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的身边,所以才会出现柳梦梅冒着生命的危险去探望杜宝的桥段。在一定程
度上,他俩为自己所希望的“夫妻生活”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最后终于冲破了
“理”的阻碍,成就了这场婚姻。
3
百度知道“血染不周山”《关于杜丽娘的爱情观》学院本科毕业文档(设计)
5
二、春香眼中的杜丽娘
天真纯洁的春香没有太多参与杜丽娘的爱情,但作为杜丽娘爱情的指路人,
从春香的视角来看杜丽娘,可以看到一个处于深闺之中楚楚可怜的杜丽娘,深
居简出的她是个没有太多自由的小姐,以至于连自己家有个花园都不知道。正
是因为春香的单纯才不能理解去过花园后的杜丽娘是多么的判若两人,在春香
的眼里,此时的杜丽娘已不是之前的小姐了,在她的眼里现在的小姐真是“有
点怪”,怎么会对梦里的场景和人物那么的念念不忘、恋恋不舍呢?从春香的立
场来看杜丽娘,我们会觉察出一个大家闺秀的平时日常生活起居,也可以看到
一个“平时”和“梦后”那截然不同的杜丽娘,这在春香的眼里是不可思议的!
(一)含蓄委婉、稳重矜持的掌上明珠
春香,杜丽娘的贴身丫鬟,是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底层人物,服侍小姐的日
常起居,还陪伴小姐在学堂读书。
4
在春香的眼里,小姐是自己的主人,对于活泼、聪明的自己来说,小姐是属
于那种稳重矜持的大家闺秀。她自己可以大闹学堂,直接顶撞禁锢人性的老迂
腐陈最良,但是这些对于小姐来说是不可能做到的,作为大家闺秀的小姐必须
温顺地接受大人们的安排,不能行差走错。然而,春香的这些种种行为其实正
是小姐心中深深所愿,他俩潜意识里是深深地厌恶封建礼教。
春香的天真单纯映衬着杜丽娘的深沉苦闷,在《闺塾》这一出中,当陈最良
说:“凡为女子,咸盥、漱、栉、笄……须要早起”春香便对迂腐的先生挖苦讽
刺,说道:“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
5
这是女子的生活准则,但在
春香的眼中,这神圣的准则却很可笑。在春香的眼里,小姐跟她一样也同样有
着追求精神自由和爱情自由、爱美爱天然的少女情愫。春香拥有的自由品质与
性格,其实小姐也同样拥有,只是她的身份和地位使她不能像自己一样去释放,
而是被深度地隐藏了起来。
4
王丽娜《简论春香在<牡丹亭>中的性格特点及地位》第 2 页
5
《牡丹亭》电子书第 40 页学院本科毕业文档(设计)
6
(二)向往自由、冲破礼教的千金小姐
在游园中,春香兴冲冲地“观之不足”,完全是个孩子的模样。杜丽娘则“便
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满腹心事,无处可诉。“丽娘寻梦,两次差春香出去”,
春香一点也没有觉察出小姐的感情有什么变化。直到最后,小姐的外表日渐憔
悴,不是她自己说出梦中的欢愉,春香自己完全不可能往男女这方面想。在《写
真》一出中,春香说:“小姐,梦儿里事,想他怎的”体现出天真的春香完全无
法理解小姐的心事。春香天真的心飘过什么思想,杜丽娘了如指掌;而杜丽娘
自己的秘密,春香却一点儿也猜不到。
6
春香可以胡闹,但杜丽娘的身份和地位却决定了她只能在内心、梦中、死后
才能表现出反封建教条的精神。春香是杜丽娘感情的引路人,没有经过感情的
春香是无法理解的小姐的梦境,无法理解她对梦中情人的牵肠挂肚。但我想,
在春香的内心深处,勇敢追求爱情的小姐是令她佩服的,因为她们的骨子里都
是追求自由平等的人。春香作为杜丽娘影子似的人物,对于杜丽娘和柳梦梅的
结合,并没有太大的贡献,在小姐的爱情上,她只是开启了小姐生命的春天。
三、杜宝眼中的杜丽娘
杜宝——作为杜丽娘的父亲兼人民的父母官,膝下无子的他特别宠爱这个姑
娘,那是这个父亲的唯一精神寄托啊!在父亲的眼中,杜丽娘一直乖巧温顺,
很听话地都按照父亲的指示来做事和生活,甚至来请来私塾先生教授女儿成为
一个“合格”的大家闺秀,从不违背自己意愿的女儿却在游园后来了个一百八
十度大转弯,变成了一个父亲所不认可的叛逆女。从杜宝的眼中,我们可以看
到一个女儿从乖顺到叛逆,从羞涩男女之事成长为一个大单追求爱情的女子的
过程,这个过程有点漫长。我们也能看出杜丽娘在这一漫长的岁月中所承受的
压力和摧残,尤其是她复活后父亲对其的不认可。从杜宝的角度来看杜丽娘,
我们也能感受到在封建这个大家庭下不被父母认可的“疯狂”爱情在当时是不
6
王丽娜《简论春香在<牡丹亭>中的性格特点及地位》第 3 页学院本科毕业文档(设计)
7
被看好的,女性地位的低下也能淋漓尽致地被表现出来,同时,对于寒门学士
的最好路径之一就是科举考试,也能更加进一步地看出宋朝封建科举和礼教对
年轻一代男女的摧残。
(一)知书达理、三从四德的大家闺秀
杜宝是封建家长的代言人,管制女儿连后花园也不许去,怕惹起她的“春情”。
请私塾先生来教育女儿,如何做一个“好姑娘”。杜宝爱护她,只要求把她塑造
成符合礼教的典范。而她偏偏是一个活人,是一个日趋成熟的姑娘,一个感情
丰富的女性,一个渴望得到爱情滋润的懵懂少女。他按礼教传统的要求来尽父
职,塑造女儿。然而他的爱,恰恰在于没有把女儿当“人”,他眼中只有礼教的
要求,没有女儿的人性。因此他的爱,对有人性的女儿来说实际上就是一种扼
杀、一种压迫。爱得越“深”,管得就越严,造成的压迫也就越严重。
7
浅析汤显祖《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