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拓展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思考
——以农产品出口为例
【摘要】:
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发展落后,除了有种种历史原因外,与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体制、与出口企业甚至保险公司对出口信用保险缺乏了解有很大的关系。随着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扩大出口的政策。另外,金融危机以来,农产品出口面临巨大的压力,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有限,实力弱,面临的形势更严峻。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作为WTO框架下所允许的政策,将在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在探讨我国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农产品出口中小企业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时存在的问题,并就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出口信用保险、农产品、新形势
【正文】:
出口信用保险是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风险基金的政策性保险业务它主要承办国外买方的商业信用风险和国外的政治风险。它是国际上公认的支持出口防范贸易风险的有效手段,是WTO补贴和反补贴协议原则上允许的手段。出口信用保险在国际上已发展了近百年,而在我国,出口信用保险起步较晚,至今还不到30年,因而在政府监管的力度、出口信用保险的经营体制和出口企业的投保意识等方面均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贸易政策的透明化,许多政府鼓励本国企业出口的政策(如出口补贴、出口退税等)被逐步取消,而当前,我们面临着资产泡沫、货币储备格局变化、危机滞后影响、债务危机、外贸结构风险等各种风险因素,这些均造成出口企业利润下降,收汇风险加大的结果。因此如何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加快推行出口信用保险,以便出口企业避免收汇风险,保障出口企业能够正常经营,显得日益重要。
近年来,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农产品出口企业遭受风险损失的情况十分普遍。 2014年,中国信保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将积极服务国家农业产业化战略,对深加工农产品出口企业、培育农产品出口品牌的企业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授信额度和赔付比例上给予更多支持;通过提供买方资信调查和国别风险分析等信息服务,支持企业在稳定欧美市场的前提下,进一步挖掘亚洲市场,开拓东欧、非洲和拉美市场;利用综合保险产品,帮助出口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扶植此类有潜力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实现“由外带内”、“以工哺农”的目标,加快我国农业产业升级的进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一直是学术界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出口信用保险概述
(一)出口信用保险基本概念
出口信用保险(Export Credit Insurance),出口信用保险是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相互交叉的一个重要经济领域,它是各国政府为鼓励本国企业的出口贸易、海外投资而建立的政策性保险制度。补偿企业遭受的损失、保障企业的稳定经营是出口信用保险的基本功能。农产品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后,当买家出现商业风险或买家所在国发生政治风险造成企业不能及时收回货款时,中国信保按约定对企业出口货款予以赔偿。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近年来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的出口信用保险及相关服务,不仅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促进了农产品出口和农民增收,还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普遍关注和支持,同时受到了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欢迎。
(二)我国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性特征
与大多数国家一样,中国出口信用保险是政策性保险,国家财政是其后盾,并以支持中国企业出口货物、服务、海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等国际经贸活动为目的的一项特殊的政策性措施。因此,它具有以下明显的政策性特征:
新形势下拓展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思考——以农产品出口为例(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