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
【摘要】: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风险投资极大的推动了欧美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风险投资对于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新兴高科技产业发展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八十年代中期中国引入风险投资至今,虽然受到了政府高度的重视,但风险投资业却迟迟没有发展起来,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完善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是其中的重要一个方面。风险投资退出风险企业,既是风险投资实现收益的过程,同时也使创业企业得到独立发展的机遇。同时,完善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是风险资本得以良性循环的重要保证。
本文从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相关理论入手,分析了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如何构建与完善我国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关键词】: 风险投资 退出机制 退出渠道
【正文】:
一、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现状
风险投资在我们国内的起步较晚,至今才30年左右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风险投资经历了相当曲折的发展过程,在收获的同时也遭到不少挫折。伴随创业板块的开启以及国内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风险投资在我国的退出机制方面取得了极为可观的进展,当前在国内己经构建了一套最基本的退出体系。其在风险投资退出渠道及相关配套制度方面的现状如下:
(一)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现状分析
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一般可以分为四种:首次公开发行、并购、回购和清算。首次公开发行是指通过创业企业股份公开上市,风险投资机构将其拥有的私人股权转换为公共股权,交易后实现资本增值。并购与回购统称为股权转让,是指风险投资者将所持风险企业的股权转让与别人,从而收回投资及其收益,退出风险企业。清算是指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解散或破产,进而对企业财产、债权、债务进行处置与清理,此时风险投资不得不中途退出。
2006年—2013年中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分布
年份 退出方式 首次公开发生(IPO) 股权转让 清算
2006 31.9% 62.07% 6.03%
2007 42.31% 53.85% 3.84%
2008 23.28% 75.23% 1.3%
2009 28.32% 65.09% 5.78%
2010 33.53% 65.88% 0.59%
2011 31.41% 66.67% 1.92%
2012 21.28% 75.53% 3.19%
2013 15.58% 80.52% 3.9%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编辑出版的《2014年中国风险投资年鉴》(2006—2013)相关数据绘制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