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回归自然,获得宁静和慰籍。
浪漫主义作家深受卢梭“返回自然”思想的影响,厌恶城市文明。他们全身心的投入自然的怀抱,用自己的全部才能、智慧和热情,真诚地讴歌大自然,展示它的力量、和谐与美,揭示出作为人类之母的大自然带给人类的恩惠以及对人类产生的深刻影响,从而用自然的美来对照社会的丑。
“湖畔派”诗人中成就最高的是华兹华斯,他是位真正自觉的大自然的歌手。在华兹华斯笔下,自然万物总表现出一种超越世界的力量。在这种无形的力量或象征的召唤下,心灵被唤醒,并且去追寻某个更神秘无形的世界,某种美好和永恒的事物,并进而向无上止境的宇宙去追求、探索。《丁登寺旁》历来被看作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压轴之作,它成功显示了华兹华斯作为“大自然诗人”的独特风格和无穷魅力,诗中写到:
(自然)带来了高尚思想的欢乐,一种崇高的感觉,
它居于落日的余辉,
巨大的海洋和流动的空气,
蔚蓝的天空和人的心灵之中,
一种动力和一种精神,推动,
一切思想方面的事物,一切思维的对象,
透过万物的内部而运行。
在诗人看来,大自然是有感觉,有思想的,是一切理想中的最高理想,是与人的精神息息相通的。
我乐于在大自然和良好的语言中,
去发现我纯净思想的支撑点,
去认识我心灵的保姆,向导和卫士
和我全部道德行为的主旨。(注8)
华兹华斯曾说:“在田园生活里,人们的热情是与自然之美永久的形式合而为一的”。(注9)他是以神圣的心灵感触咏叹自然,也咏叹自然的人。在他的笔下,大自然还以自己博大的胸怀和内在的律动,哺育着人,使人内心纯净、博大、宁静,它鼓舞人、陶冶人,使人在震惊和美的享受中,灵魂获得安宁,促使人生更加丰富多彩,并忘记痛苦、不幸和人世的纷争。
大自然用它温暖的手暂时地,但却是有效地医治着人们的伤痛,用它温暖的阳光,轻风细雨般抚慰、滋润着一个个徘徊、彷徨、苦闷、孤寂的心灵,我们来读一读拉马丁的这段诗:
溪中沙底的清凉,溪上枝条的阴影,
把我羁留在两岸,整天地不忍离开;
我的灵魂入睡了,听着流水的清音,
象个单调的歌声把婴儿轻轻摇摆。
啊!我喜欢逗留的正是在这般境界,
环绕在绿荫城郭,满足于有限地平,
我喜欢独自一人在大自然里徘徊,
听到的只是波声,看到的只是云影。
我平生所见、所感和所爱太多太过,
所以生前就来寻迷魂津畔的清幽,
你,美妙的境界呵,请做我遗忘之河,
从今后只有遗忘才真是我的幸福。(注10)
可见,自然之所以沉醉,并不单纯是因为它固有的美,也是因为它具有让诗人“遗忘”的这一种功能,有让人置身于家的温馨与安全当中的感觉。与十八世纪末相比,没有哪一个时代制造出了如此多的迷惑、失望、恐惧与痛苦,人们尽管早就享受着自然的美景,却直到这个时候才留意到自然与人类是如此的相通。浪漫主义作家们在自然的诸般景致当中寻找着那些最能迎合他们心境的东西:湖、流水、草木、墓园、枯叶、天空的云彩等等,用曲折而隐晦的方式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怨愤。他们将大自然中的一切当作画家的颜料,按照他们自己的意图一笔笔抹在画布上,直到达到了他们期望的意境。那种使人觉得“剪不断,理还乱”的忧郁在大自然那里既得到了准确的表达,又使诗人、文学家们的痛苦得到了排遣与升华。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忧郁之美(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