再看另一首诗《鹿岩》:“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一、二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来描写山林的寂静,“不见人”已觉“空山”之寂,“人语响”也衬托出“空山”之静。三、四句从视觉和心理感觉上写“空山”的寂静。林中深处的青苔,幽静阴寒,一抹夕阳像是有情之物,一如既往照在青苔上,使得青苔又泛出生命的色彩。只有当诗人心境极为淡泊、虚静的时候,才可能对大自然最神奇而又最微妙的动人之美,有一种会心的感受与体悟。这是王维晚年所作《辋川集》中的另一首名作,同样是描写一个空明寂静的意境。诗中所表现的清静虚空的心境,正是禅宗所提倡的。王维对佛教各宗各派持有一种兼收并蓄的态度,但对他影响最大的还是禅宗。
(二)静中有动,动中寓静
刘熙载《艺概•••诗概》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4)王维之“静”也莫不如此,“静”之精神写不出,借“动”写之。如《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首先以春桂之落来反衬融在春夜中主体人物的闲静。然而不仅是人静,大自然的景物更静,以致连细小的桂花无声无息的谢落都给人们以如此突出的感受。虽是在万物皆新的春天,但山谷里周遭俱黑,万物皆寂,犹如空无一物的真空世界,一轮明月不知何时爬过山脊,给春涧的景物镀上了一层似朦又亮的光色,运行于苍穹的月亮,其速度之慢是难以用视觉察知的,但它在山顶的悄然出现,竟引得山鸟惶恐惊叫,春涧的静谧一跃而出,山鸟的啼叫声不时在幽深的山谷中回荡,山谷越发宁静,这又给春天的静夜加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仅20个字,就写绝了一个幽静的意境之美。其妙处就在于以动写静,着意捕捉花落、月初、鸟鸣等一些春夜中仅有的短暂而细微的动态,以其将春涧静谧的实在感强烈地烘托出来。《鸟鸣涧》写的是夜静,而白昼之静又是怎样的一种韵味呢?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过香积寺》)
遮天蔽日的古树,使深山显得格外的阴森幽暗,弯曲的山径静静躺卧,不着一丝人迹,在这远僻的深山里,却不知从哪儿传来了依稀隐约的钟声,“何处”二字甚妙,听到钟声,却不明从何而来。这,一则说明钟声遥远,犹如天外,二则说明感受的真切,因而反衬了深山的静谧,如果展开想象,既有钟声,就必有敲钟之僧人,而山里的路只有一条“无人径”,如再进一步联想,这山腰之境已经是如此森冷幽静,位处云端之上的寺庙里,该是怎样一种凄寒之境呢?在这密林静寂的氛围中,似乎连流动的泉响,都被山中的危石所吞咽,蓄满暖意的阳光欲透林中,早被冷却在苍郁的松叶上……其实,作者之意并不在泉石月色,而是从多侧而来渲染深山的幽静罢了。
王维善于写静境,但这种静绝不显得凝滞、呆板和枯燥,他总是运用变换多样的手法,表现幽静在各种环境中的不同情调,使人真切地品味到这些幽静所特有的韵味和意趣。因此,王维的许多山水诗同是写的幽静,却各有其味,毫无重复。如《鹿柴》:“空山不见人, 论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