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苏教版高中化学不同版本改动之我见
摘要:本文从五个方面对苏教版高中化学的几个版本的改动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和评价。通过分析比较教材,使教师能够更充分的领会教材改版的意图,把握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教材 版本 改动 反思
2006年浙江省进入高中化学新课改实验区,至今已走过了3个年头。在摸索中前进的新课改也不断的进行着自我完善。从苏教版化学教材的不断改版中就可以看出编写者对待问题的严谨性。在一系列的新教材培训当中,很多专家都从知识点的增减方面对改版的教材进行了说明。例如:原必修Ⅰ第3版专题2中拓展视野的《阳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食盐水》和专题3中《钢铁的腐蚀》,由于实验区教师普遍反映学生学习的难度偏大,加上后续《化学与技术》氯碱工业中对电解食盐水有详尽的表述,必修Ⅱ专题2中《化学能和电能的转化》中钢铁的腐蚀也有明显的知识重复,因此在第4版中两者被删了。培训中细节改动未曾提及,在教学中笔者通过对比浙江省已用过的苏教版教材:必修Ⅰ第3版和第4版、必修Ⅱ第3版和第4版及选修Ⅴ第1版、第2版和第3版的教学中发现另有很多细节改动的地方,值得我们细细研读和探讨。
一、不同版本中改动的栏目
(一)、交流与讨论栏目改动
例:必修Ⅰ专题1《物质的分类和转化》交流与讨论部分第3版和第4版中《钙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图有明显的改动。
必修Ⅰ第3版图 必修Ⅰ第4版
再如:在必修Ⅰ专题1《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交流讨论中,两个题目改动很大。
必修Ⅰ第3版:请根据要求设计分离和提纯下列物质的实验方案,并将你的方案与同学交流讨论。
1. 已知氢氧化镁难溶于水,硫酸钡既难溶于水又难溶于酸,碳酸钡难溶于水,但可溶于盐酸。现有含硫酸钠、氯化镁和泥沙等杂质的粗食盐,请设计实验方案,由粗食盐提纯氯化钠。
2. 现有氯化钾和硝酸钾的固体混合物50g,其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0%,请根据图1-12设计实验方案提纯硝酸钾。
必修Ⅰ第4版:请根据要求设计分离和提纯下列物质的实验方案,并将你的方案与同学交流讨论。
1.现有混有少量氯化钾的硝酸钾粉末,请参照图1-11的溶解度曲线,设计实验方案提纯硝酸钾。实验方案:
2.现有含少量氯化镁和泥沙的粗食盐,请设计实验方案提纯氯化钠(提示:氢氧化镁难溶于水)。实验方案:
必修Ⅰ第5版:1. 实验室中用KClO3在MnO2催化下受热分解制取氧气。从反应后的KCl和MnO2的混合物中分离、回收这两种物质,需要使用哪些分离方法?请简述实验方案。实验方案:
(二)、观察与思考栏目改动
在选修Ⅴ《有机化学基础》中改动最大的当属卤代烃的水解和消去反应的实验装置和反应原料。
选修ⅴ第1版图 选修ⅴ第2版图 选修ⅴ第3版图
又如:必修Ⅱ第3版专题2中《化学反应速率》中比较两个反应速率快慢所用的例子与第4版所用的例子就完全不同。
必修Ⅱ第3版:进行下列实验,观察并比较两个反应中CO2气体放出的快慢。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 mL 0.1mol · L -1 Na2CO3溶液、NaHCO3溶液,再各加入3mL0.1mol·L-1盐酸。
必修Ⅱ第4版:进行下列实验,观察并比较两个反应放出氢气的快慢。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 mL 0.5 mol · L -1 盐酸,再剪取相同大小的镁条和铁片,用砂纸打磨后,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
(三)、活动与探究栏目改动
在必修Ⅱ《化学反应限度》中第3版与第4版在活动与探究上也有区别。第3版有两个习题,而第4版仅保留了第1个习题。
必修Ⅱ第3版:1.已知FeCl3溶液和KI溶液能发生如下反应:Fe3++2I-=2 Fe2++I2取5mL0.1 mol · L -1KI 溶液,滴加0.1 mol · L -1FeCl3溶液5~6滴,继续加入2mLCCl4,充分振荡。静置后观察到什么现象?取上层溶液,用KSCN溶液检验是否还存在Fe3+。该实验说明了什么:
表2-2 FeCl3溶液与KI 溶液的反应
实验 现象 结论
①FeCl3溶液与KI 溶液的反应
②在反应①的溶液中加CCl4,振荡,静置
③取②的上层溶液,滴加KSCN溶液
2. 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向试管中加入0.1 mol· L -1AgNO3溶液2mL,向AgNO3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铜粉,反应一段时间后,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再向试管中滴0.1mol· L -1KI溶液,观察实验现象。这一实验给我们什么启示?
表2-2 铜与AgNO3溶液反应程度的实验
实验 现象 结论
铜与AgNO3溶液反应
在铜与AgNO3溶液反应后的清液中加KI溶液
(四)、资料卡栏目改动
必修Ⅱ第3版资料卡: 水泥和水泥的标号
根据水泥在空气中硬化后所具有的抗压强度,可将水泥标以不同的标号。例如,1份水泥和2.5份沙子混合制成的沙浆试样,在水中硬化28天后,测得其抗压强度为41.7MPa,此水泥的标号为425。常见的水泥标号有325、425、625……
必修Ⅱ第4版资料卡: 水泥和水泥的标号
根据水泥在空气中硬化后所具有的抗压强度,可将水泥以不同的标号。例如,1份水泥和3份标准沙混合制成的水泥胶沙试样,在水中硬化,若3天后的抗压强度不低于17.0 MPa,28天后的抗压强度不低于42.5 MPa,该水泥的标号为42.5;若3天后的抗压强度不低于22.5 MPa,28天后的抗压强度不低于42.5 MPa,该水泥的标号为42.5R,其中R表示该水泥属于早强型。常用的硅酸盐水泥的标号为42.5、42.5R、52.5、52.5R、62.5、62.5R。
基于上述在细节上的改动,笔者认为教材在不断的完善。更加符合学生知识的建构,知识的掌握,教学的实际。
二、对改动栏目的见解
(一)、交流与讨论栏目降低了难度,目的更鲜明
必修Ⅰ第3版物质的相互转化中并没有明确反应物和目标产物,从而在现实的教学中部分学生特别是普通中学的学生就无从着手。以至于有的学生会乱写由CaO制Ca,或者导致程度好的学生写了很多,而程度差的同学由于没有目标而只能写出一两个。由于反应物和产物目标的不确定性,使得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而到了第4版,这一弊端显然已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使得学生在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时有了方向。不仅缩短了学生书写的时间,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以提高,也使学生得到了目的性的练习,复习了初中的知识。
问渠哪得清如许——苏教版高中化学不同版本改动之我见(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